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时间:2022-10-27 05:04:26

浅谈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摘要: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关键在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要实施素质教育,实施素质教育是推行新课程改革的最终目的和归宿。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成为每一个中学教师必须关注和面对的问题。本文中,笔者根据自己十几年的高中数学教学实践,从五个不同的层面分析探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创新能力 创新意识 培养

当前,国家综合国力的竞争实质是科学技术和现代高水平人才的竞争,现代高科技的激烈竞争,实质上是创新性人才的竞争。创新就是在现有的基础上,根据人类的需要,提出新发现,发明新事物,从而推动社会进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重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逐渐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独立探究能力、质疑想象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笔者根据自己十几年的高中数学教学实践,从五个不同的层面分析探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和途径。

一、营造宽松和谐的民主教学氛围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数学教师应具备创新意识,因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有赖于数学教师发挥主导作用。教师的创新精神,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的更新,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创新热情。其次,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发扬教学民主,营造宽松和谐、融洽平等的课堂氛围,教师的课堂角色也随之发生改变,由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辅导者,由学生答题的裁决者变为咨询者,由教材的实施者变为教材的开发者。再次,根据中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在数学教学中引入竞争机制,将数学学习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有机结合起来,同时让学生时时感受到成功的快乐,形成正向刺激,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二、努力挖掘教材中的创新因素

数学教师应该对现行教材进行再加工,努力挖掘教材中的创新因素,根据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要求,重新组织教学内容,创设适合课堂探究的教学情境,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教师应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根据数学教学中一些定理、概念由于内容相近或相似,容易造成学生概念模糊,可以在教学中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引导学生找出事物之间的联系,找出概念之间的本质区别。同时可以运用类比的方法,将知识概念进一步深化,使概念内涵更深刻,外延更广阔,经过对知识的延伸、逆向思考,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突破思维定势,批判性地继承,敢于质疑教材,充分调动学生的智力因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教师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任何创造往往起源于发散思维,进而就是学生的逻辑思维,鼓励学生“一题多解”,鼓励学生创造性地提出新思路、新方法。

三、设法激励学生大胆质疑创新

数学教师应该把教学的中心放在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上,而不单单是传授知识,让学生对一些数学问题充满好奇,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促使学生主动探究,形成学生自己对问题的独到见解,教师应设法引导学生的好奇心和求异心理。教师可以数学家的发现探索精神为榜样或以本班学生中的创新范例为榜样,激励学生学习;可以给学生设计美好的前景,给学生描绘宏伟蓝图,吸引学生去追求探索,不断进取;可以给学生设计一些富有挑战性的问题,鼓励学生训练、思考,指导学生探索,让学生在实践中培养创新精神;在教学中引入竞争机制,让学生之间互相竞争,让学生在竞争中充分展现自己、表现自我,推动群体性的创新活动;可以让学生不断体会、享受成功的快乐,用及时的表扬、肯定来激发学生创新的内在动力。

四、着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求异思维

所谓的发散思维就是不受固定解题思路的限制,根据实际问题,多角度、多维度地分析、延伸,使结论具有多变性、开放性。数学教师应该不断创设适合学生探究的氛围,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在这种情境下,更需要教师灵活的头脑、开放的思维,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通过所学知识去探索、推因,最终得到多种结果,这也是今后高考的命题趋势。求异思维是指打破常规的思维方法,在对问题的探究中,另辟蹊径,标新立异,得出不同于常规的结论,这种求异思维实质上就是创造性思维,有助于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分析解决问题,收到曲径通幽的效果。教师在指导学生做题时,可以通过一题多证和一题多变,拓展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五、与学生日常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

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过程中,数学教师应该密切联系学生日常生活实际,做到学以致用。数学来源于生活,又为生活实践服务,学生也愿意学习与自己熟悉的社会生活关联的数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的兴趣。通过对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的分析,抽象出数学概念,从而使学生感悟新知识,印象会更深刻。比如,学习“点到直线的概念”时,教师可以用熟悉的立定跳远的例子来解释,培养他们把数学知识应用到实践的意识,从而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增强了学生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实施新课程改革的最终目标。在数学教学中,我们每一名数学教师应该努力学习现代教学理念,大力实践小组合作学习和合作探究,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数学知识分析生产实践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在探索、创新中享受成功的快乐,产生持久的创造性学习的动力。

(责编 赵建荣)

上一篇:关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几点思考 下一篇:关于聋校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