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飞想象,品读古诗

时间:2022-05-13 09:05:47

放飞想象,品读古诗

朗读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直到可以提高学生理解和感受文章思想情感的能力。反复诵读更能够增强学生记忆文章的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朗读促进发展学生的理解力为多数优秀老师所采用,于永正老师的课堂上不乏朗读气息:课堂解读前的学生自读;解读过程中或情深意切的朗读,或配手势语的朗读,或想象的读。都旨在让学生理解文本意义。本文将以《游山西村》为例,以朗读为切入点,分析阅读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文本理解能力。

一、正音朗读,培养学生对文本材料的初步感知能力

古人有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面对一篇陌生的文字材料,做到“正确的朗读”是真正理解文字材料的前提。

(一)借助简笔画技巧,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生活实践,促进“生活式文本解读”

场景一:描绘“山西村”外景

师:同学们平时积累了很多好词佳句,能说说“山”“柳”开头的成语吗?(板书:山重水复 柳暗花明)

师:当中有两个耳熟能详、千古流传的成语都出于同一首诗。在这首诗中,有一座座连绵的山,有一条条交错的河,有密密层层的柳,有明艳的花。这之间,几间农舍若隐若现。(师边用简笔画描述边板画,指出山、水、柳、花四景物)

师: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呢?(板书:山西村)

……

简笔画看似简单,却能通过简单的线条勾勒向学生展现出一幅形象的画卷,成为引发学生想象的契机,触动学生理解文本的那根重要的心弦。

(二)正音朗读,借助老师的“声”教,引领学生抓住文本情感、节奏基调,形成初浅的共鸣意识

在学生思维从静止走向运动的阶段,老师及时地带领学生走向文本,通过正音朗读,让学生初步做到读通、读顺“文字材料”,准确地把握住感情基调。《游山西村》的教学中,主要有以下朗读指导方式:

从上述的课堂观察分析发现:通过授课教师层层深入地“声教”,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会如何把握节奏读出诗歌的韵味,为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涵奠定的坚实的知识和情感基石。

二、依章据本,借助插图,抓住关键词语,展开想象,促进学生对文本的分析感悟能力

学语文必不可少的是想象和联想。如果要将教师对文本的理解转化为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并内化为学生理解文本的一种能力,就需要联想和想象帮助学生将看到的语言文字在脑海中转换成现实中的物品,进而在基本的记忆表象中产生与作者共鸣。

正是这大量的想象,才让学生学会了借助想象帮助理解。抛弃了简单的翻译学古诗的做法,也为学生能够深刻理解作者的情怀埋下铺垫。

三、水到渠成,层层深入地设计朗读情境,使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升华学生对文本的深层理解能力,产生读者与诗人的共鸣

当学生借助丰富的想象,丰富“游――留”之间的大量内容空白后;当学生借助情境对话,了解到诗人离开村庄后从着急、失望、迷茫突转为非常激动高兴、希望、豁然开朗时,内心充满着与诗人类似的情感。此时的他们,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产生了强烈的情感体验,有着不发不快的冲动。

此时,教师抓住时机,层层深入地设计朗读情境,将学生的情感体验一波一波地推向高潮,直到产生与作者同在的效果。

总之,语文“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肩负起培养学生理解力、增加师生之间理解的重任。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借助正音朗读,想象朗诵、情境诵读的方式,促进学生走向“生活式”“思维式”“情感式”文本解读的不同境界。

上一篇:创设情境.促使探索.追求高效 下一篇:为人父母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