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青少年早期专业化训练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时间:2022-10-27 12:25:49

浅谈青少年早期专业化训练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摘要:本文结合笔者的体育教学实践,就少年早期专业化训练问题进行了探讨。笔者认为,早期专业化训练虽然是成为优秀运动员的必经之路,但易造成运动性损伤,致使一些有天赋的苗子过早地离开了自己喜爱的运动,许多参加训练多年的学生也没能实现大学之梦。为此笔者认为在少年早期专业化训练中应处理好5个关系。

关键词:体育教学;青少年;专业化训练;运动损伤;合理处理;关系

随着竞技运动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运动员所开始从事某种专项运训练的年龄也越来越早,从小就开始接受系统的专门训练是成为优秀运动员的必经之路。可事实是,参加全国田径分龄赛和少年田径赛名次较好的运动员,若干年后只有很少的人还在从事田径训练。即是说,这些有一定培养前途的少年运动员最终很少有人成为成年运动员。这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早期专业化体育训练 引起的运动损伤,使得许多有发展前途的少年运动员不得不离开了田径场。为此我们通过文献资料法和访问调查法对100多名运动员的材料和数据进行了研究和分析。

一、早期专业化体育训练是成为优秀运动员的必经之路

文献资料显示,23岁的奥林匹克冠军Shannon Miller如果不是5岁就开始体操训练,真不知她是否会获得七届奥林匹克冠军。而另一位高尔夫运动健将Tiger Woods也是在其5岁时就被带到了高尔夫球场上。总结我国和世界竞技体育强国的运动训练经验,特别是我国四十多年来开展少年儿童业余运动训练的经验,原国家体委提出了对少年儿童业余运动训练的16字方针,即“选好苗子,打好基础,系统训练,积极提高”。这不但明确了儿童业余训练的要求,而且提出了各级业余体校的培养目标。日本著名生理学家石河利宽教授曾对儿童早期长跑训练进行生理医学研究,发现经过长跑训练的儿童身体发育正常,其身高、体重的增长都略高于一般儿童。从与长跑关系最密切的心脏功能来看,儿童心脏有一定的负荷能力,如以每千克体重计算,心脏血液搏出量并不比成人低,这说明儿童的早期长跑训练有助于生长发育(见表1)。

众所周知,运动训练的核心问题是逐步提高体能、技能的负荷要求,为运动成绩的持续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运动生命的周期理论揭示:“在运动员整个运动生涯阶段里存在儿童技术敏感优效期,少年素质敏感发展期,青壮年体力高峰期等显著特点。”可见,早期专业化体育训练是成为优秀运动员的必经之路。根据统计凡是成为奥林匹克冠军或是有成绩的运动员,他们的运动生涯几乎都是从娃娃抓起的。

二、少年儿童早期专项化训练易造成运动性损伤的发生

1.不同类型运动损伤的部位。

从运动损伤的部位来看,主要分布在踝关节、膝、大腿前后侧等,男女运动员的情况基本相似。这一方面说明在田径项目中,踝关节、膝、大腿等部位的负荷比较大。另一方面也说明少年运动员的身体正处于生长发育时期,他们的这些部位相对比较薄弱,如果训练安排不当,尤其是局部负荷过重,在运动员不能得到及时恢复时,容易造成这些部位的损伤。笔者通过访问和调查问卷的结果也证实了这一点(见表2)。

2.不同训练内容对损伤的影响

根据我们的调查,少年运动员在从事不同内容的训练时,运动员损伤所发生的比例也有所不同(见表3)。少年运动员的损伤大多发生在速度练习和技术练习中。这一方面是少年运动员在速度训练时的强度过大。教练员在速度训练时一般都采用计时的方法,要求运动员用尽可能大的强度来完成练习,超出运动员的负荷能力。另一方面,少年运动员的技术还不够完善,经常产生错误动作。以上原因导致了运动损伤的发生。

3.运动负荷的影响。

少年田径训练大纲是国家体育总局的领导下,有专门的科研人员和专家制订。从我们的调查情况来看,目前少年运动员在周训练次数,年分解技术练习次数都大大超过大纲规定的要求。并且其年全面身体训练,年专项身体训练也不合理。专项技术和专项身体训练所占的比例过大,全面身体训练所占的比例过小,因此少年运动员专项运动负荷超出了身体的负担能力,必然导致运动损伤的发生。

三、少年早期专业化训练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1.处理好早期专项化训练与全面发展的关系。

由于少年运动员处于生长发育时期,生长发育不完善。加上遗传因素生长发育的特点不同,性格、特点变化不同,因此过早的进行专项化的训练会对学生的前途造成不利的影响。另外过早的进行专项化训练会造成少年儿童时期比赛成绩优异,进入成人时,因训练基础不扎实,身体素质发展不均衡,技能发挥失控、失调出现伤病,导致出现早衰现象。或者进入成年后无法继续系统的从事专项训练,被迫离开喜爱的运动场。因此,首先考虑少年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进行科学的训练。其次,要重视并进行全面的身体训练,使机体发展均衡,避免过早的进行早期专项化训练。

2.处理好负荷训练与技术训练的关系。

力量训练是一切运动项目不可少的内容,有的项目还作为重要的训练内容。然而,不能认为只要有力量,就能投得远、跳得远或高,就能跑得快,除此之外,技术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这种例子很多。少年时期的生理特点不适合大强度大负荷力量训练,只有通过技术训练,在比赛中技术运用自如,对于力量和能量的利用既经济又实效,能够创造出较好的成绩。另外,少年运动员模仿能力强,技术掌握快,如果不断加强技术训练,不但对力量的提高有促进作用而且有利于今后的发展。少儿大脑皮层的兴奋过程占优势,抑制过程相对较弱,兴奋易扩散,学习动作时形成分化抑制较难,学习动作不协调、不准确、多余动作较多、技术细节难掌握。因此,在训练过程中不能像要求成年运动员那样去要求少儿,但可以降低难度以达到练习的目的。如学习跨栏技术时,可缩短栏间距离和降低栏架高度,用轻器械学习各种投掷技术等。

3.处理好少儿身体发育与心理发展的关系。

少年运动员处于生长发育期心理和生理都不成熟。心理因素又是直接影响训练效果和比赛成绩,它对运动员的活动起着调空和主导作用。通过对少年运动员的统计,如果平时没有重视心理训练就导致心理素质较差,在比赛时出现精神紧张、兴奋性低,有的还失眠。因此在平时抓好身体训练的同时一定要注意有计划的系统的进行心理训练,提高心理素质,使其适应各种情况,为今后的比赛打下坚实的心理基础。少儿有活泼好动、兴趣广泛的心理特点。在训练中应注意多采用游戏和比赛的形式。通过游戏来完成训练任务。例如做准备活动时,采用集中注意力的游戏方法,可以提高学习的兴趣和集中注意力。例如发展速度时,禁忌用对成人训练的最大速度的固定重复练习来训练少儿,可采用不同距离、不同强度、不同起跑姿势(俯卧、仰卧、站立等)进行练习,亦可通过追逐跑、加速跑、行间跑、接力跑等形式。在发展弹跳力时,可采用单足跳、双足跳、立定跳或多级跳、高跳、远跳等形式。为了增加练习的趣味性,采用跑、跳跃、投掷等练习组合成的综合练习,分站进行练习来发展跑、跳、投的能力。

4.处理好训练内容与放松活动的关系。

放松活动就是在训练或比赛结束后,采用一些缓慢形式的动作使运动员的肌体和心理从激烈的活动状态恢复到相对安静的状态,促进机体尽快恢复。目前美国有些优秀的运动员把每节课后的放松整理活动列为训练的重要内容,可见其作用的重大。另外,许多有经验的运动员在训练或比赛间歇中还积极地进行放松整理活动,对于保持机体快速恢复有着积极的作用。有的教练员对放松的意义不理解不引起足够的重视。不留放松活动的时间,长此下去会对少年儿童正常的生长发育和长远发展造成不利的影响。因此,应正确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

5.处理好训练强度与营养补充的关系。

少年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的时期,自然的生长需要补充营养,剧烈的训练更要补充营养。少年儿童对这方面的知识了解甚少,训练后不合理补充营养,长此下去,身体机能降低,产生运动疲劳。因此教练员需要指导运动员合理补充营养,使热能消耗与摄入平衡,这样才能使机体保持良好的状态,更好地促进学生正常的生长发育和运动训练。

四、结语

综上所述,教练员应该加强职业道德观,提高教练员自身的素质。教练员除了要有较高的专业技能和丰富的理论知识以外,还要加强学习,做到“一专多能”,进一步提高教学训练能力。在严格管理好队伍的同时,严于律己,塑造良好的教练形象。多关心队员的衣、食、住、行和文化学习情况。多于队员进行思想交流和感情沟通。教练员应长远考虑少年儿童的训练安排,杜绝短期行为,处理好早期专项化训练与全面发展的关系。有些家长望子成龙心切,恨不能在孩子很小时就对孩子进行专项训练,以期孩子成为体育明星。科学证明,这种做法有损孩子的身心健康。

【参考文献】

[1] 宋殿春.中小学生跳高训练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中国学校体育,2002(5):42.

[2] 李晓光.青少年的体育运动与营养补充[J].田径,2003(6):38-39.

[3] 庄建国.对我国少年田径运动员运动损伤情况的分析[J].中国学校体育,2003(1):45-46.

【作者简介】郭晓明,苏州大学体育学院2009级体育教学硕士。

上一篇:对高中体育选项教学的思考 下一篇:为音乐教育插上艺术美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