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学城提升运动:广州大学城的整体功能优化与品质改善

时间:2022-10-26 11:34:13

中国大学城提升运动:广州大学城的整体功能优化与品质改善

收稿日期:2013-08-25

作者简介:杨运鑫,广州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副所长,博士,教授;罗频频,广州大学人文学院硕士研究生。(广州/510006)

*本文系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多中心大学制序――学校治理结构变革研究”(课题批准号FFB07044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摘要:中国大学城经过10余年的发展已走到了关键路口:是按照现有模式发展,还是进一步优化提升?在新的发展时期,大学城的整体功能优化与品质改善提升,需要延续大学城高层次人才培养和聚集的传统功能,溢出大学城的整体发展效益;彰显大学城高水平科研成果转化和应用的现代功能,溢出大学城的经济效益;拓展大学城全方位城市对话和国际互动的多元功能,溢出大学城的社会效益。

关键词:大学城;提升;整体功能优化;品质改善在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政策指引下,广州大学城走过了艰难探索的十年发展历程,基本完成了教育资源初始化聚集,成为广州的城市品牌和亮丽名片,成为打造华南教育文化高地的重要依托,在广州跨越式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根据高等教育职能理论,高等教育具有培养专门人才、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等基本职能;根据高等学校功能学说,高等学校具有积累知识、传播知识、创新知识、应用知识等功能;从案例上看,美国高校的基础研究占全国总数的50%以上,1946至1981年间,美国获诺贝尔奖的109名科学家几乎都在高等院校进行研究工作。[1]前苏联高等院校庞大的专兼职科学研究队伍,约占全国科研人员总数的35%。[2]从国内外高等学校的现实发展看,高等学校越来越融入城市社区、国内社会和国际社会,全球化趋势和影响越来越明显。因此,在新的发展时期,进一步挖掘潜力推动大学城在更高层次上发展,需要延续大学城高层次人才培养和聚集的传统功能,彰显大学城高水平科研成果转化和应用的现代功能,拓展大学城全方位城市对话和国际互动的多元功能,打造文化之城、创新之城、生态之城,提升大学城的核心竞争力、文化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

一、延续大学城的传统功能:高层次人才培养和聚集大学城的基本目标是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但大学城各高校大多封闭办校各自为政,因此只有成立大学城高校联盟,才能发展多边合作机制和战略伙伴关系;只有引入国内国际教育资源和优秀机制,才能带动大学城高等教育竞争;只有理顺大学城管理整合机制,才能正确处理独立与共享的矛盾,溢出大学城的整体发展效益。

1.成立大学城高校联盟,发展多边合作机制和战略伙伴关系

成立大学城高校联盟的目的是在大学城高校间建立多样化、多层次、多领域、多边共同发展的长效合作机制,形成联盟成员与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有效整合各高校教育功能和资源,提升联盟成员的国内外影响力。

大学城高校联盟接受省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大学城管理委员会的指导和协调。在联盟框架下可设立6个二级专门委员会:

本科理论与实践教学委员会:建立跨校攻读双学位机制,完善跨校选课、学分互认、精品课程共享、网络公开课等大学城优质公共课程共享平台,利用网络讲授高校公开课。通过校企联合建设多校共享的大学生实习实训基地。建立大学城高校间实验室信息整合、租赁使用管理、费用支付等开放共享机制和网络平台。

学术科技文体活动委员会:定期组织学术、科技、文艺、体育等各类大学生校级竞赛项目,联合承办各类国家和国际重大赛事;组织大学城名家讲坛、星海音乐季、高校文艺汇演等文化艺术活动;采取校园开放日、学术成果展、高校社团联展等影响城市文化。

学生事务管理委员会:建立大学城高校定期通报大学生思想动态的工作机制,推动学生公益行动、校企合作、青年志愿者服务等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联合开设创业课程、创业讲坛、创业竞赛、生涯规划讲座、职业技能培训等,联合举办校园招聘会、见面会,推动大学生多渠道就业。

后勤保障安全保卫委员会:建立校园环境整治、食品卫生等方面联动机制,提升学校后勤工作的服务质量;定期通报学校安全稳定动态,建立大学城高校重大、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机制。

学术交流与国际合作委员会:推动联盟成员与国际知名大学建立合作交流平台,联合组织国际高端学术论坛;联合聘请高层次外籍专家,联合组织高层次人才招聘会;积极推进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推动国际学生的交流与互派;积极参与广州世界文化名城建设。

信息化与图书馆数字教育资源委员会:利用广州超算中心的数字引擎,整合大学城高校图书馆的信息资源与服务,构建集纸质资源、数字资源、移动知识系统为一体的大学城知识共享平台。推动大学城的移动无线网络、智能交通、治安监控等智慧生活信息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大学城高校图书馆资源有效利用。

・教育管理・ 中国大学城提升运动:广州大学城的整体功能优化与品质改善 2.引入国内国际教育资源和优秀机制,带动大学城高等教育竞争

制定优惠政策有目的地引进国内一流名校进入大学城,通过各种方式开展合作与竞争,形成负激励和鲶鱼效应,促进大学城内部良性发展,激活大学城活力。这方面深圳大学城的做法有启发作用,一方面引进国内一流名校入城创办研究生院,另一方面与牛津大学、威廉・玛丽大学等世界名校进行高层次国际交流。

放宽办学限制,鼓励国外一流大学来华合作或独立办学,引入国际上有竞争力的大学投资者和大学经营者,引进国际通行的教学和科研管理机制,带动大学城高等教育竞争。广州大学城可通过学习上海纽约大学经验在建设广州大学卫斯理安女子学院取得成功后,再进一步展开推广,鼓励国外一流大学来穗合作办学、独资办学或独立办学,引进国际通行的教学和科研管理机制。

发展国际教育交流培训。建立国际教育交流培训中心,统筹大学城对外教育资源,加强与国外高等院校的交流与合作。充分利用各高校资源,与国外高校、知名企业合作举办对外汉语、汉文化传播和短期游学,开展短期培训和修学活动,使大学城成为华南地区对外教育合作与交流的重要基地。

上一篇:《通信电子线路》的信息化教学改革初探 下一篇:建筑工程技术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