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2-07-05 03:43:56

化学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摘要:在高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本文就此问题阐述了笔者在实际教学中的一些做法,重点谈论了如何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的引导和训练,以及自己的一些思考。

关键词:化学教学;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引导;训练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可见,“创新”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意义。社会的进步、国家的发展离不开创新型的人才。为此,作为教师,要在课堂教学这块阵地上,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为他们日后成为国家创新型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提及“创新”,学生往往觉得自己与此不沾边,即使有力也无处可使,认为那是科学家、发明家的事,与自己无关;但如果说到“创造力”,学生们认为自己都有。原因在于:创造性是人类独有的特性,制约着人的适应生存和发展能力,是现代人最重要的心理素质。为此,我们要告诉学生:中学生还是一位学习者,只要具有下列特征之一就是有创造性的学生,即凡是能凭借自己的知识、经验、能力独立地“发现”他未曾学习过的化学知识、经验,能对某一化学问题提出新的见解、思路方法或者设想,富有说服力地修正或者批判某些公认的观点或知识,能独立地发现新事物、新问题,独立地设计、完成新颖的化学实验,解决新颖的化学问题等等,都是创造性地进行化学学习的结果,都是创造性思维的表现。由此可见,创造性思维是创造性的核心要素,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引导是关键,训练是主线。下面谈谈笔者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一题多问,注重创造性思维引导

高中学生的智力正处于一个发展和形成阶段,正是教师培养学生的好时机。高中生的智力发展,其一表现为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想象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变化和完善上,但更主要的是体现在思维能力的提高上。思维是智力的核心,创造性思维是思维的重中之重。所以,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注重启发引导,利用不同的问题创设不同的情境,力争从多角度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进行引导。

在实际的教学中,笔者非常注重一个问题的多种解决途径。因为,这样做能达到活用知识、开发思维的目的,让学生在平常的学习中养成一种“多问”的习惯,一题解答完后,想一想还有别的解法吗?从而达到引导学生学会创造性思维的目的。下面的例一是对学生进行解题方法的训练。先让学生用常规方法解,然后教师再引导学生从另一个角度去解答。

例一:一升某溶液中含有(NH4)2SO4和MgSO4共19.2g,溶液中SO42-的浓度为0.15mol/L,则溶液中NH4+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A. 0.01 mol/L B. 0.05 mol/L C. 0.1 mol/L D. 0.2 mol/L

解法一:用常规方法解题:

设(NH4)2SO4为a mol,MgSO4为b mol

132a+120b=19.2

a+b=0.15 a=0.1

n(NH4+)=0.1mol×2=0.2mol

c(NH4+)= 0.2mol/1L = 0.2mol/L

【引导学生】还有其他方法吗?从离子角度能否解答?在学生思考后,请一位学生到黑板上展示他的解题过程,教师作了适当修改,过程如下:

解法二:用离子的观点解题

设(NH4)2SO4为a mol,MgSO4为b mol

n(SO42-)=C×V=0.15 mol/L×1L=0.15 mol

由SO42-得 a+b=0.15--------------①

m(SO42-)= n×M = 0.15 mol×96g/mol = 14.4g

NH4+和Mg2+ 质量为:19.2g 14.4g = 4.8g

则:2a×18 + b×24 = 4.8----------②

① ②联立解得:a = 0.1

n(NH4+)=0.1mol×2=0.2mol

c(NH4+)= 0.2mol/1L = 0.2mol/L

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解题中可以引导,那么在新课教学中也可以做到的。关键是要创设合理的问题情境。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思维是源于对某个问题解决的迫切需要,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知识之间的联系和迁移,明确地提出问题,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问题的情境中来,并告知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向和范围,让学生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中。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多角度思维意识,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例如笔者在讲解防倒吸装置时进行了如下设计:

例二:气体的防倒吸装置

以氨气为例, 由于NH3的极易溶于水,在处理NH3时必须防倒吸。利用甲装置讲解了防倒吸原理后,引导学生思考:乙丙丁戊己能达到防倒吸的目的吗?说出你的理由。

学生在片刻思考后,进行了激烈的讨论交流,并将问题进行了分类和归纳。由此可知学生的理解和应用很到位。

二、一题多变,注重创造性思维训练

一题多变,是指一个问题的解答原理是一样的,可以通过问题变形,使学生从不同角度对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从而训练学生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和敏捷性。在训练中,让学生体会问题之间的相似点和不同处,对知识的应用进行辨析,使学生能对所学知识深刻理解,运用自如,烂熟于心,由此达到了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的目的。在教学中,笔者尝试着用了三个例子对学生进行训练:

例一:标准状况下,将一充满NH3的烧瓶倒置于水中,烧瓶中充满液体,若产物不扩散,则所得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mol/L。

上一篇:如何处理课堂教学中学生活动与知识掌握的关系 下一篇:英语听力课外教学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