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

时间:2022-10-26 11:13:57

初中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

终身体育是指人们在一生中所进行的身体锻炼和所受到的各种体育教育的总和。学校体育是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以增进学生健康、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兴趣、习惯和能力为主要目的的一种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而学校体育的目的是:增进学生健康、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兴趣、习惯和能力、传授体育知识,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养成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对终身体育的实施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一、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关键在于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

兴趣是对某一事物活动的积极表现的心理倾向,而体育兴趣是人们力求积极认识和优先从事体育活动的心理倾向。它是与参与体育活动的需要相联系的意向活动。爱好是从事某种活动的程度,而习惯是由于重复或练习而巩固下来的成为需要的自动化的行为方式,是把信念变成习性,把思想化为行动的过程,是体育锻炼的需要与行为的直接联系,是不需外在监督和个人意志努力即可实现的活动倾向。所以这三者都是个体参加体育活动的动力因素。

1、多与学生接触,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点燃学生的体育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体育教学中,师生间融洽的情感是培养与激发学生体育兴趣的先决条件。根据近几年的调查,在不喜欢体育课的学生中,由于得不到体育教师关注和不喜欢体育老师的学生,约占一半。由此可见,有些学生对体育兴趣丧失是从对体育教师的不信任开始的,反之,学生自然会尊敬,拥戴老师。这样师生相互信任、相互吸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就会培养融洽的师生情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2、让学生得到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兴趣与成功是相辅相成的,兴趣可促使学习取得成功,而成功又可激发学习的兴趣。因此,在教学中,第一,要有明确、恰当的教学目标。一堂课要完成什么任务,主要解决什么问题,怎样去解决?备课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好,上课时必须让学生明白这堂课实现的教学目标。第二,要精心进行教学设计,围绕教学目标如何教学采取什么途径,运用什么方法,各环节之间衔接,场地目标怎样布局等,应有一个清晰的教学设计思路。第三,要重视信息反馈,作好评价总结。

3、利用竞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体育教学中的各项活动项目本身含有竞赛形式组织教学活动,利用竞争心理的因素,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兴趣的一种有效手段。游戏与竞赛以其特有的趣味性和竞争性很受青少年学生的喜爱,青少年求知欲旺盛,求胜心切,喜欢鼓励与表扬,根据这些特点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可设计带有趣味性和竞赛性的游戏,来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在体育教学中应坚持以表扬为主,多用良好语言刺激,从而提高学生对体育的兴趣。

二、开发课外活动潜力,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

体育习惯是指重复发生而形成需要的体育行为方式。它的生理机制是一定的情境刺激和有关的动作,在大脑皮层形成巩固的暂时性神经联系。体育课行为习惯是个体参与体育,并不断重复地把体育意识转化为行为后,逐渐形成的一种需要与行为的倾向。课外活动是整个教育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而不是课堂教育简单重复和延伸。开展课外健康教育活动的意义,必须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发展各自的爱好和特长。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智力和综合能力。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符合学生生理、心理成长的规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加强理论教育,提高学生对终身体育的认知。

体育是一个独立的学科,是一门人体科学,也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是以研究人的生长、发育健康等为目的,只有在遵循人体自身运动规律的情况下进行的身体锻炼对人体才有好处,所以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在体育教学中应特别注意这一点,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理论教育是使学生明确终身体育对人的生命活动的重要作用。理论课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终身体育的教育。教材的安排要使学生明确体育锻炼对生命的价值,要向学生传授锻炼原则、练习方法、运动损伤的预防和处理及各类比赛的规则。只有重视对学生的体育基本知识的传授才能丰富学生的体育知识,因此学校体育必须把体育理论教育提升到应有的位置,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综上所述,学校体育对终身体育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应更新观念、不断完善自我的体育知识和技能结构,要牢固树立终身体育教育思想,以适应体育改革对体育教师的新要求。在体育课上,要积极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方针,培养学生学会自学、自练的能力,大力开展快乐体育,以增强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爱好,最终为学生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打下良好的基础。

上一篇:浅析少年定向越野运动员的培养 下一篇:浅谈短跑专项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