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微课教学实践探索

时间:2022-10-27 06:44:45

高职院校微课教学实践探索

10.3969/j.issn.1671-489X.2016.19.135

摘 要 通过分析微课在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对微课的开发与制作、应用方式以及评价体系等问题进行深入探讨,思考并提出进一步改进微课应用效果的方法和策略,为高职院校微课资源建设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 微课;精品课程;教学资源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19-0135-02

1 微课教学的意义

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实现职业教育优质资源数字化和移动化,是现阶段提高职业教育水平和人才质量的重要工作。微课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应运而生,作为一种全新的数字化教学方式,以新颖的形式、现代化的技术支撑,既方便了学生的交流和互动,又增强了教师教学的吸引力,是推动职业课程改革的新方向,也是未来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

基于“90后”高职学生的行为和认知模式,随着智能化数码产品的广泛普及和在学习生活中日益增加的比重,开展微课教学具备了最基本的硬件基础。学生乐于通过手机学习新知,利用零碎的时间进行自学或寓教于乐,移动学习越来越受到广大学生的青睐。虽然每一节微课所包含的内容甚“微”,但学习时间短、效率高,容易理解和吸收,对于巩固课堂教学能起到有效的补充作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

因此,在新的发展趋势面前,微课教学被赋予越来越多的现实意义。教师更应该顺应时代的进步,在制作微课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对课程结构的透彻理解,对知识点更要精准把握,采用更丰富的多媒体形式制作微课,使教学过程更加生动有趣,最终摆脱灌输式的教学方法。

2 微课在教学实践运用中的问题

微课的开发与制作 一般来说,微课的设计包括课程设计和视频制作两个环节,高职院校要想突出课程的职业性,首先要在课程设计上下功夫。比较适合高职学生的课堂教学方法有讨论、演示、练习等,因此,微课的设计应主要针对新课的导入、实验过程的演练和对重要知识点的反复练习,避免枯燥的讲授和过多的理论灌输。由于高职教师对微课教学认识不到位,把微课简单理解为课堂教学的视频,或者多媒体课件的动画版,也往往忽视脚本撰写的环节,导致微课设计上缺乏重点,师生互动较差等问题。

而从视频的制作上来看,主要体现出两个极端。一个极端是花重金聘请专业的团队,选择学校的重点建设专业和核心课程开发微课。此做法能保证微课的较高品质,但一节微课的制作成本达上千元,并不适用于微课教学的推广和普及,也不能从根本上提高全校课程的教学质量。另一个极端是高职教师根据已有的条件和技术制作微课,但后期编辑粗糙,如剪辑、字幕和声音处理并不流畅,难以达到基本的播放效果,更不能体现出课程的职业化特色。

微课的应用方式 首先,大多数高职院校还没有建立专门的微课平台,有些院校只在原有的精品课程平台上增加微课模块,缺乏微课程应有的选课、教学互动、考试以及评估等功能。从实际情况来看,校级平台上传的微课作品,质量参差不齐,点播率和下载率也很低,对于促进教学的作用并不明显。其次,我国移动互联网发展迅猛,高职院校的信息化建设往往跟不上社会的进步。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高职院校的微课平台也应该为手机应用的对接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撑。最后,如何培养高职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如何吸引学生参与微课程的教学互动,这些问题还需要进行更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微课教学效果评价 微课资源建设,无论是面向一个学校、某个地区,抑或整个互联网络,对其进行客观而科学的评价,都具备重要的现实意义。一般情况下,微课的评价指标分为视频和网络评价两种。视频评价主要针对作品本身的内容,其评价指标包括选题的价值、教学目标和教学特色、教学的设计与方法、微课的完整度、微课的技术指标等。网络评价是指学习者对微课的认可度,主要包括点击率、忠诚度、互动性、易用性。目前,高职教师对于微课资源的建设还大都停留在课程开发和制作层面,应用面较窄,对于微课的质量也没有系统化的评价标准。

3 思考对策

提高微课制作效率,降低成本 微课的制作可以很复杂,也可以很简单,但应避免形式主宰内容,喧宾夺主。微课制作的出发点是辅助课堂教学,其作用不应盖过教师的正常教学需求。在微课制作上也应该本着低成本、高效率的原则,如果制作一节微课所付出的时间和精力大大超过教师能够负荷的程度,必定会打击教师的学习热情,微课教学也就不能持之以恒。因此,在高职教师中普及微课制作技术理应做到有组织、有针对性。首先,学校应鼓励教师自愿参与学习微课制作,采取一定的奖励机制,特别是青年教师和学习能力强的中年教师,加大宣传力度,提高认识;其次,开展微课制作的专业培训,帮助教师掌握必备的后期制作技巧,特别是提供全面的电脑软件以及摄录装置等方面的支持,避免教师自学的盲目性;最后,微课制作是一个熟能生巧的过程,通过不断摸索总结出一套适用于自己能力和课程需求的模式,不可为微课而微课,为比赛而微课,哗众取宠只会适得其反。

以精品课程为基础开发微课 我国高校的精品课程建设已经开展多年,在教师队伍中已具备较广泛的基础和成熟的案例。精品课程能够体现出本校教学科研的精华,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准,是教育教学过程中一切课程资源、教学手段、教学评价与管理等环节的有机整合。精品课程在内容上往往包括丰富的资源,如教学大纲、教学设计与教案、教学录像、实验演示、习题、试卷、参考教材等,其中很大一部分可以用来作为微课制作的原始素材。因此,有效利用精品课程资源,对于微课的后期制作和学习效果影响重大。开发者可以直接从精品课程的优质教学资源中提取素材,从而大大节省开发的成本和时间。以精品课程为基础开发微课,不仅可使学生获得最优质的资源,还可为高职教师提供基本的资源保障,提升自信心,降低微课制作的难度,从而提高微课制作的积极性。

构建选评一体化微课平台 微课教学资源的开发要与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等项目相结合,以真实的教学过程为基础,利用完善的网络平台构建各专业课程的微课资源数据库,真正将微课资源融入教育教学的实践体系中,既能用来配合教师的课堂教学,又能用来满足学生的碎片化和自主化学习需求,为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提供必要条件。为了达到这一目的,高职院校搭建适应信息化发展需求的微课平台是非常有必要的。同时,高职院校的微课平台还应实现一系列的必备功能,如选课系统、学习进程管理、笔记资源搜索、问题讨论与交互、测试与考查、评价以及其他辅助工具等。充分利用微课平台丰富教师的课堂,充实学生的课余生活,并且不断更新和完善,达到与课堂教学的相辅相成,与学生真实互动,从而真正体现出微课教学的内涵。

4 结论

微课教学的兴起符合教育改革的创新需求,必然对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产生有益的促进作用,目前,广大教师参与制作微课的热情高涨,一方面带来课堂教学的多样性发展,另一方面,教师通过微课展现个人风采,对学校也起到正面的宣传作用,可谓一举两得。应该继续以谦卑的态度,继续探索微课教学的规律和特点,以学生为本,用创新的思维方式开发更多高质量微课资源,善于发现问题、总结经验,突破高等职业教育的瓶颈,开拓提高教学质量的新路。■

参考文献

[1]勒丽丽,陈锦生.微课在高职院校教学应用的问题研究[J].时代教育,2015(8):62-63.

[2]蒋咏华.高校微课建设问题及其对策研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4(23):73-75.

上一篇:大学物理课上应用同伴教学法的教学效果研究 下一篇:要善于运用交互式电子白板为高中物理教学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