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花黄色素的治疗运用研究

时间:2022-10-09 11:43:55

红花黄色素的治疗运用研究

本文作者:林崇亭 单位:烟台市烟台山医院肾内科

红花黄色素(saffbryellow,SY)是从双子叶植物纲菊科一年生草本植物红花花瓣中提取的一种天然药物,含有多种水溶性查尔酮混合物,主要包括羟基SYA(HSYA)、羟基SYB、槲皮素、山萘酚、山奈酚-3-葡萄糖苷、槲皮素-3-葡萄糖苷、槲皮素-7-葡萄糖苷、山奈酚-3-芸香糖苷等,其中HSYA含量最高,是主要的有效成分。SY具有抑制血栓形成、抗心肌缺血、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降血脂等作用,目前,广泛用于心脑血管疾病、慢性肾脏病以及其他缺血性疾病的治疗。

1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

1.1治疗心绞痛心绞痛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导致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暂时缺血与缺氧所引起的以心前区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组综合征。临床多中心研究显示SY对心绞痛有很好的疗效。SY治疗后,对心绞痛患者单项症状(胸痛、胸闷和心悸)缓解的有效率分别为60.0%、77.7%和73.0%,症状综合疗效有效率为81.7%,优于其他中药制剂或安慰药组[1]。有研究显示,SY治疗心绞痛的症状缓解率为92.9%~94.03%,心电图好转率为71.64%~89.3%,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和其他对照药物治疗[2-3]。SY对心绞痛组具有治疗作用,其机制目前尚不清楚,可能与影响细胞离子转运、抑制氧化应激反应、稳定细胞膜和超微结构功能以及改善血流动力学等方面有关。

1.2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疾病,近年来,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AMI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李瑞荣[4]将48例AMI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4例),在接受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加用SY,对照组加用香丹注射液,治疗14d后进行相关血液学检测。两组患者在入院治疗后的第1天,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血清肌钙蛋白Ⅰ(cTnI)浓度均达到峰值,而后均呈下降趋势,第7天下降至最低,但治疗组在整个治疗过程中CK-MB、cT-nI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表明对AMI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SY能够改善微循环,清除自由基,减轻钙超载,改善能量代谢,从而有效地保护缺血缺氧的心肌细胞。

1.3抑制血栓形成血小板活化后通过介导血栓形成和炎性反应参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的不同病理生理阶段已得到大家的共识。SY对凝血过程中血小板粘附、血栓形成、纤维蛋白耦联等过程均有抑制作用,从而起到改善血流动力学,降低全血黏度,延长出凝血时间,抑制血栓形成,促进血栓溶解的作用。连耀植等[5]应用SY预防心房颤动患者左心房血栓形成,将55例有抗凝血治疗指征的心房颤动患者分为SY组和华法林组,在原有治疗的基础上分别加服红花和华法林,观察服药期间左心房血栓形成,栓塞发生情况和治疗前后血栓素B2、6-酮前列腺素浓度变化,结果显示,SY能改善血栓素和前列腺素比值,有防止心房颤动患者左心房血栓形成、减少栓塞并发症的作用。段凌,潘志欣[6]对36例脾切除患者中的18例术后采用SY预防门静脉血栓形成(PVT),治疗组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1例(随访l7例),对照组术后门静脉系统形成血栓4例(随访16例),结果显示,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概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表明SY在门静脉高压脾切除术后预防PVT中有良好的疗效。

2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

2.1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是短暂的、反复发作的脑局部供血障碍,导致相应脑供血区局灶性缺血及短暂性神经功能缺失,是公认的缺血性脑卒中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史文举,赵琳燕[7]通过对39例TIA患者给予注射SY进行临床观察,结果表明,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发现全血黏度、血浆比黏度及纤维蛋白原明显下降,有效地改善了血液的高凝状态,阻止TIA进一步发展为脑梗死,疗效显著。

2.2治疗脑梗死急性脑梗死(ACI)又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一种缺血性脑血管病,具有起病急,致残率、病死率高的特点。研究显示,SY能扩张血管促进血液循环,抑制血小板聚集,抑制自由基产生,防止再灌注损伤,并通过拮抗缺血所致的Ca2+/CaMPKII活性抑制等机制发挥着对脑缺血的保护作用[8]。白云燕等[9]用SY治疗急性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同时给予降低颅内压、脑细胞活化剂等对症治疗,SY总有效率高于川芎嗪对照组;陈磐华[10]用SY注射液治疗30例经头颅CT和MRI检查明确诊断的ACI患者,并与传统的低分子右旋糖苷和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30例相对照,结果显示,SY注射液疗效与对照组相当,治疗组治疗前后凝血指标和血流动力学指标明显改善。

3在糖尿病并发症中的应用

3.1治疗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就其发病机制而言属糖尿病合并小血管病变。郭勇,矫君[11]应用SY冻干粉针剂对住院DN患者治疗14d后,发现尿蛋白排泄量及血肌酐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差别显著,提示其可减少尿蛋白漏出,可降低早期及临床期DN的尿蛋白量,同时能降低临床期DN患者的血肌酐水平,具有保护肾功能作用。杨兴顺[12]在原糖尿病治疗的基础上,注射SY氯化钠注射液,治疗后全血低切黏度、高切黏度、血浆黏度、血脂均明显降低,且SY氯化钠注射液治疗4周后,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明显下降,提示SY氯化钠注射液对早期DN有较好的治疗作用。有研究应用SY注射液治疗DN发现,治疗后高黏血症显著改善,尿微量白蛋白排泄明显减少[13-14]。

3.2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DPN)可累及感觉神经、运动神经和自主神经,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白彩琴,吕双燕[15]采用注射用SY及长春西汀治疗DPN患者发现,治疗组腓总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及运动神经传导速度要优于对照组,感觉障碍症状及腱反射有所改善。有研究应用SY注射液治疗DPN都取得了一定的疗效[16-17]。

4在慢性肾脏病中的应用

慢性肾功能不全的发病机制主要是肾小球硬化、肾小管萎缩和肾间质纤维化。本研究在慢性肾功能不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SY粉针联合治疗发现,治疗组比对照组中尿素氮、血肌酐显著降低,内生肌酐清除率显著升高,血流动力学参数也显著改善,提示SY有助于延缓慢性肾功能不全的进展[18-19]。任小军等[20]在对肾病综合征患者使用SY的研究中发现,注射用SY对改善肾病综合征患者高血脂、血液的高凝状态有确切疗效。

5其他

SY药理作用十分广泛,除应用为上述临床情况外,还有降血脂、镇静、保肝、免疫抑制作用,临床也用于原发性痛经、肩周炎、结节性红斑、椎动脉型颈椎病等疾病的治疗[21]。

6安全性评价

由于SY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随着临床应用逐渐增多,其不良反应和安全性也备受关注。陈依妹,卢剑萍[22]研究显示:(1)变态反应(40例),表现为过敏性皮疹、过敏性休克、发热、过敏性喉头水肿;(2)循环系统反应(l4例),表现为心慌、胸闷、心律失常、左束支传导阻滞、早搏等;(3)消化系统反应(6例),表现为上腹部不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4)神经系统反应(2例),表现为头晕、头痛、烦躁、意识改变;(5)五官系统反应(l例),表现为鼻出血。经过及时对症处理及相应的治疗,痊愈62例(98.4%),好转1例(1.6%)。从不良反应来看,SY具有相对可靠的安全性,只要经过及时处理,就能避免出现严重的并发症。综上所述,SY具有抑制血栓形成、抗心肌缺血、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降血脂等作用,因此广泛用于心脑血管疾病、慢性肾脏病以及其他缺血性疾病的治疗,且治疗效果确定,安全可靠。由于SY是一种复杂的水溶性混合物,随着对其化学成分的研究增多,深入系统的研究其有效成分及药理作用,开发新的适应证,其应用前景将越来越广泛。

上一篇:医药高校经济与贸易课程设置研究 下一篇:注射溶栓药对心肌梗死疗效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