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黄、枯萎病的成因及防治办法

时间:2022-10-26 09:30:45

棉花黄、枯萎病的成因及防治办法

花黄枯萎病是棉花生产上的主要病害,被棉农称为棉花的“癌症”,具有传播迅速,损失严重,防治困难的特点。棉花黄、枯萎病主要症状为:植株矮缩,叶片有黄、白斑点,似热水烫状,枯萎落叶,剖析茎秆至根部,呈现黄褐、黑色,主根茎死亡。近年来,棉花枯黄萎病发生较重,并有蔓延趋势。据调查,2002年安阳县全县发生面积不到5%,2011年在15%左右。探讨棉花枯黄萎病发生原因,对于棉花生产的良性发展至关重要。

1 发病原因

1.1 不经检疫乱引乱调种子。无病区从病区引种、调种,是造成病害迅速传播蔓延的主要途径。

1.2 前期氮肥施用过量。氮肥施入过量,使土壤性质偏酸,嫩弱的根系根本就没有吸肥多的能力,特别是在苗期氮肥施用超级过量,就会发生烧根死苗现象;严重过量就会发生烧根黄苗不长;一般过量不发生肥害,也会出现株高疯长、蕾花少的现象。

1.3 连阴雨天气过多。过多的连阴雨水也会导致棉花旺长,使果节枝位提高、花蕾距离拉长,特别是在氮肥施入过多或其它营养元素缺乏时,就会使棉花生长营养不平衡,出现花黄蕾萎、只长棉棵少结桃的现象。水分过量浸渍,同样也会使棉株黄萎不长。特别是氮肥施入过量,使土壤性质偏酸,在雨水多、湿度大的年份,棉田黄、枯萎病毒则偏重发生。

1.4 病虫害发生严重。首先是盲蝽象对棉花的为害,主要为害棉花的嫩叶、幼芽、幼嫩花蕾,造成蕾铃大量脱落、破碎叶和多头枝叶丛生。早播、肥水充足、生长茂盛的棉田为害严重。盲蝽象怕光、喜阴湿、昼伏夜出,雨水多、湿度大的年份偏重发生。

2 防治方法

目前尚无有效的药剂能够防治枯黄萎病的发生,在生产中必须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措施,要因地制宜,宜早不宜迟,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2.1 搞好检疫保护无病区。检疫是一种防患于未然的有效措施。调种时,必须履行种子的调拨和检疫手续。病区的棉种要先进行消毒处理,并在隔离区试种一年证明无病菌后,才能在无病区种植。

2.2 药剂处理种子。用2.5%咯菌腈悬浮种衣剂10毫升对水100毫升,搅拌均匀后拌棉种10千克,对棉花苗病有良好的预防作用。枯、黄萎病新发生区应对棉种进行硫酸脱绒,然后用50%多菌灵胶悬剂0.4~0.5千克对水50千克,常温下浸泡棉种20千克,12~14小时后捞出晾至种芽发白后播种,可控制枯、黄萎病的发生。

2.3 科学管理棉花。一是按棉花生长规律控制施肥量,即苗期至现蕾期(5月中下旬~6月上中旬)以少施速效氮肥,多施缓释型钙镁磷钾肥和有机质肥,约占总施肥量的10%~15%;现蕾至开花期(6月上旬~7月上旬)要轻施、稳施氮磷钾肥,约占总施肥量的15%~20%;开花至结铃期(7月上旬~8月上旬)要重施氮磷钾肥和有机质肥,约占总施肥量的60%;结铃至吐絮期(8月中下旬~9月上旬)要因地制宜补施氮肥或棉花专用复合肥5%(含氮磷钾22%~13%)。

2.4 群防群治病虫害。根据虫情预报对症用药,瞅准害虫繁衍关键时刻着重捕杀。

2.5 配方平衡施肥。以1%~2%生物菌肥、50%~60%有机质肥、10%~20%钙镁硫等中微量元素肥、30%~40%氮磷钾大量元素肥的“四类一体”配方平衡施肥比例。“四类一体”配方平衡施肥技术打破了传统施肥只用氮磷钾的习惯,改变了“一炮轰”的施肥做法,减少了作物缺素症,黄、枯萎病和其它病虫害以及施肥过量引发的肥害症。

2.6 对症用药救治。对发病较轻的田块,药物防治有一定的效果。要及时进行田间调查,对病株喷施抗枯黄萎剂、或恶霉灵、乙蒜素2~4次,有控制病害蔓延、减轻危害的效果。

上一篇:宜阳县夏玉米中产田肥效校正试验效果评价 下一篇:功能性肥料的发展前景和存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