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信息技术与阅读教学完美结合

时间:2022-10-27 04:48:59

将信息技术与阅读教学完美结合

摘 要 教育的任务是为社会培养人才,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培养个人的终身发展能力。信息时代对人才提出新的要求,要求每个人都具有获取信息的能力和在大量信息之中提取有效信息加以利用的能力。这实质上是一个如何学习的问题,用同一种教学模式培养人才的应试教育显然无法承担这种重任。而新课标下,教师和学生阅读行为到底应该怎样转变?如何指导学生去主动阅读、主动探究?这是当今阅读教学的重大问题。

关键词 信息技术;阅读教学;创造能力

阅读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阅读中的教师既是与学生平等的对话者,又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教师要为学生的阅读创设良好的环境。信息技术不仅具有直观教学的优点,而且还有视听和动静的结合等特点,能为学生的阅读创设良好的氛围。改变传统的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把信息技术与阅读教学有机结合,可以构建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新型教学结构。

现代社会信息科技迅猛发展,信息技术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其教学方法决不能完全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应该有本专业的特色。在教学中,笔者发现学生开始接触时对信息技术课有种神秘感,非常想学计算机,有的学生还认为学计算机可以打游戏。但随着信息技术教学内容的深入,有的内容需要去记忆或进行机械重复的训练,内容枯燥无味,难度也增大,而学习的内容与社会上的计算机应用又有一定距离,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慢慢地降下来了。长此以往,必然给信息技术教学带来不良影响。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笔者认为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

1 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调动学习的兴趣,使

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教师要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他们能主动地进行学习。“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的最好途径就是使学习者主动卷入学习,并从中体会到自己有能力来应付外部世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勤学好问。信息技术教学是借助现代化的声光手段、动画技巧、音响效果,通过多种媒体信息来表现各种情景,因而形象具体、生动有趣。抽象的事物具体了,静态的东西鲜活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接受信息,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灵活学生思维,调动学生情感,帮助学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主体地位作用。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多一些思考的机会,多一些活动的空间,多一些创造的信心,多一些成功的体验。

2 运用信息技术拓宽学习渠道,增加课堂容量,

拓宽知识视野

尝试自学,动手实践是很好的学习方法。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教师是课堂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策划者,他只起指导、启发、达成共识的作用。他应给学生留有更多的思维空间,不需面面俱到,包揽代替学生所要做的一切。应把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实践中去亲身体验创新和自学的乐趣。这不仅深化了教学内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把学生的兴趣推向高潮,而且还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学能力。

信息技术带来了检索式的高效率阅读方式,扩大了学生学习的空间,学生足不出户、轻点鼠标便可尽情挑选所需的学习资料进行阅读,学习因此超越时空,变得绚丽多彩。利用信息技术提供资源环境,突破书本限制,发挥其传播知识新、快、全的优势,扩充教学知识面,丰富课堂教学,可以使学生拓宽视野,开阔思路,缩短学生的认知过程,实现对事物的多层面了解,增加信息渠道和课堂的教学容量。

3 运用信息技术创新阅读教学环节,实实在在提

升教学效率

阅读教学是师生双边互动的对话过程,多媒体作为联系师生的工具,可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创设联系的纽带,使学生有充分的自,教师和学生的地位更加平等,交流更加畅通,更好地发展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创造性。运用信息技术辅助阅读教学,有利于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挥网络教学优势,促使学生自主阅读,对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和合作学习的学习能力,都起到重要的作用。实践证明,利用网络资源,能够开阔学生的视野,活跃学生的思维,为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创造了优越的条件。随着网络教学理论的深入研究,学生的学习活动将更加个性化、情境化、多样化、综合化。

1)丰富课堂内容,增加教学信息量,优化教学时间。信息技术的运用,学生可以随时通过手机、电脑等方式查找相关知识,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被调动起来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就高涨,学习目标就能达成。

2)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实现小组学习,提高学习效率。信息技术手段能提供广泛课程资源,在教学时合理运用到课堂教学中,使教学效果趣味生动,内容丰富。这样就加强对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让学生自我分工合作,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这样教学有利于加强学生间的凝聚力,提高课堂效率,起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3)提倡多元化课堂教学,使学生的学习贴近生活实际。结合学生的特点,思想接近成熟,与社会联系较多。在教学时培养他们在实践中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有利于学生适应社会,服务社会。

4 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实践小结,让学生体验

成功的乐趣

实践是创新精神与自学能力的集中体现,是训练学生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最佳途径,教学中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实践操作,能强化学生自主学习的成功体验。教师要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提问,解答学生提出的各种疑问并分层指导,满足各层次学生的需要,进而达到个性发展的目的。

如“资源管理器”窗口和“我的电脑”窗口差不多,只多了一个“所有文件夹”框,在教学中让学生自己操作,找出“所有文件夹”框的作用。学生上机时教师巡视指导,及时对学生进行辅导、答疑,检查每一个学生实践操作程度。教学边框和底纹时,只详细讲解对话框中的一个标签“边框”的操作,至于“页面边框”和“底纹”两个标签,让学生自己去体会它的使用方法。对好学的学生放手让他们钻研下去。有的学生知道了但说不清楚,笔者就让他到教师机上演示给其他学生看,并让其他学生讨论,一起归纳出“所有文件夹”框的作用:用它查找文件方便、直观、快捷。

5 掌握好信息技术与阅读教学整合的度,确实收

到好的教学效果

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整合是课程改革的大趋势,面对这种趋势要把握好整合的“度”。事实上,不是教学中运用的信息技术越频繁效果就越好。那样,课堂会变成教师和学生被动学习的场所,会干扰教师和学生正常的教学活动。

信息技术教学手段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在于解决教学难点,优化教学结构,拓宽知识视野。但为了运用这一手段,将有关教学的图像、动画、声音等都带入课堂,认为有了这些东西课堂才精彩,其实这样教学会影响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因此,教师要恰当利用信息技术,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为不同水平、不同发展需求的学生创设一个个性化的学习平台。

总之,搞好信息技术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加强学生创新能力、思维能力的培养,使学生逐步成为21世纪需要的,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参考资料

[1]马媛媛.关于信息技术教学课堂中问题设计的实践[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34):110.

(作者单位:河北省迁安市第三中学)

上一篇:多媒体技术使小学数学课堂大放异彩 下一篇:让多媒体技术更好地为化学高效课堂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