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毒供应中心与手术室一体化合作的实践体会及探讨

时间:2022-10-26 09:13:59

消毒供应中心与手术室一体化合作的实践体会及探讨

关键词 供应中心 手术室 一体化 问题 探讨

当前我国医院感染始终是影响医疗质量的重要问题,也是医院管理中的一大难题。而器械感染又是导致医院感染的主因之一。近年来,随着医院感染事件的不断发生,该问题受到全社会普遍关注。

我院是一家刚升级为“三乙”的综合性医院,手术室年手术量8000余例。长期以来,供应室与手术室都各自为政,而彻底的清洗是保证消毒.灭菌效果的基础。随着国内医疗卫生行业对医院感染控制重视程度的日益提高,消毒供应中心在医院感染控制工作所起的重要作用得到充分认识。在达标升级活动中,为了适应行业发展和医院感染控制要求,2010年8月运行了供应中心与手术室一体化合作。随着新的供应中心建成完工,供应中心与手术室的一体化合作进入更广泛领域。

一体化合作中的优势

实现消毒物品集中管理:消毒供应中心与手术室一体化合作由集中分散转变成集中式,将医院所有消毒物品在消毒供应中心处理,保证了物品消毒供应质量,减少了污染扩散,是理想的管理模式。

有利于医院感染的控制:手术器械清洗过程中污物飞溅污染手术室周围环境,容易造成手术的感染。消毒供应中心与手术室一体化合作解决了上述问题,减少了手术感染的机会。

有利于保证手术器械清洗质量和手术器械的管理:消毒供应中心与手术室一体化合作有现代化的清洗设备,有经过专业培训的操作人员,有规范的清洗操作程序,保证手术器械的清洗质量。

一体化合作中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在中心消毒供应中心设备装备方面,除少部分大城市大医院配备较为全面先进之外,大部分医院设备装备配置仍然不全面,且陈旧老化问题严重。如回收污染物品、器材的搬运,在国外的医院中多采用现代化机械搬运设备,洗涤清洗也多采用高效的全自动清洗机设备和超声波清洗机代替人工清洗,而我国多数医院搬运清洗工作仍然依靠人工操作,质量和效率自然落后于国外。比如器械有时带血甚至已干结,造成清洗困难。

对 策

对于医疗机构的消毒工作,并不是一项短期的工作,而是长期、细致的工作。各医疗单位应加强医护人员的消毒业务培训,完善消毒设施,强化环境清洁和洗手的规 范化操作,严格做好灭菌物品的规范化运送、保存和正确使用,确保消毒工作质量。有条件的医院则应该改善建筑布局及工作流程以符合环境卫生学和感染控制的要求。

因为供应中心和手术室不在同一栋楼,无直通电梯,手术后手术器械无法及时回收处理。所以为了保证器械的清洗质量,要求手术护士术后预洁器械,避免由于血液干结而造成对器械的损害和难以清洗。比如某某市疾控中心全面启动医院消毒与感染控制监测工作。据介绍,这次监测工作将在覆盖面与监测频率方面都有明确规定:要求对辖区内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全覆盖,监测率100%;监测频率每年2~4次。监测结束后,卫生部门将把监测结果作为考核、评估辖区内医疗机构落实疾病预防控制任务、改善医疗质量的重要依据,进行通报,督促医疗机构针对薄弱环节及时整改,切实落实消毒隔离措施,降低医源性疾病和医院感染爆发的风险。

供应中心室内应做到天花板、墙壁、地面无裂隙,表面光滑,耐清洗,避免异物脱落。地而要求防腐蚀,清洁区耐冲洗、污染区耐酸碱。墙角宜采用弧形设计以减少死角。洗涤区域戊有良好排水系统,排水通道密闭,防鼠、防蟑螂。供应中心应有较好的宅内采光和通风设计,使室内温度保持在18~22℃、湿度35%~60%。400张床位以上的医院,应逐步采用中央空调系统和止压空气净化装置。若在使用中发现器械无法正常使用或剪刀钝等情况及时做好标记,由供应中心包装人员及时更换。

由于手术量多,连台手术时间长,每天于7:30、14:00、17:00分别回收使用后手术器械,手术室每天提供明日手术安排表,供应中心人员根据不同手术备好第2天要用的特殊器械,满足手术需要。对于基数较少而又是急救一类器械如脑外包要使用后及时通知供应中心回收,清洗、包装、灭菌、发放。

通过实施供应中心与手术室手术器械清洗、消毒、灭菌一体化管理以来,不仅保证了器械的灭菌质量,又合理利用了资源,是一种新型的管理模式。向临床一线提供满意的合格产品,顺应时代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敏.手术室与中心供应室合作探讨.中华护理杂志,2001,36(5).

2 曾俊,任辉,等.手术室与供应室是一体化管理初探.护理学杂志,2005,20(4).

上一篇:助产士职业暴露的高危因素与防护 下一篇:大型车祸伤患者的救治及护理应急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