菖蒲村来了“高书记”

时间:2022-07-11 11:42:39

2012年5月,酉阳县财政局局长高胜接到县委组织部下发的一份文件。

一看,是关于选派党员干部到村(社区)担任党组织“第一书记”的。

对照酉阳地图,高胜逐渐将目光聚焦到双泉乡菖蒲村。

“就选这个村了。”高胜说。

办公室主任郑敦飞说:“局长,你确定要去那里?那里可是全酉阳最……”

“就这样定了。”高胜一挥手。

偏远穷

“全酉阳最偏远。”

这个村,双泉乡党委书记冉文乡太熟了。

菖蒲村,地处酉阳与黔江的交汇处,距离县城60多公里,冉文乡常常戏称:“全酉阳,只有我们是跨区上班。”

苦涩的笑容背后,是菖蒲村乃至整个双泉乡的现状折射――地处武陵深山,封闭堵塞,交通极为不便。

为此,村民们没少抱怨,二组的冉艳就嚷得最凶。

几年前的一个夏天,冉艳一家人忙忙碌碌――种植的十几亩烟草将在这几天开始烘烤。

作为家里的核心经济来源,冉艳眼巴巴地等着丈夫尽早拉到煤。

可由于山路蜿蜒崎岖,又适逢雨水泛滥,山路多处被冲毁。

一车煤,始终进不了山。

烟叶一天天发黄,还出现了黑色斑点……冉艳的眼泪“哗哗”往下掉。

那一年的损失,冉艳至今耿耿于怀。

而冉艳的遭遇,并不偶然。

菖蒲村党支部书记陈长春一边惋惜,一边指着绵绵大山说:“交通太不方便了,都与外面隔绝了。”

这,带来的最直接的影响就是贫穷。

前几年,菖蒲村文书冉泽想搞养殖,可妻子却劝他:“算了吧。”

“缺水,人都没得喝,哪里顾得上畜生。”妻子的话让冉泽无言以对。

夯基础

当高胜第一次来到菖蒲村时,他一度有些发蒙:想过村子贫苦,但没想到这么贫苦!

但高胜并没有“叹息”,他有着明确的扶贫思路。

2013年,菖蒲村村民何绍军看到几台挖掘机轰隆隆地驶进了村子。

不一会儿,挖掘机轮着铁爪子,开始在村路上“噗噗”工作起来。

“修路了,修路了。”何绍军的嚷嚷,让消息很快传遍全村。

村民发现,从双泉乡到菖蒲村的15公里山路上,有多个铁爪子在“噗噗”工作。

菖蒲村多年的夙愿,如今成了真。

作为驻村干部,也是双泉乡副乡长的陈长俊,知道这是高胜这个“第一书记”的功劳。

这个“第一书记”,下乡不给下面打招呼,主动选择最偏远的村子,让陈长俊顿生好感。

高胜雷厉风行,迅速协调联系县交委规划建设,划拨民生专项资金,严格资金审核利用。高胜多次强调:“要将每一分钱用到咱们菖蒲村的命脉上。”

这又让陈长俊钦佩不已。

深山公路逐渐被打通,村民们走出了大山。

随后,水的问题被提上日程,高胜联系到县水利局,组织深入调研,规划筹建蓄水池。

2014年,一个崭新的蓄水池在菖蒲村完工,当年就蓄上了水。

“再也不用为了吃水翻山越岭了。”村民刘光明眼角泛起了泪花。

强阵地

村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村子强不强,要看“领头羊”。

在担任“第一书记”期间,高胜发现,很多问题恰就出现在此。

第一个问题是:整个菖蒲村,没有一个群众可以说事的地方。

说到这个,冉艳就抱怨说:“狗都有个窝,我们的村委会就是个游击队。”

村支“两委”办公室太破烂了,基本不能用。

每逢下雨天,办公室就“哗啦啦”漏雨。

干部议事不方便,群众说事不方便,上级检查无条件,村支“两委”作用难发挥。

2014年初,高胜筹集资金6万余元,对原来破败的村支“两委”办公室进行升级改造。

几个月后,办公室面貌焕然一新:一楼为群众说事室,侧边还有阅览室;二楼为宽阔的会议室,崭新的桌椅整齐排放。

这是高胜强阵地举措的第一“板斧”。

第二“板斧”是村干部定期坐班制度。

一开始,村支“两委”成员对这个制度很不理解。

“农村干部习惯了自由散漫,农活时间又不固定,实行起来难。”陈长春向高胜“诉苦”。

高胜笑道:“我自有方法。”

根据高胜的安排,周一到周五,村支“两委”每天安排一人值班即可,负责接待来办事的村民。

“既方便群众办事,也不耽误农业活动。”陈长春竖起大拇指。

怎样更好地了解社情民意?

高胜建立了乡党委、村支“两委”直接对口联系县级部门制度,由高胜牵头负责,根据菖蒲村的发展项目,直接“一对一”对接到县级部门责任人,保证各类项目按时保质推进。

这便是高胜使出的第三“板斧”。

富产业

要脱贫,还得产业支撑。

菖蒲村有着自己独特的优势――烤烟质量精良,在外面口碑极好;高山反季节蔬菜绿色生态,口感极佳;菖蒲大草原风景优美,不输仙女山大草原。

可为什么迟迟发展不起来?

高胜找到了症结――烤烟规模不够大;高山反季节蔬菜缺少销售渠道;菖蒲大草原知名度太低。

“如果能将这些项目好好开发,精准扶贫就会迈出一大步。”高胜说。

2014年,冉艳惊奇地发现,自己的烟叶种植被纳入一个听起来很“高大上”的计划――重庆市级烟叶种植示范区。

这个示范区,正是高胜从全市仅有的10个示范区中争取过来的名额。

“有了这个示范区的招牌,烟叶知名度会迅速提高。”陈长春说。

更令村民惊奇的是:掰着指头算算,2014年竟然有1200人次来到菖蒲村旅游。

村民冉启大就见过几个“驴友”。

“你们怎么放着城里的空调不用,来我们这山沟沟里面?”冉启大好奇地问。

“山里清凉,空气又清新,绿色健康噻。”一个驴友回答。

原来,是高胜着手推出了“来一次说走就走的草原之旅”等一系列旅游营销活动。

现在,在距离菖蒲村中心不远的地方,又有挖掘机轰隆隆地响起,一处峡谷旅游风景区已开始筹建。

“菖蒲村要由闭塞之地变成旅游胜地了。”陈长春规划着。

交通进步、旅游发展又推动着高山蔬菜的热销。

“这几年,菖蒲村人均收入增速很快,这是以前从来不敢想象的。”陈长春说。

上一篇:做好老百姓关心的小事 下一篇:扶贫深处是赋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