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和谐语文课堂策略

时间:2022-10-26 07:17:13

构建和谐语文课堂策略

和谐就是美,和谐的课堂如同美妙的乐章,悦耳动听;和谐的课堂如同美丽的景致,让人心旷神怡;和谐的课堂是情感的舞蹈、智慧的体操,让人如痴如醉。构建和谐课堂,促进学生发展,是我们每一位教师追求的目标。

一、提升自身感染力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感染力起着重要的主导作用,因此教师应控制自己的情绪,以自身良好的情绪状态去影响学生。此外,在教学中教师还力求语言的生动幽默,运用恰当的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方法,化抽象为形象,化陌生为熟悉,使语言本身具有形象美和艺术感染力。

例如“辛”“幸”字形相近,字义不同。在第一次教学中,我把它们进行比较,并多次强调要注意的地方,可学生写错用错者仍不在少数。我认真琢磨,发现这两个字有特点。后来上课时,我在黑板上写下两句话:“辛苦一点,幸福十分。”“短辛苦,长幸福。”待学生读熟后,我提问:“前一句话是什么意思?”学生先是默然,继而踊跃:“只要人们肯辛苦劳动,就能过上幸福生活。”“幸福的生活靠辛勤劳动换来。”我又在“辛”“幸”上面分别标出“、”和“十”。学生沉思片刻后恍然大悟,异口同声地答道:“‘辛’字上面是一点,就叫‘辛苦一点’。‘幸’字上面是个‘十’字,就叫‘幸福十分’。”激动与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我又问:“后一句是什么意思?”学生茅塞已开,有的说人们付出短时间辛苦,可以得到长时间幸福;也有的列举生活中事例说明有辛苦才有幸福。我在学生理解之后用彩笔标画出这两个字的倒数第二笔。学生一下子激动起来:“‘短辛苦’就是‘辛’字第六笔的横短。‘长幸福’就是‘幸’字第六笔的横长。”既活跃了气氛,又加深了印象。

二、教学要充满激情和诗意

激情源自教师对学生的挚爱,真情面对,激活学生,让学生享受课堂;激情是创造充满生命活力课堂的催化剂,是激励学生幸福成长的探照灯。

语文课不是死板的说教,需要教师像个诗人时,教师就要激情四溢;需要教师像个画家时,教师就要洋洋洒洒……根据教材的需要,教师的角色要不断地转换,使整个课堂充满诗情画意,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愉快,学得充实。在教学《紫藤萝瀑布》《醉翁亭记》等文章时,笔者总是满怀激情地范读课文,或轻松愉悦,或激情昂扬,或如春风拂面,或似阳光沐浴。学生看到笔者如此投入,也瞪大着眼睛,仿佛看到了文章里描述的情景,他们不禁跟也着吟诵起来。

三、注重学生参与和积极评价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不要把经过劳动建成的大厦指给学生看,而要引导他制作建筑材料和他共同建筑并教他建筑之术。”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四、积极评价学生的学习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对学生的日常表现,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取积极性的评价,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所以在课堂上,教师不能吝啬赏识与赞许,及时送上“回答很精彩!”“再努力一下就成功了!”等,鼓励性的评价能让学生智慧的火花得到迸发,让整个课堂充满生机。

在课堂教学中,对于学生,反馈的信息,教师在鼓励赞赏的同时还要注意评价的客观性,既要肯定学生的成功与进步,又要及时鲜明地指出学生存在的不足与错误,让学生清醒、正确地认识自我,进而主动改进自我,完善自我,促进自身发展。一分为二实事求是的评价,不仅使学生能对自己的学习效果和能力有一个科学正确的估计,还能知道自己的不足,找出努力的方向,由此更积极地投入学习中。

五、让语文走进生活

生活是语文学习的源头活水,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根植于生活的土壤才会枝繁叶茂。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课堂上的“知”到生活中去广泛地应用,在用中学,在学中用,以此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教学要努力营造大语文环境,面向学生广泛的现实生活世界。

语文教学应当生活化,教师在传授语文知识和训练语文能力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注入生活内容与“时代的活水”,巧妙地把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进到语文学习中来。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同时,体验生活并磨砺人生。在教学《大自然的语言》后,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并根据查阅的资料,把自己认识的大自然文字写下来了。学生在描述事物现象的基础上揭示某种规律,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据,提升了能力。

“源于生活”是新课程的一大特点。贴近生活,让语文教学生活化,是重塑语文教学人文精神的重要途径。生活处处皆语文,语文无处不生活。让生活成为学生语文学习的动力和参照,同时让学生通过学习语文关注生活,获得各色人生经验,品味别样人生。

上一篇:让研究性教学走进高中物理课堂 下一篇:树立自信 扬帆远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