扶贫深处是赋权

时间:2022-10-27 07:26:44

多年来,学者们一直希望弄清一个问题:贫困的本质是什么?

有人说:“是收入低。”

有人说:“是挣钱能力弱。”

还有人说:“是地方经济发展滞后。”

…………

而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阿玛蒂亚・森的回答是:“贫困,不仅是收入低下,更应被视为自我发展权利的缺失。”

阿玛蒂亚认为,自我发展权利缺失会导致一个代际传递的“贫困循环”,即发展权利被削弱个人收入能力低下贫困。

如何打破“贫困循环”?

市委书记孙政才指出了一条道路――加大科技、教育、卫生等公共事业的支持和帮扶力度。

不让贫困地区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贫困代际传递的主因,是享受教育权利的不足甚至缺失。所以,要积极引导优势教育资源“补血”偏远贫困地区学校。

秀山高级中学2012级学生赵薇,是一个戴方框眼镜、说话轻声细语的女孩。

“帮我签个名!”因和影视明星同名,常有同学开她玩笑。

而被北京大学录取后,赵薇真的成了“明星”。

“高考前,我估计也就能考个650分左右,没想到考了696分!”赵薇颇为自豪。

她成了秀山县理科“状元”。

消息一出,当地网络论坛一下热闹起来――

“今年,秀山高中上北大、清华的就有5人!”

“听说一半学生都上了重点本科线!”

…………

对这些评价,校长涂志勤心生感慨。

“秀山是国定贫困县,教育资源十分薄弱。从1978年恢复高考到21世纪初,全县上高考重本线的还不到百人,本地家长都争着把孩子送到外地就读。但自从2009年我们学校建立后,不仅本地孩子不愿到外地上学了,就连附近酉阳县及贵州沿河、松桃等地学生也争着来秀山上学。”涂志勤说。

一个国定贫困县的高中,怎么会有如此吸引力?

“我们请来了有力外援。”涂志勤说。

2009年,在市教委推动下,重庆一中和秀山高中签订了“捆绑帮扶协议”。

“与其说是帮扶,倒不如说是一个‘教育共同体’――面对教学中的困难和问题,双方一起研究和解决。”重庆一中时任校长鲁善坤如是说。

在“共同体”导向下,重庆一中和秀山高中开始“你来我往”。

谭顺福是重庆一中教科室主任。2014年,他接到一项新任命――到秀山高中任挂职副校长。

“我的任务就是将一中的教学管理经验和秀山高中实际相结合。”谭福顺说。

谭福顺并不是第一位来秀山高中挂职的干部。

六年来,重庆一中持续委派优秀干部到秀山中学挂职副校长,通过进入对方领导团队,不断将成熟的教学管理经验注入秀山高中。

同时,重庆一中也定期组织优秀教师支教团,轮番到秀山高中担任科任教师,帮助秀山高中重组教学模式、提升教学水平。

此外,秀山高中也分期分批委派干部、教师到重庆一中顶岗学习、跟班培训。

“你来我往”之间,秀山高中教学水平节节攀升――2014年高考,有5名考生被北大清华录取,95名考生成绩达到600分以上,本科上线率76.2%,重点本科上线率达25.8%,位列渝东北区县之首。

不让贫困群众因病致贫

――我国贫困地区农民因病致贫比例高达37.8%。所以,要引导主城优势医疗资源进入贫困区县,打造互动互惠的医疗联合体。

赵庆华是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护理部主任。

作为重庆护理界“元老”,她在培养本院护理人员的同时,还要培训另一拨“学生”。

2015年3月的一个周末,重医附一院电教室。

赵庆华迈上讲台,将摄像头对准自己。

此时,300公里外的酉阳县,县人民医院的护士们已守候在显示屏前。

“同学们好,我们开始上课。”赵庆华对着扩音器说道――一场地跨300公里的远程培训,就此展开。

几乎每个周末,赵庆华都会组织此类培训――近年来,她已经为偏远区县医疗单位培训医护人员约十万人次。

在重医大附一院,像赵庆华这样的“教授级培训师”还有四五十位。

而“赵庆华们”的培训生涯,始于一场“托管帮扶”。

2010年4月,大足县(现大足区)政府和重医附一院签订协议,将县人民医院交由重医大附一院全权托管。

如何“托管”?

“创新综合性三甲医院和偏远地区医疗单位的分工协作机制,实现资源共享、人员互动、制度创新。”重医大附一院院长任国胜说。

为此,重医大附一院推出四大帮扶制度――

重组管理体系。委派管理团队进驻,结合托管医院实际,引进院本部的医疗、教学、科研、人事及绩效等管理机制。

科室建设。双方医院临床和医技科室实行无缝衔接,同时对托管院重点科室实行“一对一”帮扶。。

流程再造。组织院本部专家对托管医院进行评估,指导流程改进。

医疗渠道共享。通过远程医疗、双向转诊机制,保持数据共享、交换,提高托管医院诊断、检查、治疗的效率和质量。

“托管”之下,大足县人民医院进步神速,达到“三乙”综合医院水平。

今天,同样的故事正在重演。

2013年3月的一天,酉阳县政府会议厅,任国胜拿笔的手有些颤抖。

在他四周,来自国家卫生部(现卫计委)、市卫生局 (现市卫计委)及酉阳县四大班子的领导干部一字排开。

在他面前,一纸“托管”协议放在签字台上。

根据协议,重医大附一院将全面“托管”县人民医院的管理经营。

至此,重医大附一院完成了“1+3+5”的医疗战略布局。

何谓“1+3+5”?

“即重医大附一院本部和3家直属分院,对酉阳县人民医院等5家‘托管’医院进行对口帮扶。”任国胜说。

不让贫困地区群众“无技傍身”

――60%以上的贫困群众因无力自主择业创业,导致“贫者越贫”。所以,要通过“田间学校”“农民夜校”等平台,让贫困群众拥有一技之长。

2014年7月8日,巫溪县古路镇青龙村。

天刚亮,陈步学就来到院子里,向远处张望。

这些天,陈步学心里正愁――因为养鸡场地处高山,他正想搬家。

可是,新鸡场如何选址?

忽然,公路上车影一闪――一辆黑色轿车由远及近。

“曹专家来了!”陈步学兴奋起来。

“曹专家”真名曹国文,是重庆市畜牧科学院第六党支部书记、市级科技特派员。

拉着曹国文的手,陈步学将鸡场困难倾倒而出。

曹国文支了三招――

“一要靠近水源。”

“二要远离主干道。”

“三要和农舍保持距离,避免环境污染。”

告别陈步学,曹国文又钻进汽车,向下一户帮扶对象赶去。

几乎每个月,市畜牧科学院都会派出像曹国文一样的“技术导师”深入田间地头。作为全市畜牧养殖行业龙头科研单位,市畜牧科学院针对贫困区县产业特点和发展意向,打造了覆盖全市的畜牧技术对口输出网点,直接面向养殖业者推广实用技术。

在同为国定贫困县的开县,另一个帮扶团队也正在挑战“技能荒”。

2014年整个夏天,开县满月乡顶星村,村党支部书记王行善心里一直美滋滋的。

“农家乐生意红火,土鸡、蜂蜜等土特产也卖了不少钱。”王行善说。

而以前,村民收入却很单一。

“以前,村民不是到外面打工‘卖苦力’,就是用原始方法种地,辛苦不说,收入也低。”王行善说。

如此“华丽转身”,如何催生?

1997年,市委组织部扶贫集团对开县展开定点扶贫。

其间,市委组织部扶贫集团发现一个问题:不少乡亲虽有发家致富愿望,却要么迟迟不敢行动,要么铩羽而归。

为啥?缺少就业创业技能。

针对这个问题,在为当地引项目、搞基建的同时,市委组织部扶贫集团展开了一系列“技能扶贫”――针对群众就业创业意向,提供农业实用技术、务工技能、创业技能等十来项免费技术培训。

“通过技术培训,村民长了见识,也有了经营头脑。”王行善笑了。

上一篇:菖蒲村来了“高书记” 下一篇:以“三严”凝正气 以“三实”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