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平贸易 第10期

时间:2022-10-26 11:21:11

公平贸易 第10期

这家位于红磡偏远地段的小店,不到10平方米,没有打扮入时的店员,也没有华丽的装修。每天下午一点才开门,门后面却总有一张笑脸相迎。

她是阿敏,MM店的主人。1960年代在港大念心理系,毕业后有了小孩,后来随前夫去了德国,一住20年。一直担任着全职太太的她,到了退休的年纪,反倒开始创业了。

第一次做生意

MM店全名是德文Mini M?uschen,意思是小老鼠。阿敏说,她就是一只小老鼠,在香港这个地方,吸引着不同的“小老鼠”聚集,一起做一点点事。MM店卖的是公平贸易的货品,这源于2005年世界贸易组织在香港开会。那时候,阿敏有缘认识了一些菲律宾的农夫,听他们讲到为了争取一点合理的薪酬而被打得头破血流,这让充满正义感的阿敏感到不平,随即想做些事帮助农夫。阿敏没有什么钱,不可以大批量进货,只能在自己家里开始这门生意。

“送来的第一批货,没有包装,没有说明书,什么都没有,都是靠我自己一点点摸索出来的。”年过60的阿敏,生平第一次做生意,“不知道什么叫B/L(Bill of Ladin,提单),又是船又是飞机的,第一次定价连运费都忘记加,也不会用excel。做到今天,什么都会了。”阿敏拍拍自己的肩膀,笑着说:“我觉得自己挺厉害的。”

阿敏刚开始进的货只是分给朋友,商品也很单一。后来开始在大埔的农墟摆档,每周日一天的农墟,专门售卖有机健康食品。交了第一个月的租,阿敏只是和伙伴阿文去量了摊位的尺寸,一直迈不出第一步。“后来管理处打电话来问,你们到底来不来?怎么交了钱就没人了?我们没办法,硬着头皮开始了。”都过去六七年了,阿敏说起来还是不好意思放下面子。“吆喝做生意,还真是不容易。好在周围的摊主都很照顾我,又帮我换零钱,又送胶袋给我,慢慢就好了。”

支持好的产品

这些年,“公平贸易”这个词渐渐热门,似乎代表一种飘渺的价值,发达地区的消费者和第三世界的生产者之间,突然有了看似直接的联系和尊重。可是,当公平贸易的认证不断加价,慢慢也变成了一种垄断和暴力。那么,究竟什么才算公平呢?

阿敏的一款椰子油,原产地在瓦鲁阿图,南太平洋上一个不为人知的小岛。一位有心的公平贸易促进者,不仅将全套的设备带去岛上,教会岛民如何制作最纯的椰子油,还鼓励他们和不同的促进者接触,拓宽销售管道。因为刚刚开始生产椰子油,岛民们还不能申请国际公平贸易的认证,而且也负担不起认证的费用,阿敏说,这不会影响到她支持好的产品。“消费者很好,他们都相信自己的感觉,这已经是我们的明星产品啦。其实有没有认证并不重要,只要它真的是好产品,我会继续支持没钱买认证的公平贸易的产品。这,不才是公平贸易的真正意义吗?”

不可思议

阿文是阿敏的拍档,他向笔者道出了接下这门生意后不为人知的艰苦,“香港的消费者并没有什么国际视野,第三世界工人的生活状况和他们似乎无关。他们只在乎便宜的价格,所以这门生意,很难做。”阿文说,他很多次想过要放弃,可是阿敏一直在坚持着。

这确实不是一门正常的生意,阿敏他们承担了所有中间商的工作,去过几乎所有的原产地,了解种植和生产过程,买回来又亲自尝试几个月再上架,详细的说明都是自己体验过才加上的。所以,哪怕店铺很偏僻,也有人愿意花一个半小时慢慢找来。来了,客人多半停留很久,问产品也聊家常。

如果单看MM店不曾断过的人流,你可能觉得,这个公平贸易底下的小生意,是能赚到钱的。可阿敏会告诉你,她这个中间商,刚刚由一个月300元左右的净收入,升到差不多1000元。她脸上的笑容和你心中的差异一样,都是那么不可思议。

一点不像商人

去见阿敏的那天下午,她开着女儿给的二手车,一个人带了几箱货,一路和不同的人打招呼,开闸放好货,还不忘问候四周的店家,好像是回家一样。有客人来,和她说自己失业了;也有客人来,和她聊妈妈的身体不好,自己多年的病,一吃东西就不停呕吐;也有人来问她,家里的猫不肯吃饭怎么办。她一点不像个商人,不计时间地和大家聊天。最后还送了一大堆产品给人,远远超过了买的价值。

原本定了每晚七点关门,经常因为和顾客聊得开心而过了时间;每天自己带的中饭,有时候要到下午四五点才可以吃上。凌晨两点,MM小店的网页还要更新。早上六点,她就已经起床,收拾第二天摆档的货品。每周工作六天,独立支撑一档生意,她忙得不亦乐乎,但并不觉得累。

心灵加油站

1960年代毕业于香港大学,阿敏也算是当年的精英。之后在德国生活多年,如今子女和孙辈也在那里安居。习惯了起起伏伏的生活,阿敏说自己是一个无根的人,也是个到处生根的人。

阿敏在世界各地收养了几个小孩,有人想念医学,她就拿离婚分得的钱资助养子作为学费,一做就是10年;她曾经结识了一些非洲艺术家,喜欢他们的作品,就想办法运来香港展出,既办展览又开音乐会。她说,她对第三世界向来有个情结——大家都是一样的人,如果自己拥有的东西可以帮到他们,她很乐意去做。她曾经是老师,教英文更教做人;1960年代,她是唯一一个愿意上岛教麻风病人英文的大学生;1970年代,香港大批难民涌入,她又和越南的难民混在一起。

开了MM店后,阿敏因为好的产品和难得的服务,赢得了很多顾客和媒体的关注。有人来找她,愿意参股并且有办法令她的小店在两年内可以被人收购,可以搬去更好的地段,赚到更多的钱,然后做自己喜欢的事。阿敏拒绝了,虽然她知道对方是好意,可是她坚信,现在就是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我是不大现实的,我妈妈过世的时候还后悔,没有让我认识到这个真实的世界。可我还是想在自己的‘老鼠洞’里,做自己喜欢的事。我不愿意变大,被人收购。我觉得,这个小店的顾客,更多是因为我而来。这里是他们的心灵加油站,我帮他们加油,他们也来帮我加油。这样一个点,我怎么舍得被人收购呢?”

“错被吞噬,总有轮回之幸,迷蒙春雨,劲草在期待。”这是阿敏2000年离婚,回香港后写的诗。她说人生错有错招,也可能是另外一个机会的开始。开店不赚钱,可是有业主愿意帮她出冷气费,客人们甚至主动要求她不要降价。相信公平贸易于她,既不是起点,也不会是终点。

上一篇:吉林省高粱高产栽培技术 下一篇:浅谈玉米的群体结构与密肥优化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