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已经不再打狼

时间:2022-10-27 03:20:58

普罗科菲耶夫的音乐童话《彼得与狼》长久不衰,堪称音乐史上的奇迹。通过讲童话故事来帮助儿童识别交响乐队乐器及声部的音乐作品,除了《彼得与狼》,还有布里顿的《青少年管弦乐队指南》和圣桑的《动物狂欢节》。

很显然,站在今天的角度看,《青少年管弦乐队指南》的内容比较中性,不过是纯音乐性的“浦赛尔主题变奏与赋格”;《动物狂欢节》更是惟妙惟肖地描绘了十几种动物的可爱或可厌之处,反倒使一百多年来的听者基本忽略作品创作意图中所包含的讥讽与暗喻。而普罗科菲耶夫创作于1936年的《彼得与狼》,则从一开始就打上社会主义集体农庄阳光少年的烙印,小彼得通过只身斗大灰狼而成为“少年英雄”,即便在音乐童话中,彼得与大灰狼也属“敌我关系”,他甚至还和鸭子、猫、鸟儿还有猎人结成统一战线,使他们集体地变得很不可爱。这似乎是真人故事而非凭想象虚构的童话。

显然,《彼得与狼》与当下讲究环保的观念显得不大合拍了。

以此角度来看一部“后《彼得与狼》”的音乐作品――《狼迹》的如期面世,就饶有趣味。《狼迹》讲的是彼得的孙子小小彼得猎狼的故事。或许是老来忏悔并陷入思考,或许说铺天盖地的环保宣传日益深入人心,老彼得终于被洗了脑子。总之,他是坚决反对小小彼得欲效法少年时代的自己去寻大灰狼的晦气。当然,最终教育小小彼得的正是大灰狼自己,它已经成为一个弱者,它的可怜相和苦苦哀求使小小彼得明白保护大灰狼和地球上所有动物的意义,人类要学会尊重非人类的自然,要真正实现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相处。

和普罗科菲耶夫的音乐相比,法国作曲家让・帕斯卡尔・贝因图斯的《狼迹》更像是一篇描绘大自然美景和洁净内心的抒情诗,音乐形象虽不那么鲜明易记,但配上很有韵味的男声朗诵,是很令人着迷的。

当然,作曲家并没有因为是写给儿童听,就完全采用传统的音乐语汇,从某种程度上说,在音乐的现代性和复杂性方面,这部《狼迹》的音乐品位远在《彼得与狼》之上。当然,对于孩子们来说,故事仍是第一位的,特别是由谁朗诵也至关重要。

这张由长野健指挥俄罗斯国家乐团演奏录制的唱片以不可思议的强势策划,请出前美国总统比尔・克林顿担任《狼迹》的朗诵,而专门录制的中文版则非常靠谱地选中了濮存昕。濮存昕的问题是太过正经严肃,不像克林顿那么放松随意。如果再以《彼得与狼》中文版中的女声配音“小鹿姐姐”来对比原版唱片中的电影巨星索菲娅・罗兰,则“小鹿姐姐”可以找到很多“同质化”的声音,但索菲娅・罗兰绝对独一无二。原版里还有一位讲述者,他就是担任报幕员角色的原苏联总统米哈伊・戈尔巴乔夫,他的声音太有意思了,猛一听以为说的是俄语,仔细辨听才发现人家也是会说英语的。

尽管《彼得与狼》长期以来录音名版不断,朗诵者一个比一个大牌,我仍然认为这个采用5声道录制的SACD介质版本具有突破性的精彩,所以它获得2004年“格莱美大奖”的“最佳儿童专辑”毫不奇怪。

除了无敌的录音效果,这张唱片利用音乐的方式向孩子传播了一种高尚而健康的思想,这种思想带有长远性,是人类关于自身处境的深度思考,并把这种思考很通俗易懂地传达给孩子。假如没有《狼迹》,PENTATONG真的没必要再出一版《彼得与狼》,即使它是音效无敌的SACD。说实话,原有的那些《彼得与狼》虽然各有特色,但版本已经嫌多,因为它们的观念没有“与时俱进”,童话教育的结果还是让孩子们仇视大灰狼,必欲捕杀之而后快。时代的变化如此之大,所谓可以不朽的音乐还是遇到观念认同的难题。

这张唱片的录音请来如此众多大人物,在做的却是一项慈善公益事业,他们都把版税捐赠给了自己选定的慈善组织。那么这些购买唱片的消费者呢?当然是很有意义和有意思地参与到一个共同的事业中来,这就等于也为慈善公益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了。

又一个六一国际儿童节之际,愿我们、孩子们与这个世界的所有生命同乐。

作者为音乐评论家

上一篇:民主不是学理问题 下一篇:当容闳遭遇太平天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