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连贯教学法”在游泳教学中的运用

时间:2022-08-12 06:21:45

“平行连贯教学法”在游泳教学中的运用

摘要:本文结合笔者的体育教学实践,通过对“分段式教学法”和“平行连贯教学法”的比较分析,认为运用“平行连贯教学法”进行蛙泳、爬泳教学,既保持了教学的连贯性,又克服了分段教学的不利因素。笔者还就此提出了理论与实践结合;讲解与示范结合;完整与分解结合;陆上模仿与水中练习结合的“平行连贯教学法”的运用策略。

关键词:体育教学;平行连贯教学法;游泳教学;蛙泳;爬泳

“平行连贯教学法”是指在一定的教学时间内,将不同泳式系统连贯地、几乎平行地进行教学安排。多年来,游泳教学一直采用各种泳式分段教学的方式,即在基本掌握蛙泳姿势之后,再教爬泳姿势。这种传统的教学法虽连贯性较强,但容易使学生感到学习单调、枯燥、乏味,情绪低落,大脑皮层处于抑制状态,学习积极性难以提高,同时,由于练习动作单一,局部肌肉长时间工作,而出现肌肉疲劳,导致损伤,直接影响动作的掌握,教学效果也不够理想,而运用“平行连贯教学法”进行蛙泳、爬泳教学,既保持了教学的连贯性,又克服了分段教学的不利影响。从而使此法成为了游泳教学的理想方法之一。

一、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

以参加暑期培训班的227名男生为研究对象,年龄在8~12岁,绝大多数为提高班学员。

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为进行本文研究,查阅搜集了与本文内容有关的文献资料,为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2)实验法。为了确保实验教学的客观性,在教学前分别对实验对象分成的小组、大组进行测试,取得技术数据,经统计处理(见表1)。在同一个教学阶段里采用蛙泳、爬泳两种泳姿,对游泳队小组共60人进行30学时的平行连贯教学,最后将教学周期后的考核指标及成绩与采用蛙泳、爬泳时行42学时的传统分段教学的游泳队大组共65位男生的考核进行对比(见表2)。

二、结果与分析

1.结果。

从表1、表2中不难看出,教学前的两组学生班的原始游泳水平差不多,可是采用教法后,其教学效果却有明显的差别,实验班的教学时数虽少于对照班,但考核的平均成绩(技评、达标)不仅不落后,而且高于对照班。另外,从实验组学生的“平行连贯教学”的评价来看,有87%的学生认为,采用的“平行连贯教学法”直观性强,有利于学生的积极思维,能加深对技术的理解,效果较好。有的同学说:“运用平行连贯教学法进行讲解与示范,使我们充分认识了错误技术及其产生原因,对掌握正确技术有积极的影响。而对照组学生对传统教法的评价则是教学比较单一,分析不见形,直观性差,甚至还由于长时间单一的动作练习引起肌肉的疲劳和导致损伤,因而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学效果欠佳,可见,“平行连贯教学法”无论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和教学效果等方面都优越于“分段教学法”。

2.分析。

平行连贯教学法采用了在一堂课中合理安排蛙泳、爬泳的多种基本技术练习内容,每次课通常安排5个左右蛙泳、爬泳的主要基本技术练习活动,其中有同一肢体的肌肉运动,也有不同肢体的肌肉运动,如蛙泳蹬腿和爬泳打腿;蛙泳划臂与爬泳划水,它们虽是同一肢体的运动,但是由于技术上的差异,使原动肌群不同。由于课中的练习内容越丰富,使肌肉群的替换机会就越多,从而得到积极性的交替休息,由于肌肉不断的交替工作,对消除肌肉疲劳是非常有益的,对延缓脑力的疲劳也有益,因此学生在整堂课中都能保持充沛的精力,从而提高了教学效果,保证了教学质量。此外,蛙泳、爬泳教学时数由原来的42学时减为30学时,虽然学时数减少,但学习的要求,考核标准却没有降低,为此,教学方法应更趋于科学性,必须根据人体的生理和心理机能来组织教学,使学生尽快建立正确的动力定型,其中重要的一点是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方法要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认识效果,平行连贯教学法就是在某种技术教学后连续多次地进行复习练习,而这种“强化”复习又分布在各个阶段,使学生几乎在整个游泳教学过程中都有机会练习蛙泳、爬泳两种泳式的基本技术,不仅是对学生的认识进行检验,还可发现错误动作并给予及时纠正,使正确的动作定型更加巩固。

三、“平行连贯教学法”的运用策略

运用“平行连贯教学法”进行蛙泳与爬泳教学后,就把爬泳的一些基本技术的练习内容提前与蛙泳基本技术同步进行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同时穿插两种泳式的练习,并在一次课中结合不同泳式的若干练习内容,某种基本练习在教学过程中反复多次出现,这样教学内容丰富多样,提高了学生的练习积极性,同时又消除了由于长时间单一动作而引起的肌肉疲劳和导致损伤现象,提高教学效果。

1.运用“平行连贯教学法”进行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学。

除了必要的教学录相课和部分非在课堂讲授的理论教学外,其余理论教学都结合实践课进行讲授,如蛙泳、爬泳教学等教材内容,均采用现场的形式进行教学,其优点在于直观性强,理论联系实际,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能力,通过教师的讲解与技术动作的结合,使学生直观地感知、理解、掌握所学泳姿的技术理论知识,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积极思维能力。

2.运用“平行连贯教学法”进行讲解与示范结合的教学。

由于游泳教学环境的特殊性,教师在示范蛙泳或爬泳技术时若不同时讲解,则学生很难观察到动作的要领和重要细节,只有边示范边讲解,有机地把两者结合起来,才能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既观其形,又解其意,帮助学生尽快理解动作要领,还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师生间的互动,教师边做动作边示范边讲解,学生边模仿边学习分析,这就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加大了信息接受源,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通过自己的思维加工、分析综合,把课堂上所学习的知识变成指导自己实践的要领。

3.运用“平行连贯教学法”进行完整与分解结合的教学。

通过教师讲解与示范蛙泳、爬泳技术及学生练习,使学生初步建立蛙泳、爬泳完整动作的概念,并通过必要的分解步骤,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和初步掌握分解动作,与此同时进行完整的动作配合练习,学生在课中经过多次“完整―分解―完整”的连贯练习,在课中既掌握分解动作的要领,又熟悉完整动作的程序,极大地提高了动作学习效率。

4.运用“平行连贯教学法”进行陆上模仿与水中练习结合的教学。

任何一种泳式的教学都不同于其他项目的教学,游泳教学的特点决定了游泳教学不仅要在水中练习,而且还要在陆上进行模仿练习。“在游泳中学会游泳”是说要学会游泳一定要下水游泳,而下水之前,首先要通过陆上模仿练习,了解所学技术的动作要领,为下水练习打好动作基础。陆上与水上的平行连贯教学有利于游泳技术动作的掌握。

四、结论

1.运用“平行连贯教学法”进行蛙泳、爬泳教学,丰富了练习内容,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了教学质量,加快了教学进度。

2.运用“平行连贯教学法”能够使肌肉不断地替换工作,消除局部肌肉的疲劳,延缓脑力疲劳,从而得到积极性的休息,使学生在整堂课中都保持充分的学习精力,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3.运用“平行连贯教学法”,可以系统地根据其技术教学的特点进行教学,使之取得良好的技术转移,在同一时间内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参考文献】

[1] 李文静等.游泳运动[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147-155.

【作者简介】裘进,苏州大学体育学院2009级体育教学硕士。

上一篇:多元化评价 学生乐于习作 下一篇:对高中体育选项教学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