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手术期健康教育对腹部手术的影响

时间:2022-10-27 03:29:31

围手术期健康教育对腹部手术的影响

【摘 要】目的:探讨腹部手术病人围手术期健康教育及其教育效果的影响因素、如何做好健康教育。方法:护士认真评估病人的心理状态和教育需求,在围手术期对病人及其陪护亲友进行针对性的疾病和手术知识教育、心理指导、配合和自我护理指导。结果:通过健康教育,提高了患者及其亲友对疾病和手术的认识,改善了心理状态,基本掌握了自我护理及配合方法。结论:做好腹部手术病人围手术期健康教育,对减少腹部手术病人术后并发症,促进早日康复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腹部手术;围手术期;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3-0550-01

2011年5月至2012年5月我科共收治245例腹部手术病人,急诊手术45例,择期手术200例,通过对245例病人进行有效的围手术期的心理护理、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手术均获成功,245例患者伤口均为I期愈合,无伤口感染、疮、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静脉血栓发生,病人及家属满意率达到95%以上。

1.术前健康教育指导

1.1 心理准备

病人因心理紧张而影响睡眠和食欲,同时可以影响机体免疫功能,对手术和术后恢复不利。鼓励病人,增强信心,告知病人手术前后可能遇到的问题及配合方法,减少精神紧张和忧虑,保持平稳心态,保障充分睡眠。向病人详细说明术后使用氧气管、胃肠减压管、各种引流管以及尿管的目的及注意事项以利合作,为手术顺利进行打下基础。

1.2 皮肤准备

护士会在术前一日为病人准备腹部皮肤,用松节油棉球清洁肚脐内污垢,为了防止感染告知病人洗澡时,用肥皂清洁肚脐部保持清洁并防止破损,洗完澡后修剪指(趾)甲,换上干净衣服,防止切口感染。

1.3 康复训练

责任护士术前教会病人如何床上翻身、咳嗽、咳痰、叩背及大小便的方法,教会病人术后怎样保护伤口,减轻伤口疼痛等康复训练内容。

1.4 肠道准备

术前12小时禁食,4―6小时禁水,目的是防止手术进行中或手术后呕吐,呕吐物被吸到气管内产生窒息或吸入性肺炎。肠胃手术、胃肠道应保持空虚,便于术后伤口愈合,减少术后胃肠胀。

2.术后健康教育指导

2.1 指导

手术后回病房病人尚未清醒,可出现麻醉后反应(恶心,呕吐)此时给予病人平卧位,头偏向一侧,把呕吐物吐出,以免引起误吸。在生命体征正常,呼之能应的情况下可给予半卧位,根据病情将床头逐步摇高,早期半卧位有利于引流 ,降低机体的炎症反应。也可根据患者习惯的,1~2h摇平床头或左侧位-平卧位-右侧位变换。

2.2 饮食指导

术后未排气前禁止喝水和吃任何东西,嘴唇干裂时,可用湿毛巾擦嘴。如口渴应等麻醉清醒后,方可漱口。排气后胃管即可拔除。拔管当日可饮少量温开水,每次1―2汤匙,1―2小时一次;第二天喝米汤,每次50―80ml,每日6―7次;第三天吃流质,不要吃易胀气食物(如牛奶,豆浆,甜食等),以蛋汤、肉汤为宜,每次100―150ml,每日6―7次,如正常第四天喝稀粥;第五天改半流质,如面条、稀饭;一周后可吃软饭,选易烂、易消化软食,忌生硬、油炸及刺激性食物,每日5―6次,进食后应随时观察是否腹胀、恶心呕吐,以便及早进行饮食调节。

2.3 活动指导

术后早期活动可促进病人周身血液循环,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增进食欲和消化功能,提高代谢水平,利于肠道和膀胱功能恢复,增加肺活量,对解决病人术后三大难题----咳痰、排尿、腹胀有积极作用。需指导病人循序渐进、适当活动,以不劳累为宜。清醒后即可在床上做翻身和曲腿活动,术后第一次翻身,护士会给予指导,特别要注意引流管、尿管和胃管的固定,活动翻身时一定注意不要挤压、折叠和脱落。第一天可在床上坐起,进行床上被动活动,适当进行床上自主活动,如上、下肢的伸缩活动、扩胸活动、侧身等,并协助拍背。第二天扶病人坐于床沿,双腿着地双手支撑保持坐位,视情况考虑下床,然后扶床走。第三天下床室内活动,护士给予适当协助,逐步增加活动量。

2.4 疼痛指导

术后伤口会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疼痛(伤口疼痛,咳嗽引起的牵拉性疼痛等)病人疼痛不能忍受时,可通知医生,根据情况采取措施,减轻疼痛。

2.5 咳嗽指导

由于麻醉时气管插管刺激呼吸道粘膜,术后出现咳嗽,气管分泌物增多,护士遵医嘱会定时给予雾化吸入、叩背,指导患者有效咳嗽,方法:患者双下肢屈曲,双手置于切口两侧保护伤口,深吸气,保持1-3秒,做爆发性咳嗽,咳嗽时双手内收,以减少咳嗽对伤口的震动,减轻疼痛。同时鼓励病人做深呼吸及叹气等运动,并进行吹瓶训练从而锻炼肺活量,增加肺通气量。

2.6 发热指导

手术不分大小,对机体来说都是一次创伤,可造成组织破坏、出血和坏死,组织坏死后产生的物质被吸收,可引起机体反应而发热,手术愈大,组织破坏愈大,发热也越高。术后会根据情况应用抗生素和补液治疗,体温不超过38、5摄氏度,无须处理。

2.7 足浴指导

腹部手术后进行温水足浴可有效地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能刺激神经系统,促进病人的睡眠,缓解术后疼痛。病人手术当天晚上开始用温水足浴,方法:脚盆内盛以病人能耐受的一般为40~50℃的温水,病人取半卧位,脚盆放置于床尾,将病人双足放入温水中,开始时水不宜过多,浸过脚趾即可,浸泡一会儿后,再逐渐加水至踝关节以上,每次持续20~30分钟,记录浸泡时间,浸泡的同时嘱病人伸屈活动脚趾、互搓双脚,并协助病人按压脚底,同时要注意水温的调节,如病人自觉水温下降则及添加热水,水温保持在50~60℃左右。浸泡完毕用干毛巾抹干双脚,冬季注意保暖[1]。

随着需要外科手术治疗的病人不断增多,如何使病人安全的度过手术前准备阶段,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减少和避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使病人尽快康复,痊愈出院是衡量护理质量的标准之一。本文通过245例病人腹部手术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到对病人的护理要结合其生理及心理特点,进行全身心的整体护理,术前全面指导和术后的精心护理治疗,加强护理措施,对保证手术成功起到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 梁霞,方文等.温水足浴对促进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临床观察[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7,28(15):

上一篇:走出课堂的电机学教学探索 下一篇:浅谈剖宫产围手术期患者的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