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基地―企业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时间:2022-10-27 07:03:18

“课堂―基地―企业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摘 要:现阶段,各职业学校大力推行校企合作、理论与实践为一体的教学模式,此时如何培养并提升学生的操作技能与实践操作能力,是每位教职工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文中根据学校开设的“配油盘加工工艺”课程,对课堂、基地、企业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展开研究。

关键词:课堂―基地―企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

一、校企合作机制下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内涵

校企合作机制下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就是在校企深度合作的环境下,创建真实或模拟的生产工作环境,学生在这种环境中同时开展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践操作训练,把理论知识与实际训练紧密联系起来,打破常规的理论与实践相脱离的教学模式,把技能实践合理融入到课堂教学中,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构建专业素养、技能、实践的培养框架,从而丰富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环节。模式以企业实际生产加工零件为载体,教学与生产对接,学生身份与企业员工身份进行对接。同时以老师和师傅一体化,老师不单单是知识的传授者,也是学习实习的指导师傅。学生也不单是理论知识的学习者,也是实践技能的训练者。改革中职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就是要创新传统的学生培养模式、设置的课程机构和教学体系等相关内容,其核心为机械产业发展及对人才素养的需求,以培养拥有扎实理论知识的学生为基础,确保学生熟练掌握各项专业实践能力,培养出高素质、吃苦耐劳的专业应用型人才。想要达到这一标准,必须创新已有的教学平台,从而优化实际教学过程,确保教科书上的知识与现代机械技术有效结合,达到理论融入实践的教学效果。理论知识与实践为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校内和校外以企业实训基地为教学平台,使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快速应用到实践中。校企合作培养人才模式,就是把过去单一的教学课堂扩充到校内试验、实训基地和企业生产场所,学生日常的学习与练习、实训相互结合,收获最佳的教学效果达到效率最大化。通过基本理论知识的学习、实训室训练及参与企业专家的正确指导,科学合理地开展企业生产过程不同环节,达到人才培养的效果,提升中职学校毕业生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养。课堂、基地、企业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如图所示。

二、课程―基地―企业为一体的人才培养措施

1.创新传统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模式作为学生日常学习和接受教育的主要形式,课堂教学的效果严重影响着学生课本知识的学习及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进一步影响着学生的综合素养。经过改革的课堂教学模式主要有以下表现:开设更多的课程实践环节,把课程实验与理论教学分解到课堂同步进行,确保课堂教学包含丰富的理论知识、超强的能力实践等,课程内容分章节、阶段进行学习和训练,达到理论与实践合理结合的效果。依照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合理增设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巩固训练环节。

2.分阶段进行训练

创建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是整个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即建设合理完善的校内实训基地,创建一个由主干课程的理论知识、实践教学、基地训练相互结合,综合训练与企业顶岗实习组合而成的教学体系,把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养划分到理论教学、实践训练、顶岗实习等各个教学环节。学校开设的实践课程旨在训练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素养。专业实训则针对学生所学的专业技能、生产实践能力进行训练,从而提升学生的整体素养和技能。

3.选定最佳的合作企业

根据对方企业已有条件明确实践教学合作企业。根据本系校企合作的实际情况和对方提供的设备条件,课程必须选择最佳的合作企业。开展教学之前,先让任课老师与企业进行联系,让合作企业做好充足的准备。第一次尽可能为每位老师安排一位职业道德好、技术好的师傅当指导老师。企业的师傅不单单要从事企业的生产加工,也要负责把跟随的学生教好。

4.创新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

学校实行课堂、基地、企业为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分阶段对学生讲授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实训知识,同时使学生在整个实训过程中深入学习已有的理论知识,这使得日常的教学管理和综合评分难度不断增加。逐步完善教学管理评价对公平公正地评价学生所学知识情况和技能水平起着重要影响。因此,必须在教学完成后对学生开展分项考核,把学生学习的理论科目与实践技能相互结合进行评定,各个专业课程根据理论指导、专业实训、顶岗实训等根据合理的权重体系,由专业老师和基地指导人员对学生各科成绩进行综合评定。因学生在校期间分阶段把理论知识、实训内容、企业实践原定的学习任务完成,因此教学组织和管理、评价体系也向着精细化的方向发展,促使日常教学任务、教学管理和教学考核形成有机整体,创建合理的管理制度。

三、课程―基地―企业为一体的人才培养案例――企业工艺进课堂――配油盘数车工艺中的应用

制定的加工方案卡片是由企业提供的工艺卡片,让学生更加贴近企业生产实际。学生以企业工艺员的身份选取了毛坯,经过思考、讨论制定初步的加工方案,并进行试切加工,得出结论。企业师傅根据学生的结论,再次以企业的标准进行评价,虽然能加工但不符合企业的要求。企业考虑生产成本、节约材料,这就打破了传统教学中以做出为目标的标准,引导学生根据企业师傅的意见再次进行思考讨论,以前的方案,教师进行引导重新制定。

以企业实际零件为载体,学习制订数车加工工艺知识。结合企业实际生产,学生定位企业的工艺员身份进行学习探究工艺安排。企业专家提供教学意见、教师总结关键词引导学生完成任务。采用企业和学校双重评价来评价任务。通过学生操作机床加工进行检验,和企业相连接,完成学习任务,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还深刻地了解了企业的标准,为学生以后进入企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本课受到企业和教师们的好评,并在浙江省进行了教学交流。

总之,学校课程实践教学与企业生产实现合理的对接,有效解决数控加工技术专业学生缺乏实践锻炼的情形,确保理论知识与实践紧密联系,从而提升职校学生实践操作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其日后更好地进入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戴 锋.对“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的思考[J].江苏教育(职业教育),2012(11).

[2]黄家强,吴加宏.论机械制造专业的职业教学[J].装备制造技术, 2014(07):258―259.

[3]谢文明.校企合作机制下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探析[J].职业技术教育,2011,32(17):34―36.

[4]李坤淑.浅谈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学与生产过程中的对接[J].模具制造,2014,14(10):92―96.

[5]林树雄.加强校企合作,构建数控、模具专业“校企零对接”的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J].动动画世界(教育技术研究),2011(08):72―73.

(作者单位:浙江省宁波市北仑职业高级中学)

上一篇:中医护理专业“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课程... 下一篇:高职生创业教育视角下的就业指导课程改革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