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的护理体会

时间:2022-10-27 05:38:11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的护理体会

关键词: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感染 呼吸 护理

本病的护理工作直接关系到临床治疗的效果及预后,现将我院呼吸内科2012年10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82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护理方法及要点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82例患者,全部病例均行肺功能检查及CR检查,报告均符合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诊断标准。,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咳嗽、咳痰、呼吸困难、心悸等急性发作期。其中 ,男 47 例 ,女 35 例。年龄 57~84 岁 ,平均 70.5岁。合并冠心病15例,高血压病17例 ,合并上消化道出血5例,合并糖尿病12例,死亡3例(其中 2 例在入院后 24 h 死亡) ,其余79例均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而出院。好转率96.3%。

2 护理体会

2.1基础护理

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病人而言,通畅呼吸道是关键。

2.1.1患者 休息及室内环境 因心衰、呼衰所致气体交换受损,临床表现呼吸困难、紫绀、呼吸急促、胸闷、心悸、心率过速等,急性期宜采取半卧位,这样有利于痰液的咯出、呼吸困难的缓解,减轻心脏的负担。

2.1.2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痰液、改善肺泡通气功能。向病人讲解排痰的意义,指导其进行有效排痰技巧。 观察相关因素,并消除或减少相关因素,使痰排出。 指导端正病人根据自身病情,按解剖位,采取适当,进行引流,促使痰液排出保持呼吸道通畅。 排痰前向病人解释并协助其翻身、拍背、自外向内,由下向上。 嘱病人多饮水,每日1000-1500ml。 排痰后作好口腔护理。 遵医嘱给予蒸气吸入或超声雾化吸入,必要时吸痰。 若病情允许,鼓励病人下床活动,促进排痰。 对体弱卧床、痰多而粘的患者,宜每2~3h帮助翻身一次,同时鼓励患者咳嗽、给予拍背,促进痰液排出,对神志不清者,可进行机械吸痰,需注意无菌操作,抽吸压力要适当,动作轻柔。因此 ,只有消除或减轻气道阻塞 ,才能改善肺泡的通气功能 ,提高呼吸效率 ,纠正低氧血症和二氧化碳潴留。

2.1.3合理使用氧气疗法 对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病患者氧疗是一项很重要的治疗措施。但在临床护理中要严格掌握吸氧的浓度和流量。高浓度吸氧,可导致缺氧骤然解除而发生呼吸暂停或变浅,使肺泡通气量减低,从而加重CO2潴留和呼吸性酸中毒。给氧时宜采取鼻导管、鼻塞或面罩给氧,两侧鼻孔交替插管以保护鼻黏膜。严重缺氧时,请示医生可安呼吸机给氧。严格掌握撤氧的指征:紫绀基本消失,患者神志清醒,呼吸比较平稳,,心率有所减慢,尿量增加,血气分析动脉血氧分压>7.99Kpa,且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

2.1.4饮食 根据病情给予清淡、易消化、高营养、高维生素的半流食或普食,如鸡蛋羹、菜汤、鱼汤等,少食多餐,鼓励患者进食,以补充营养,增强抵抗力,改善营养不良。有心力衰竭时,应给予低盐饮食。

2.1.5 口腔护理和褥疮护理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期患者多采用张口呼吸,空气未经鼻腔湿润净化直接进入呼吸道,加之长期大量应用抗生素,极易发生二重感染。因此,让患者用生理盐水漱口,以保持口腔湿润、清洁。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大量应用抗生素时 ,病人常可出现口腔菌群失调 ,导致霉菌感染。应做好口腔护理 ,除清洁口腔外 ,若合并霉菌感染 ,用我科自配的碳酸氢钠片与制霉菌素片1:1配成溶液漱口疗效较好 ,同时报告医生。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病急性期患者多年老体弱,长期卧床,且自身活动不便,容易发生褥疮,所以褥疮护理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2.2严密监测生命体征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病情变化发展快,一点疏忽大意有可能造成患者死亡,故应密切观察患者的一般情况,如神志、呼吸、血压等。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病患者突然发生性格及神志的变化,往往是脑组织严重缺氧,甚至肺性脑病的信号,如出现神志恍惚,表情淡漠,语言错乱,头痛,嗜睡,烦躁,要及时发现,及时通知医生做处理,同时要分析是由于气道障碍还是用药不当病情加重等情况,针对不同情况进行综合处理。

2.3观察药物的疗效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病的急性期的治疗以抗感染为主,注意观察药物的疗效,大量使用抗生素后注意观察口腔有无真菌感染;;应用利尿剂时,应观察尿量及有无电解质紊乱,临床护理中要求我们要及时准确地执行医嘱,熟悉药物副作用,密切观察用药前后患者的各种变化,气管梗阻时禁用呼吸兴奋剂。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医生。

2.4观察痰液及排泄物的变化 病人若咯痰增加且呈脓性黏稠,说明感染加重,可配合雾化吸入;咯出粉红泡沫痰则提示左心功不全肺水肿;痰少而咯不出,可能是补液不够,体内缺水, 每日饮水量1500ml~2000ml为宜, 利于湿化呼吸道及痰液稀释;咯黄痰则说明细菌感染,需进一步治疗,柏油样便是消化道出血的结果;体液过多

主要表现 ①全身水肿或下肢水肿,尿量减少。②呼吸短促,端坐呼吸。 ③入量大于出量,呼吸音异常。相关因素①心输出量减少引起排尿减少。 ②饮食不当,液体摄入量过多,钠入量过多。 ③心衰、呼吸致内分泌功能失调引起水、钠潴留。 护理目标 ①病人对有关饮食和饮水的限制,表示理解。 ②尿量增加,水肿减轻。 护理措施:

1,给病人讲解饮食与水肿的关系,以及有关限制饮食和饮水的必要性。 2,将下肢抬高,增加静脉回流,减轻下肢水肿。 3,准确记录24h出入水量,根据病情及时调整输液速度及摄入量。 4,指导病人进食,避免摄取含钠过高食品,嘱病人进易消化,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的低盐饮食。 5,遵医嘱指导病人服药,并密切观察用药后效果及不良反应。 6,限制输液速度和每天液体摄入量,以实际出量加500mL为标准控制入量。 重点评价 1,水肿的部位,范围,程度;尿量的改变情况。 2,每日摄入的蛋白质,食盐及每日出入水量,输液的速度。 尿量增多要及时补充电解质;尿量减少要防止肺水肿和肾衰的发生;心衰患者要准确记录出入量。大量出汗要注意补液;若出现解大便困难,轻者可口服麻仁丸、酚肽片,开塞露外用塞肛等方法处理,也可口服中药汤剂如大承气汤,必要时肥皂水灌肠;饮食疗法可选核仁粥、黑芝麻粥、松子粥、银耳粥、黄芪粥等,既具滋补作用,又有润肠通便作用[2]。

2.5 指导患者正确的肺功能锻炼

有效的肺功能锻炼方法能改善患者呼吸功能,延缓肺功能恶化,护理人员应正确指导患者掌握腹式呼吸和缩唇呼气的方法,向患者讲解腹式呼吸可通过腹肌主动的舒张与收缩来加强腹肌运动,以提高通气量,减少耗氧量,减轻呼吸困难,提高运动耐力。缩唇呼气借以提高支气管内压防止呼气时小气道过早陷闭,以利肺泡气排出。开始训练时,练习8~10次后休息1小时,每日2次,每次10~15分钟,熟练后增加次数,可采用各种随时练习。注意呼气时将嘴唇缩成吹笛状。

2.6心理护理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病急性期患者多有悲伤感,病情反复发作者更为明显,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是一种多脏器的器质性疾病,常伴有严重的心理学问题。研究发现约50%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与焦虑、抑郁状态共患。同时由于呼吸困难而出现烦躁不安,易发脾气,有时甚至拒绝治疗。因此,此类患者除了药物治疗和专科护理外,同时要注意心理干预,辅以心理护理,具体做法是我们要多亲近患者,诱导患者保持良好情绪,避免各种精神刺激,护理人员对患者态度要热情,对患者提出的问题要尽量给予解释,每日多巡视病房,建立起护患之间的信任感,护理人员对病人应耐心疏导 ,讲解有关防治知识 ,介绍治愈或好转的成功病例 ,消除或减轻患者不必要的心理负担 ,为他们排忧解难 ,让他们感到温暖 ,从而静心养病 ,树立和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从而配合临床治疗和护理,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3 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的救治是一个急迫而又需要采取综合性措施的临床干预过程。病情变化发展快,除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增强其战胜病魔的信心外,在护理方面要做到对病人关心、护理过程中要有耐心、又要细心。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病人而言,通畅呼吸道是关键。采取加强呼吸道湿化,指导协助患者采用正确进行有效咳嗽,促进排痰等呼吸道护理措施非常重要;加强氧疗时的呼吸道护理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正确的饮食护理,纠正不良生活及饮食习惯也不可缺少的护理环节。总之,在护理过程中要善于发现问题分析原因,配合医生及时处理,有时会让病人转危为安。因此正确的护理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病人至关重要,对改善呼吸功能,使患者尽快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过渡到临床缓解期,减少死亡率,有效提高了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叶任高,内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23-24.

[2]陈文山,徐素珍,郭立,等.手术后温水足浴促排气时间提前的临床观察[J].中华护理杂志,1998,33(11):627

上一篇:剖宫产产后出血200例临床处理及护理措施分析 下一篇:脑部良恶性肿瘤的CT与核磁共振成像诊断护理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