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草原,环境的屏障

时间:2022-10-27 04:45:33

美丽的草原,环境的屏障

独特的地质、地貌和自然气候,赋予了美丽草原的神奇自然景观。草原上的植物以草本植物为主,有的草原上有少量的灌木丛;草原上善于奔跑的啮齿目动物和善行的鸟类、昆虫特别多。良好的生态条件,丰富的生物资源,为珍贵的植物群落和野生动物提供了繁衍生息的空间。由于过度放牧以及鼠害、虫害等原因,我国的草原面积正在不断减少,有些牧场正面临着沙漠化的威胁。因此,必须加强对草原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天苍苍野茫茫,这是人们对大草原的感受。全球草原面积2400万平方公里,约占陆地表面总面积的1/6,大部分用作天然牧场,是生态环境的重要屏障。辽阔的草原通常栖息着各种善于奔跑或穴居的动物。全世界草原主要有欧亚大陆草原、北美大草原、南美大草原和非洲大草原,中国的草原属欧亚大陆草原。

由于地理上的隔离和地域上环境条件的不同,这些草原的物种组成很不一样,但生态学特征却有着很强的相似性。例如多数的大草原上,都有聚集成群游走的大型有蹄类哺乳动物。另外也会有失去飞翔能力却善于奔跑的大型鸟类,例如非洲的鸵鸟和澳洲的鸸鹋。

草原大都处于湿润的森林区与干旱的荒漠区之间。靠近森林一侧,气候半湿润,草木繁茂,种类丰富,并常出现岛状森林或灌丛;靠近荒漠一侧,则雨量减少,气候变干,草群低矮稀疏,种类组成简单,并常混生一些旱生灌木或肉质多浆植物。

一般说来,生物地理群落地带的分布主要由水分和温度决定。草原也是如此,既离不开植物代谢所需要的供水,又受温度的影响出现种类的变化。草原的种类可以分为两大类:即热带草原和温带草原。在热带,草原分布于森林地带和荒漠地带之间;在温带,草原往往分布于高原之上。

草原具有下述多种无可替代的生态功能和作用:

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基地。草原是植物动物微生物栖息、繁衍的理想场地。仅亚洲草原各种牧草就有4000多种,45个种群。中国内蒙古有野生植物2800余种,重点保护植物100余种,野生鱼类80余种,两栖爬行类20余种,鸟类370余种,兽类100余种,国家重点保护动物近百种。

生命的重要支持和保障系统。草原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能够吸收有机与无机化合物,加以分解、消化或者排出。这对维持生物的循环,维持生物物种与遗传多样性方面起到重要作用。草原对大地具有净化过滤作用,可减缓噪声、释放负氧离子、吸附粉尘、去除污染物,起到改善环境、净化空气的作用。草原上各种生命形式,包括所有物种及其基因,是培育农牧业新品种和生物工程的宝贵基因库。草原还为人类提供了大量植物和动物性原材料,如食物、燃料、药材、纤维、皮毛和其他工业原料等,是人类不可或缺的衣食之源。

1eff

重要的生态环境屏障。研究表明,草原比裸地的含水量高20%以上;草原的防风固沙能力高于森林3~4倍,是全球环境稳定的重要保障;草原植被能够防止土壤冲刷,增加土壤有机质,改良土壤的结构,提高草原抗蚀能力。草原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时,可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并放出氧气。每平方米良好的草坪,每小时可吸收二氧化碳1.5克。大面积的草原还可起到维持大气化学平衡与稳定,抑制温室效应,并影响全球气候。独特的草原资源、美丽风光还为发展旅游、科研、文化、体育、医药卫生等事业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全球草原面临退化与荒漠化危机。长期以来,人类过度开垦、过度放牧的掠夺式开发,导致大部分草原生态退化功能弱化,生物多样性急剧下降。自1870年以来,随着工业化进程加快,北美草原上的上千万头野牛彻底灭绝了,欧亚草原上的野马、野驴、野骆驼消失了,蒙古高原500多万只黄羊,残存不到30万只,金钱豹、旱獭、狐狸和狼等中小动物大量减少,鹰、秃鹭、雕、猫头鹰、鹤类、鸿雁等珍禽已十分罕见。

伴随着农业“化学化”和草原“耕作化”的推进,草原土壤中生活的微生物、动物和低等植物逐渐消失,植物多样性也大幅减少,导致草原大面积退化荒漠化。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资料,全世界的45.56亿公顷草场中,有33.33亿公顷,出现了沙漠化与退化状况。

草原非理性开发的灾难性后果触目惊心。有资料记载,1934年5月的一场风暴席卷了美国东部的广阔地区,形成一个东西长2400公里、南北宽150公里、高3.2公里的巨大的移动尘土带。风暴持续了3天,掠过美国2/3的土地,刮走3亿多吨沙土,半个美国铺上了一层沙尘。20世纪30年代苏联的中亚大草原的大面积开垦,最终酿成了北半球的大沙尘暴。我国的草原也严重退化,目前我国北方和西部草原每年鼠害发生面积都在2000万公顷以上,鼠、虫害严重的草原,牧草损失达50%以上。

为防止草原,牧草的退化,改革开放以来,在绿化祖国大地和“再造一个秀美山川”方针的指导下,我国在治理草原退化方面,采取了一系列对策,包括推行退耕还牧、围栏舍饲、轮牧休牧、发展人工牧场等,收到了可喜的效果,相当一部分退化草原重新焕发了生机。

综观全球草原生态修复和保护,形势依然严峻,草原退化和减少的趋势尚未得到根本遏制,“边治理边破坏”和生态退化的现象还相当普遍,需要国际社会、各国政府和公众深化认识,加大治理和保护力度,以使草原生态系统逐渐步入良性循环轨道。

上一篇:丝路之旅 第3期 下一篇:美国人裁决三星首胜 无休止专利大战遭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