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德育体系的研究与探索

时间:2022-10-27 05:42:45

学校德育体系的研究与探索

本专栏收入的六篇文章,是本人主持的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全面加强学校德育体系建设研究》(12JZD00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学校德育在改革探索中一路前行。最先是对“”政治化德育的全盘否定,继之是对序列化德育大纲的实验研究,接着是对科学化德育的探索。进入21世纪,以研制新德育课程标准为中心,对德育课程的指导思想、基本理念、内容框架、教材开发、资源建设等开展了长达十数年的实验探索。可以肯定,这些努力改变了传统学校德育的面貌与格局,中小学德育发生着可喜的变化,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喜欢上德育课,喜欢阅读德育教材。然而,由于应试教育的强大生命力,由于传统德育模式的顽强惯性,由于道德教育的异常复杂性,更由于我国社会正处于艰难的转型期,我们应该承认,学校德育的整体面貌仍然不能令人满意。因此,有必要全面加强学校德育体系建设研究。

我们认为,开展学校德育体系的科学研究,掌握学校德育体系建设的规律,对于迎接时代挑战,建设和谐社会,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同时,全面加强学校德育体系建设,是推动教育转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的内在需要,更是提高学校德育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必经之路。而且,通过科学研究,探索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客观规律,反思我国学校德育体系存在的问题,总结有益经验,在此基础上开展探索性教育实验,必将提高我国德育理论研究的科学水平,必将有助于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德育理论。基于以上考虑,华中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组织了这组专栏文章,尝试从不同层次、不同侧面和不同视角来探索学校德育体系。

拙作《学校德育体系建设论纲》一文,指出加强学校德育体系建设有五个方面的具体要求,一是以公民教育理论和系统论作为理论基础;二是实现学校德育的要素融合与整体提升;三是强化大中小学校德育的有机衔接;四是建构家庭—社会—学校的高效德育场;五是实现国家德育制度创新和学校制度生活变革。

卢旭博士的《学校德育的三大深层矛盾》认为,当前学校德育研究,亟待突破“问题—对策”的简单思路,运用矛盾分析来提示德育体系建设的路径。学校德育存在着三大深层矛盾,一是学校教育“知识授受”的功能限定与“品德培养”的功能期望的矛盾;二是“价值多元”的社会趋势与“价值一元”的教育导引的矛盾;三是学校教育的局部性、短期性与道德效应的全局性、长期性的矛盾。

喻学林博士在《论学校的道德要求与社会不道德现象之间的冲突》中,直面“学校的道德努力与社会的不道德现实”之间的冲突。他论证了学校教育的道德性质,分析了强权取代道德、富有驱逐道德、自私漠视道德三种社会不道德现象,指出了这些不道德遭遇对学生造成的伤害,强调只能用道德的方式才能培养真正道德的国民。

师德建设在学校德育体系建设中占有特殊地位,我国历来注重师德建设。不过,正如傅淳华博士在《师德建设的行动逻辑》中指出的,师德建设存在三大误区,即工作化、个体化和知识化,新时期师德建设必须回返师德建设的行动逻辑,那就是师德建设的人本属性、关系建构和积极倾向。

班主任是专职的德育工作者,是学生的人生导师。提高班主任的专业化水平,无疑是加强学校德育体系建设的重要路径。李伟博士等在《班主任教师专业发展新模式》中,介绍了他们开展“班主任工作坊”的可贵经验。班主任工作坊是由教育研究者与中小学一线教育者组成的,以闲暇文化、游戏精神和情感能量激发为核心底蕴,以“轻松、丰富、快乐、有意义”为发展宗旨,具有自然性、活泼性、情感性、团队性、场境实在性等基本特点的教师小团队式学习型组织和专业成长平台。实践证明,班主任工作坊是一种蕴含新意与诗意、具备实效与长效、散发活力与魅力的当代班主任专业发展的新模式。

王一凡博士在《武汉市中小学有效德育的探索与实践》中,全面介绍了武汉市实施有效德育工程的五大体系,即目标体系、内容体系、路径体系、推进体系和评价体系,总结了武汉市德育的特色,分析了有效德育体系建构的依据,还特别指出了探索实践中发现的问题。本文可视为区域性探索全面加强学校德育体系建设的典型案例。

应该承认,全面加强学校德育体系建设研究是一个系统而复杂的工程,难以立竿见影,难以一蹴而就,难以“毕其功于一役”。这里组织的六篇文章,肯定存在着不足,我们恳请批评指正!

上一篇:应当从人类文明大视野来审视道德教育 下一篇:如何培养小学数学的数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