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处理课堂教学中学生活动与知识掌握的关系

时间:2022-10-26 07:38:03

如何处理课堂教学中学生活动与知识掌握的关系

摘要: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取知识掌握知识的主要渠道,教学中教师要明确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教学过程中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现学生的兴奋点、还要引导学生动脑思考,促使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同时在教学中围绕重点通过互动学习实现对知识的掌握。

关键词:课堂教学;教学主体;个体活动;知识掌握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中明确指出,“教师的职责现在已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是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他将越来越多地成为顾问,是一位交换意见的参与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他必须集中精力从事那些有创造性的活动,相互影响、讨论、激励。”

教学观的一个基本观点是“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教师任务之一是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愿望及进行活动的可能,使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任务后,在教学活动中具备主观能动性、学习积极性、学习动机、学习意志力等,通过动手、动脑去逐步理解,感悟知识,能够主动独立地完成学习任务。

课堂教学与学生独自学习的最根本的区别在于它不是“个体活动”而是“群体活动”,作为活动主体的教师与学生必然要发生各种相互交往与相互作用,即所谓的“课堂互动”,作为主体也必然要有不同形式的活动。

课堂教学中只重视知识的传授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学生发展的需求,太过重视学生活动而忽略知识的掌握也无法完成教学任务。那么,如何能在教学中处理好课堂教学中知识的掌握和学生活动的关系呢?以下是笔者在教学中的一点体会。

一、教师要明确,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

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将所学内容融会贯通,尽可能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就不能把学生当作知识的容器进行灌输,而是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价值和能动作用,学生是具有充分主体性和能动性的“自主人”而进行培养。哈佛大学教授霍华得・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表明:“每个学生都是具有自己的智力特点、学习类型和发展方向的潜在人才,教师就应做出多样化的教学选择。”传统教学中,教师注重知识的传授,缺乏灵活、自主性的教学使学生学到的知识也是对课程的机械复制,必然会压制学生创造性智慧的发挥,很难培育出“创意鲜明、能力高强”的人。所以,在教学中,教师依据思维形成的特征、遵循思维发展的轨迹,了解学生的需要、学习动机、目标以及认知结构、能力等学习的前提条件和决定作用,引导学生掌握主动学习知识的学习方法。如果我们的课堂仅仅是教师自己独自讲述满堂灌输,那么讲述再充分再精彩,学生也仅仅是被动的接受而不是主动积极的掌握知识,学生也就无法体会到学会知识的乐趣,久而久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会受挫,学习效果自然会大打折扣。因此,在课堂教学设计中首先应当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引导学生以自主学习为主。

二、激发学生学习情感、寻找学生学习的兴奋点

良好的教学情境能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并丰富感知活动,促进学生智力活动的进行和个性的发展。在讲述生物必修二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时,笔者的引课内容是:在一个晴朗的日子里,农民都在麦田里农忙,忽然狂风大作、乌云密布,不久下起大暴雨。这时,所有的人都在寻找可以避雨的地方躲避暴雨袭击,但却有一个人站着纹丝不动,请问同学原因何在?在这种脑筋急转弯问题的激发下,很快就有学生答出是稻草人。于是,顺势再问:稻草人为什么不动?它们和我们有什么不同?在学生回答的问题中得出人是有生命的,而生命活动的顺利进行必定会有生命活动的调节,以此引出本课要学习的内容。在积极引导之下,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伴随强烈的求知欲望使学生顺利进入课堂主要内容的学习中,同时教师在充分信任,并激励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及时点拨学生疑惑,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以独立的分析与解决问题的机会,增强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意识,能够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体会到成就感,课堂中教师与学生思维同步、情感共鸣,学生的学习热情就会高,学习知识自然就成为顺理成章的了。

三、引导学生动脑思考,促使学生主体性的充分发挥

在课堂教学中,不应该是教学内容的简单传输,而是通过教师不失时机地制造各种知识发散点,围绕所学知识点进行启发、思考、交流,让学生参与各知识点的学习掌握,感受掌握知识的成就感与知识的魅力,触动学生动脑思考,独立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例如在必修一第六章细胞的生命历程――《细胞增殖》一节的讲述中,笔者在教学设计时提出了一系列层次问题:

1.大象与老鼠个体大小差异主要是细胞体积还是细胞数量的差异?

2.大象和老鼠都是由一个受精卵发育而成,受精卵如何发育成大象?

3.什么是细胞周期?

4.细胞有丝分裂包括哪些过程?

5.细胞有丝分裂各时期的特点是什么?

6.为什么有丝分裂得到的子细胞完全相同?

7.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完全相同吗?

在提出这些问题后,给学生一定的时间看书并进行小组讨论,然后由小组选出代表展示小组的讨论结果,讨论之后其他小组可以提出自己的理解和认识,小组之间通过探讨交流进一步互相完善答案。这种“讨论式”和“探究式”为主的教学使学生带着问题看书且由学生自己讨论分析问题、寻找答案、并通过小组间互助及时改正同学的错误、得出正确答案。这样,学生不仅学习积极性高,而且主动去思考、解决问题,比教师直接传授知识的效果要好,而且知识的掌握要牢固和深刻,学生有了探究知识的积极性也会培养出学生的创造能力。由此,在教学中教师精心设置有一定层次的问题,让学生从文字叙述、观察图形到动脑思考、再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能够把静态知识与动态思考结合起来,进行思维的训练知识的掌握。在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需要不断发挥、激发、增强,所以有针对性的课堂设计活动,引导学生自主自觉、主动积极地参与思考,自觉努力地寻求掌握知识的途径,从而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进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上一篇:提升云南人精神素质的教育体系构建 下一篇:化学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