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后,我在家里做“财主”

时间:2022-10-27 03:58:37

退休后,我在家里做“财主”

许多人都认为理财是年轻人的专利,老年人靠退休金过活,哪有什么“财”可“理”?殊不知退休了,收入骤减,空闲增多,更有必要挖空心思做“财主”。老来理财,不仅能提高退休后的生活质量,还能为家人提供“爱的保障”。

我今年53岁,从某企业退休后每月能拿600多元的退休金。老伴是退休教师,月养老金1200多元。为了照顾外孙,我们和女儿女婿同住,自己的一套60平米的房子出租,每月有500元的租金收入。我们的收入在这个中等城市处于“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水平。女儿女婿都在市内企业上班,虽说企业目前效益还不错,但女儿女婿还背负着二十万元左右的房贷,孙子马上又要读书,况且企业以后的发展状况也很难说。所以,我寻思着:趁自己还没有到老得走不动的地步,好好打理自己有限的存款,也好为女儿减轻后顾之忧。

首先,我确定了自己理财的首要原则――“稳”。毕竟我们都是五六十岁的人了,理财的最终目的是养老。所以,在每月拿出700元作生活费后,我把节余的1/3都存了定期。在存单的原则上,我也是煞费苦心。为了避免因提前支取造成的利息损失,我把存单分为2000元、3000元、5000元、8000元几种,若急需用钱需提前支取,只支取相应数额的存款,这样能使利息损失降至最低程度。另外,我的存单都办理了“自动转存”功能,防止因一时疏忽忘了续存而损失利息。

“别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但也别把鸡蛋放在太多的篮子里”。对于我们老年人来说,有限的精力和财力不允许我们的投资四面出击,过于分散。也因为年龄和性格的因素,我不买股票,它利润大,但风险也高,不适合我们老年人。我选择的是凭证式国债和开放式基金。债券的利息虽和定期存款差不多,但可以免20%的利息税。为了防范加息风险,我买的债券的期限都在两年以内,数额在2万元左右。至于货币基金,它的优越性在于安全,可随时卖出,随时兑付,收益上平均年利率也高于银行一年期定期。我也选择了两家基金公司。

“未雨绸缪”是我在理财时考虑的另一重要原则。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忧虑现有的医疗保险不能满足我们以后的医疗需要,医疗费会成为我们老俩口今后最大的一笔支出。于是,我专门准备了一万元活期存款作应急金,以备不时之需。在基本医疗保险之外买一些商业保险也是必不可少的,当然要选择适合我们老年人的险种。我买的是新华人寿专门为老年人设计的“美满人生”,花费不多,却能为我们今后的生活提供一份切实保障。

当然,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也是理财的一部分。比如,数十年来我坚持记“家庭收支明细账”,随时掌握家庭资金流动情况;再比如,我进超市购物很少带小孙子,小孩子嘴谗,零食一买一大堆,浪费钱是小事,更不利于小孩子的健康成长。到超市购物前,我一般要先罗列清单,按图索骥,避免买回一大堆用不着的东西,同时,现在许多超市都兴起了诸如“买100元,送××(东西)”的活动。我一次采购量大,一年下来,能得到不少赠送的牙膏、牙刷、香皂等小东西。

如此这般,我家的资金组合呈现多样性,债券、定存、保险搭配合理,有限的资金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不过,反思自己,我在理财上也有不少败笔。三年前,一远房亲戚以“高于银行同期存款利息”的许诺从我这里借走8000元钱。结果讨了三年债,还算万幸,好说歹说他把本金还给了我,利息自然是打了水漂。我因此还得出一个结论:民间借贷信不得!还有一次,我以50元的价格把一套时期的连环画卖给一小贩,结果一转头就发现在旧货市场同类画册已卖到2000!这件事让我对“货比三家”有了深刻体会。

但总的来说,我对自己退休后的理财生活还是比较满意的。我的财产没有因为退休后收入递减而减少,没有因为通货膨胀而缩水,反而略有盈余,更重要的是,我在全家人的心中播下了“理财”的观念。现在,声称对“孔方兄”不感兴趣的老伴也会给我的理财出谋划策了,女儿女婿的消费行为渐趋理性,女婿还涉足邮市,小赚了几笔。我这个半百之人,每每想起未来,仍觉得充满了希望,我相信明天生活会更好!

E-mail:

上一篇:笑话一箩/我家趣事/尴尬时分 下一篇:美食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