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时间:2022-10-27 05:34:22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摘要】在数学教学中,浓厚的兴趣能够激励学生积极地探索新知。把握学生心理,发掘教材的趣味因素,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他们能主动学习,快乐学习, 从而参与教学全过程是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和教学质量的有力保障。

【关键词】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学习是一种伴有心理活动的认知过程,在学习中会伴随着高兴、悲伤、喜欢、厌恶等各种不同的情绪,而不同的情绪又会带来不同的学习效果,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能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一系列可取的方法,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习动机,而且还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求知欲使其主动学习,快乐学习,成为课堂学习的小主人。

心理学认为:兴趣是探索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倾向。兴趣是求知的起点,是培养思维和提高能力的内在动力。学习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这个过程中的心理活动分为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两类。当前,在相当一部分学生中存在厌学情绪,因此,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因,优化其非智力因素,对提高教学质量有重要的意义。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知识的兴趣。”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和维持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如何给学生带来知识、带来智慧、带来欢乐,是优化数学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愉快教学”的着眼点。实施“愉快教学”,就是要以培养学生的体整体素质为目的,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使学生具有充分的自信心和强烈的求知欲。

激趣的方法和途径是多种多样的,但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来进行。 在面对低年级学生时,他们好动、天真活泼,但自我控制能力较差,注意力难以集中,一旦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呆板、单调,学生的心智与情感的浪花就难以激起,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要为学生营造一个生动、活泼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老师的帮助下自己动手、动脑,自主探究,主动获得知识,提高学习效率。那么怎样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下面,我就谈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

强烈的好奇心,是引发兴趣的重要来源,它将紧紧抓住人的注意力,使其在迫不及待的情绪中去积极探索事情的前因后果及其内涵。因此,在数学教学之中,教师应根据授课内容巧设问题,让一个个恰当而耐人寻味的问题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而导入时设置带有悬念的问题,为上好整堂数学课做好了铺垫。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该“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因此,教学时我注重从教材内容需要出发,以组织有趣的数学竞赛或讲述生动的小故事等方法来引入,不仅能指导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而且能够引人入胜,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某种新知识,教师善于创设问题的情景设置悬念,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主动参与并乐而不倦地致力于学习的全过程。

1. 创设游戏性情境,提高学习兴趣

根据数学学科特点和小学生好动、好新、好奇、好胜的思维特点,设置游戏性情境,把新知识寓于游戏活动之中,通过游戏使学生产生对新知识的求知欲望,让学生的注意力处于高度集中状态,在游戏中得到知识,发展能力,提高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人教课标版实验教材三年级下册“小数的初步认识”一课时,在新课结束后,我大大表扬了学生你们学得真棒!为了鼓励大家,想请同学们做一个找朋友的游戏,你们愿意吗?(此时学生们跃跃欲试,争先恐后),每只小动物身上写的是小数,每张卡片上写的是分数。拿到卡片的小朋友唱着歌去找自己的动物朋友,下面的小朋友当裁判,一起拍手唱“找朋友”。手拿卡片的小朋友站成两行,看谁先找到自己的朋友!学生在游戏中大脑处于高度兴奋状态,精神高度集中,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不仅巩固了知识,还受到了数学思想方法的熏陶,有力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

2. 创设故事性情境,唤起学习兴趣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我们认为这正是教学的本质所在。我们在数学教学中适当地给学生营造一个故事情境,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会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获得知识。

图1

例如,在教学人教课标版实验教材三年级下册长正方形周长时,教师这样导入:动物王国要举行运动会,多媒体出示动物们比赛的场面(如图1),一下子就吸引住了孩子们的目光。教师顺势引导有一只小兔子和一直小乌龟赛跑,由于上次,骄傲的兔子大意了,没赢得比赛,这次啊,他决定认真对待比赛,于是他们开始了,激烈的运动会场面出现在同学们面前,最后小兔和小乌龟一起到达了终点,老师问“到底谁跑得快呢?”同学们会说:“这样比不公平,因为兔子跑得远些……”因为一个是绕了正方形跑了一圈,另一个十绕着长方形跑了一圈,师马上引导“那到底谁跑得远呢小朋友们帮它们算一算好吗?”此时,学生都被故事内容所吸引,然后让学生替小兔子和小乌龟想办法,算出他们分别跑了多远。这个故事把数学知识寓于故事情节之中, 通过创设行之有效的教学情境,不仅可以使学生容易掌握知识和技能,而且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体验教学内容中的情感,使原来枯燥的、抽象的知识变得生动形象、饶有兴趣。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情感感染,让他们不知不觉而又自学自愿地去体会,心甘情愿地接受教育。

3. 创设探索性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现代教育理论曾提出过“三主”的观点:即课堂教学应以学生的发展为主线,以学生探索性的学为主体,以教师创造性的教为主导。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创设一个探索性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从多种角度,各个侧面不同方向去思考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例如,在教学人教课标版实验教材三年级下册的笔算除法例2时,52÷2时,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 42÷2的方法来试着探索出52÷2的笔算除法,在试算的时候学生可能会问,42除以2十位上的4除以2刚好得2好算,可是这个52÷2里面,5除以2怎么办呢?孩子们有不同的笔算方法出现在我们面前。此刻,教师没有急于肯定或否定这个学生的方法,给学生留了一个悬念,52÷2到底怎么笔算呢?先让学生自主探究,在进行小组交流,通过激烈的讨论学生得出了笔算52÷2的方法,先用5个十去除以2最多商2个十,还剩一个十跟个位的2个一合起来凑成12个一,再来除以2,最后在个位商6。根据小学生心理特点,他们一定会探索其中的缘由,而教师就应该给学生创设这种探索的情境,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去探索,自己得出结论。这样,学生求知欲望就被大大地激发出来,这种学习效果要比教师硬塞现成笔算方法要好得多。因为创设探索性情境主要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诱发探索性学习,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兴趣是积极探索某种事物的认识倾向,也是对事物本身或事物未来结果感到需要的情绪表现,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核心因素,有了学习兴趣便会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极大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寻找知识和从事学习活动。

4. 创设操作性情境,调动学习兴趣

根据小学生好动、好奇的心理特点,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一些以学生活动为主,对一些实际问题通过自己动手测量、演示或操作,使学生通过动手动脑获得学习成效,既能巩固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又能提高操作能力,培养创造精神。例如,在人教课标版实验教材二年级上册的“美丽的对称图形”内容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知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设计了看一看、画一画、剪一剪、说一说等人人参与的数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认识对称现象和轴对称图形。其具体安排是:让学生在观察小动物图片对折的过程中,初步感知对称图形的特征;在帮小熊猫剪衣服的过程中,经历“对折――画出图形的一半――剪出图形的一半――展开图形”的过程,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在欣赏生活中的对称现象的过程中,去感受对称的美。

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操作,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且有力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情境设计,不但使学生对学习数学产生乐趣,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大胆创新的精神。

兴趣是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核心因素,在学生学习生活中起定向、调节、维持和强化的作用,是最直接,最活跃的学习动力。正如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化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激起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有很多很多,这需要教师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正确把握课程标准,挖掘利用教材,认真备课,作好充分的准备,千方百计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才能达到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才能使使教与学真正成为“愉快的艺术”。

小学数学是一个复杂且庞大的体系,当中有许多问题等待我们去探索和挖掘,只要我们牢牢把握以学生为重心这一观念,从小学生的特点出发,多种途径激发学习兴趣,让其参与教学全过程,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使我们的小学数学教学水平迈上更高的发展平台。

参考文献

[1]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 杜晓丽. 教师主观因素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与影响[J]. 才智. 2009(03)

[3] 朱龙. 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几种因素[J]. 科教文汇(上半月). 2006(06)

[4] 黄晓云.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提高教学质量[J]. 职业技术. 2010(01)

[5] 杨雪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正向熏陶”[J]. 中小学管理. 2008(06)

[6] 欧阳琼. 怎样培养良好的学习心理[J]. 教学与管理. 2004(18)

[7] 魏书莲. 谈学习兴趣――怎样使数学教学富有趣味性[J]. 心理学探新. 1985(04)

[8] 郭占基,赵娟. 教育心理学领域中动机与功效研究动态[J]. 心理科学. 1992(04)

收稿日期:2012-04-12

上一篇:在数学课堂中创建有效情境 下一篇:在反思与交流中促进学生数学能力发展的实践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