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建筑设计的生态环境设计手法

时间:2022-10-27 05:49:58

浅谈建筑设计的生态环境设计手法

摘要:城市环境日益恶化,建筑的生态环境设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建筑的生态环境最贴近居民生活,也最能体现“以人为本”的现代建筑理念,本文对建筑生态环境设计的原则、建筑生态环境与自然的融合及新技术、新材料在建筑生态设计上的应用等三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建筑设计;生态环境;人性化设计

Abstract: urban environment worsening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the architecture design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by people. Building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the closest to the people life, also shows the "people-oriented" concept of modern construction, in this paper the principle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construction design,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the natural fusion and new technology, new material in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design from three aspects of application are discussed.

Keywords: architectural design; Ecological environment; Humanized design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建筑生态环境设计,是指在建筑周围的特定区域内,创造一个具有形态、形式因素构成的与建筑外观融为一体的,具有一定社会文化内涵及审美价值的景物。建筑生态环境必须具有三个属性:一是自然属性,它必须作为一个有光、形、色、体的可感因素,一定的空间形态,较为独立的并易从区域形态背景中分离出来的客体;二是社会属性,它必须具有一定的社会文化内涵,有观赏功能,改善环境及使用功能,可以通过其内涵,引发人的情感、意趣、联想、移情等心理反映,即所谓景观效应;三是必须与现有的建筑外观和城市规划融为一体,一定的建筑处在一定的生态环境之中,两者不可能割裂,更不可能对立。

一、建筑生态环境设计原则

建筑生态环境设计首先应尊重当地的传统文化和乡土知识,吸取当地人的经验。景观设计应根植于所在的地方。由于当地人依赖于其生活环境获得日常生活和物质资料和精神寄托,他们关于环境的认识和理解是场所经验的有机衍生和积淀,所以设计应考虑当地人和其文化传统给予的启示。

其次,应顺应基址的自然条件。场地外的生态要素对基址有直接影响与作用,所以应该设计不能局限在基址的红线以内;另外任何景观生态系统都有特定的物质结构与生态特征,呈现空间异质性,在设计时应根据基址特征进行具体的对待;考虑基址的气候、水文、地形地貌、植被以及野生动物等生态要素的特征,尽量避免对它们产生较大的影响,从而维护场所的健康运行。

第三,应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原有景观。要避免单纯地追求宏大的气势和英雄气概,要因地制宜,将原有景观要素加以利用。当地植物和建材的使用,是景观设计生态化的一个重要方面。景观生态学强调生态斑块的合理分布,而自然分布状态的斑块本来就有一种无序之美,只要我们在设计中能尊重它,加以适当的改造,完全能创造出充满生态之美的景观。

第四,人性化设计原则。人性化设计是人类在改造世界过程中一直追求的目标,是设计发展的更高阶段,是人们对设计师提出的更高要求,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人性化设计是以人为轴心,注意提升人的价值,尊重人的自然需要和社会需要的动态设计哲学。在以人为中心的问题上,人性化的考虑也是有层次的,以人为中心不是片面的考虑个体的人,而是综合的考虑群体的人,社会的人,考虑群体的局部与社会的整体结合,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使社会的发展与更为长远的人类的生存环境的和谐与统一。因此,人性化设计应该是站在人性的高度上把握设计方向,以综合协调景观设计所涉及的深层次问题。

二、建筑生态环境设计与自然的融合

如何借用自然的景观来加强建筑生态环境设计,营造舒适的生活环境,是很多建筑设计师面对的难题。在西方,考古发现,在罗马的庞贝古城中,就出现了由立柱支撑,四周回廊环绕,中央设有承接雨水用的水池的天井形式了。而在我国,建筑布局中经常出现的庭院则是引入自然空间的主要方式。庭院不但为建筑提供了采光通风的良好条件,而且使建筑空间充满了诗情画意。今天,先进的技术为自然环境与建筑的融合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使其呈现出多种多样的方式。

1、采光天井

采光天井在现代建筑中依然被大量地运用,它在建筑空间中不但起着通风采光的作用,而且成为建筑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增强着建筑空间的表现力。以程泰宁设计的联合国国际小水电中心为例,该建筑位于杭州西湖风景区玉皇山麓,为体现风景园林建筑特点,体现地方特色,建筑中几乎所有的房间都围绕一个半圆型的庭院布置,庭院内是大片的水面,其间点缀以山石树木,池中红鳞戏水,池畔回廊环绕。使活动在建筑中的人能时时感到自然的存在。在这一建筑中,庭院成了空间的主角,建筑仿佛成了背景,整个建筑因庭院的存在而体现出江南的意韵。

2、生态中庭

生态中庭这一形式目前正被越来越多地运用于各种类型的建筑之中。建筑的中庭这一概念其实也起源于庭院,据称,希腊人最早在建筑中利用露天庭院这一概念。后来,罗马人在这一基础上加以改进,在天井上加盖屋顶,形成了有顶盖的室内空间的雏形——中庭。如今,中庭这一形式有了很大的发展,其跨度之大,高度之高,内部空间之丰富均非昔日可比。阳光,植物,流水等自然要素被引入中庭,引入了建筑内部,内部空间被赋予了外部空间的特征,成为人们喜欢逗留和举行活动的场所。

3、高层建筑的立体绿化

随着高层建筑越来越多地进入人们的生活,人们开始尝试在高层建筑中建造

空中花园,使生活和工作在高层建筑中的人也能够接触到自然,因而出现了现代意义上的“空中花园”。屋顶相对于外墙,其受太阳热辐射影响的面积相对较少。对高层建筑屋顶的处理方法一般是构建一些类似凉棚的通风隔热构造,以阻挡屋顶接收热气,同时形成屋顶花园。而屋顶材料则应选择低热容量并且反射性良好的表面材料。

三、新技术及新材料在建筑生态环境设计上的应用

利用太阳能的新技术。窗户集热板系统,由玻璃盒子单元集热板、蓄热单元、风扇和空气导管等组合而成,在盒子里,光能通过集热板转换成热能,并利用空气做热媒,加热的空气利用风扇驱动,从空气导管中由集热单元流向建筑内部的蓄热单元;空气集热板系统,是常用的热空气供热系统的补充,效率比高。常用在中庭等大空间:建筑的进风经空气集热板加热后,直接排人中庭,中庭或建筑结构自身蓄积热量。

新材料的应用。透明热阻材料是一种透明的绝热塑料,可将它与外墙复合成透明隔热墙;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玻璃材料领域陆续出现了吸热玻璃、热反射玻璃、底辐射玻璃、电敏感玻璃、调光玻璃,电磁波屏蔽玻璃等。设计可将它们组合成复合的构造形式,达到生态建筑的保温和采光要求;在建筑生态环境设计中采用太阳能电池发电为建筑提供能源,既无污染,又无噪音,并由可再生能源提供燃料。

四、结语

随着人们对居住环境的日益重视,人们对建筑的生态属性和人文内涵的认识逐渐有了较大的观念转变,有些地方将建筑设计中的生态环境品质提到了空前重要的高度。建筑的生态环境设计反映了生态优先原则和可持续发展的时代精神。为此,我们应认真借鉴国内外有益建筑生态环境设计经验,积极推广立足于对资源的节约、再利用、循环生产的生态建筑,为我们的子孙后代多留一片纯净的蓝天绿水。

参考文献:

[1]俞孔坚,李迪华,吉庆萍.景观与城市的生态设计.概念与原理[J].中国园林,2001(6):3-10

[2]魏晗.浅谈现代景观设计的形式表现[J].小城镇建设,2003(8):52-53

[3]刘蔓.景观艺术设计[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2-3

上一篇:基于社会责任的煤矿企业文化建设策略 下一篇:分析市场经济下如何加强水利工程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