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请从尊重开始

时间:2022-10-26 07:34:47

教育,请从尊重开始

前几天是艳阳高照,气温高达30摄氏度,让人有点烦闷。然而最近天气比较凉爽,望着窗外的绵绵细雨,不禁一股伤感留在心间,我的心在隐隐作痛。心中油然生起思念之情,想起小时候不打伞在雨中快活的玩耍,赤着脚丫在水中嬉戏的场景,现在看来那是一种“田园式”的自得其乐。这一场春雨洗去了夏提前给我们带来的“暖气”,带给了我们清爽洒脱的“凉气”;荡涤了人们的心灵;也弱化了尘世间的浮华,远远望去,一切尽在眼帘,清楚而静谧。雨后的空气是那样的沁人心脾,犹如脱胎换骨般舒服。这天气的变化有时像是孩子的秉性,时而让你感觉亲切和舒服,时而感到棘手和厌烦。

在最近工作的时间里,我几乎体味到了以前曾未有过的喜、怒、哀、乐。是这些可爱的孩子们让我的生活丰富多彩,色彩斑斓;让我拥有了更广阔的胸怀,让我更加富有感性,让我更加博爱;让我欢喜让我忧。

一、是他们让我懂得了什么是尊重,让我在尊重他人与受他人尊重的过程中更深刻体会到了人生的快乐和意义

爱心是教育的真谛,而尊重则是教育的底线。对学生多一些关爱与宽容,让他们在关爱与尊重中找到快乐的源泉。同时老师要加强对学生的赏识教育,与学生在情感上进行真诚,耐心的交流,及时了解其想法,真正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这样他们才能尊重你,才能亲其师,信其道。

在我上课时,有个同学老是趁着我不注意或在转身写字的时候与同桌说话,有时自己管不住自己的思想,坐在座位上发呆,也不知道想些什么。布置的作业做不完,作业本不交,但是令我吃惊的是他的成绩还凑合。于是我想他的能力能不能再提高一些?自制力能否再加强些?我试图课上通过提问他,用眼神告诉他要认真听讲,但效果不明显。于是我想和他谈一次心。在想好与他的谈话内容后,我开始了两个人的对话。他过来后我并没有说什么,两人沉默了大约10秒中,我说:“你感冒了?吃药了吗?”他对我的话很诧异,看到他那鼻涕快流出来的鼻子,“得注意身体啊,现在天凉。”顺手撕了卫生纸给他,这时他的嘴角抿了一下,似乎想说什么,欲言又止。我又说:“坐下吧?”他以为自己听错了,没动。我又说:“你坐下啊!”他这才用惊奇的眼神看着我,坐下了。我想这时他的心灵受到了我第一句话的拨动。是我对他的态度让他感到我的不同。接下来的谈话进行的很顺利,我基本用聆听、询问的方式进行两个人的交流,了解他的生活习惯,自己的爱好,学习方式等等。有时还对他的优点进行夸赞一番,不时的我用谈笑和幽默的方式来化解彼此的尴尬,打开他那欲言又止的话茬。最后说的他露出了不好意思的笑容,还对我信誓旦旦的说以后保证完成作业。从他清澈而自信的眼神中我看到了我渴望看到的力量。我并没有风驰电掣的大发雷霆,而是循循善诱,常常站在他的角度思考问题。我想我的谈话是成功的,我走进了他的心里,我们彼此的心在谈话的过程中有了一次碰撞,我心里很满足也很甜,我想这是我用我的谈话方式赢得了他的尊重。所以当学生犯错时,学生需要的是尊重而不是居高临下的质问和教训。如果我们把教育学生的动机隐藏起来而不锋芒毕露,放下老师的架子,以平等、聆听的心态接近学生,展开心与心的交流,就能取得好的效果。

二、是他们让我有了比生病吃药更痛苦,有了感觉自己一文不值时的愤怒和悲哀;让我有了愤怒余波之后的自我反思

人在遇到困难挫折或不顺心如意时,往往会通过某种方式或途径将心中的怒火发泄出来才会好受。

记得一次上课前我检查作业,结果竟然有一半的同学没带上节课发的试卷。我当时问了几个同学为什么没带,结果让我恼火的是都说找不到或者是忘带。“拜托,找个充足的理由,这个原因我听的耳朵长茧了!”但是他们还是懒洋洋的说着不着边际的话。当我眼睛注视着一位说话的同学时,他还理直气壮,做摸不着头脑状的说:“我,我咋了?”然后笑着低下了东寻西看的头。唉,真是不可理喻,气的我不知道该怎么说,“你说你怎么了?老师在上边说,你在下边开小灶,是什么行为?”我窝在心里的火无处发泄。于是放下书,开始了我劈头盖脸的“道德演说”。效果怎么样我不知道,总之要把我心中的怒火全部还给他们,必须将自己想说的话一吐为快。课后,我细想这节课,我不顾后果的发泄后的收获是什么。只是满足了自己那颗有怨气的心吗?我开始反思自己:我思考过要探究、诊断事情发生的原因所在吗,没有。我也没有给他们强调不带试卷的后果是什么,小组内成员要相互监督和提醒。关键还是他们对我讲的内容感兴趣吗?重视了吗?如果感兴趣的话,你不让他做他也会积极拼命的去完成,为的是有种完成作业的成就感。是啊,没有他们的这些我不期望的行为,我又怎么会审视自己,怎么会更好的成长呢?所以在教育他们时,我的话语于他们就像食物于他们的胃口,如果不合胃口的话,即使进去了也会消化不良,最后闹肚子,反而让他对这些食物更加讨厌和疏远。与其这样,不如换种食物,既让他们感觉色香味俱全,秀色可餐,又得吊他们的胃口,对你的食物感兴趣,渴望期盼与你亲近。

所以当空洞的理论说教无法感动那些稚嫩的心灵的时候,当严厉的批评指责无法纠正那些不良习惯的时候,我们是否可以多一点“润物细无声”的灵魂与灵魂的碰撞,多一点“沾衣欲湿杏花雨”的生命与生命的互动?

我想我在这条路上会痛苦着,思考着,快乐着。“世界上没有一朵鲜花不美丽,也没有一个学生不可爱。每个学生都是一本需要仔细阅读的书,是一朵需要灌溉的花,是一只需要点燃的火把”。作为教师应细细的体味这段话,耐心等待花开的季节,聆听花开的声音。

上一篇:适时渗透 点润生命 下一篇:加强宿舍管理 保障学生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