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分析瑞舒伐他汀与辛伐他汀对心肌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水平的影响

时间:2022-10-26 09:47:30

对比分析瑞舒伐他汀与辛伐他汀对心肌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水平的影响

【摘要】 目的 研究心肌梗死患者应用瑞舒伐他汀和辛伐他汀对血清C反应蛋白(CRP)、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的影响。方法 86例心肌梗死患者, 随机分为甲组和乙组, 各43例。甲组患者采用瑞舒伐他汀治疗, 乙组患者采用辛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CRP、MMP-9水平。结果 治疗前, 两组患者CRP、MMP-9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甲组患者血清CRP为(2.05±0.32)mg/L、MMP-9为(110.5±12.8)ng/L, 均低于乙组的(3.12±0.47)mg/L、(143.7±15.3)ng/L,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瑞舒伐他汀;辛伐他汀;心肌梗死;C反应蛋白;基质金属蛋白酶-9

DOI:10.14163/ki.11-5547/r.2017.05.056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influence by rosuvastatin and simvastatin on serum C-reactive protein and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 level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 patients ZHONG Shu-ping. Guangzhou City Zengcheng District Zhengguo Health Center, Guangzhou 51139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research influence by rosuvastatin and simvastatin on serum C-reactive protein (CRP) and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 (MMP-9) level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 patients. Methods A total of 86 patients with myocardial infarction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group A and group B, with 43 cases in each group. Group A received rosuvastatin for treatment, and group B received simvastatin for treatment. Comparison was made on serum CRP and MMP-9 level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Before treatment,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f CRP and MMP-9 level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 After treatment, group A had serum CRP as (2.05±0.32) mg/L and MMP-9 as (110.5±12.8) ng/L, which were all lower than (3.12±0.47) mg/L and (143.7±15.3) ng/L in group B, and their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

【Key words】 Rosuvastatin; Simvastatin; Myocardial infarction; C-reactive protein;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

不少W者认为炎症反应、基质金属蛋白酶水平的变化是导致斑块不稳定的原因, 是导致心肌梗死形成的主要因素之一[1-3]。瑞舒伐他汀和辛伐他汀均具有较好的抑制炎症反应、稳定斑块效果[4, 5], 而CRP和MMP-9是评估心肌梗死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判定预后的重要指标。为探究这两种药物在心肌梗死治疗中的价值, 特开展本次研究, 对比分析两种药物对于心肌梗死患者CRP、MMP-9水平的影响,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从本院2012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心肌梗死患者中随机抽取出86例作为研究对象, 全部患者均为急性发作, 于发病24 h内入院, 排除合并外伤、活动性炎症、恶性肿瘤、肝肾功能障碍的患者, 全部患者均不对肝素类、他汀类药物过敏。将86例患者随机分为甲组和乙组, 各43例。甲组患者中男23例, 女20例, 年龄37~62岁, 平均年龄(49.6±5.3)岁;乙组中男25例, 女18例, 年龄35~63岁, 平均年龄(51.0±5.7)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两组患者在入院后均给予常规对症治疗, 具体为使用抗血小板制剂、抗凝剂、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治疗。在常规治疗基础上, 甲组患者采用瑞舒伐他汀(AstraZeneca UK Limited;国药准字J20120006)10 mg/d治疗;乙组患者采用辛伐他汀(Merck Sharp & Dohme Limited;国药准字J20090001)

20 mg/d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用药治疗1个月。

1. 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CRP、MMP-9水平变化情况。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治疗前, 两组患者CRP、MMP-9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两组患者CRP、MMP-9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 且甲组患者降低幅度大于乙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心肌梗死一般发生于冠脉轻度-中度狭窄的患者中, 冠脉粥样斑块产生裂隙或破裂导致冠脉内形成血栓, 从而导致心肌梗死的发生, 而冠脉易损斑块破裂则是心肌梗死发生的起始环节[3, 6-8]。CRP是心肌梗死心血管事件的强预测因子[4], 心肌梗死后炎症因子会直接参与到心室重构中。CRP则是一种高敏感性急性炎症反应标志物, 其在心肌梗死急性期可高达1000倍[9]。不少研究指出:CRP可作为冠心病患者心血管发病和死亡的重要预测指标, 对于冠心病患者而言, CRP水平每上升一个标准差, 那么非致命性心肌梗死或心性猝死的相对危险就会增加45%[10, 11]。MMP-9则是细胞外基质降解的驱动力量, 其也会参与到心室重构中[5]。MMP-9是目前临床上研究较多的斑块不稳定因子, 其可以特异性结合、降解细胞外基质, 抑制血管平滑肌的增生, 促进凋亡, 从而促使斑块的纤维帽能力削弱, 脂质核心增大, 最终导致斑块易破裂[12-14]。另外, MMP-9水平的升高不仅会导致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易破裂, 还会导致斑块的局部表达增多。因此可以将MMP-9水平用于评估冠状动脉疾病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 通过检测冠心病患者外周血中的MMP-9水平有助于判断患者的斑块稳定程度, 预测心肌梗死等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15-17]。李瑞娜[6]的研究指出:与健康人相比,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MMP-9水平和CRP水平明显更高, MMP-9和CRP在促进心肌梗死发生上起到一定推动作用。

本研究中发现, 甲组(瑞舒伐他汀)患者治疗后的CRP和MMP-9水平均低于乙组(辛伐他汀),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 在心肌梗死的临床治疗中, 使用瑞舒伐他汀和辛伐他汀均能有效降低CRP水平和MMP-9水平, 但瑞舒伐他汀的效果更佳, 有效控制病情进展, 减轻炎症反应, 增强斑块的稳定性。而关于这两种药物在治疗心肌梗死中的疗效、安全性还有待临床上的进一步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 李荣华.瑞舒伐他汀与辛伐他汀治疗老年冠心病伴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的疗效.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2, 32(12):2603-2604.

[2] 林泽鹏, 舒平春, 廖志坚, 等.瑞舒伐他汀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存活心肌功能及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2011, 31(10):1789-1791.

[3] 王志兴.辛伐他汀与瑞舒伐他汀对心肌梗死患者PCI后血浆NT-proBNP、MMP-2表达及左室重构作用比较.湖北医药学院学报, 2011, 30(4):394-396.

[4] 刘明, 王洪巨.瑞舒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脂及hs-CRP的影响.中国中医药科技, 2014, 21(z1):200-201.

[5] 门莉, 杨毅宁, 马依彤, 等.基质金属蛋白酶9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研究.中国全科医学, 2014, 17(18):2073-2078.

[6] 李瑞娜.分析两种他汀类药物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MMP-9和CRP的影响.中外医疗, 2013, 32(11):116-117.

[7] 胡波, 沈叶.瑞舒伐他汀及辛伐他汀对心肌梗死患者Copeptin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作用比较.中国实用医药, 2013, 8(24): 16-17.

[8] 严宝剑.瑞舒伐他汀及辛伐他汀对心肌梗死患者C反应蛋白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影响.中A急诊医学杂志, 2012, 21(8): 892-894.

[9] 徐青山. 辛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基质金属蛋白酶和高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07, 21(6): 441-442.

[10] 孔祥阳, 韩瑜, 牛麦玲, 等. 辛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和基质金属蛋白酶的影响. 医药论坛杂志, 2011(3):29-30.

[11] 郭素萍, 张霞, 高传玉. 大剂量瑞舒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MMP-9及心功能的影响.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3(6):836-838.

[12] 张艳, 任敏. 瑞舒伐他汀对老年心肌梗死患者心室重构及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和TNF-α表达的影响分析.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6, 13(16):2299-2302.

[13] 王海峰, 韩雅君, 王燕芳. 辛伐他汀强化降脂对冠心病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基质金属蛋白酶-9和转化生长因子-β1的影响.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2012, 10(9):644-648.

[14] 富萍, 裴晓冬, 刘永, 等. 瑞舒伐他汀联用雷米普利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hs-CRP及MMP-9水平的影响.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2013(1):51-56.

[15] 彭丽静, 马在臣, 梁克山. 瑞舒伐他汀钙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脂和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4, 11(24):3437-3438.

[16] 宋玲花, 李保. 瑞舒伐他汀与辛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脂水平和C反应蛋白的影响. 中国药物与临床, 2010, 10(4):465-466.

[17] 赵庆伟. 瑞舒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hs-CRP及血脂水平的影响. 中国实用医药, 2016, 11(10):150-151.

上一篇:四手操作护理技术于根管显微镜下取出断针的应... 下一篇:论小学教育管理工作事务创新的探索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