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如何上好初中政治课

时间:2022-10-26 05:33:35

谈谈如何上好初中政治课

【摘要】初中政治课的开设是培养中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课程,对中学生的价值趋向、人格完善起到促进作用。如何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实现学生全面均衡发展,已成为教师关注的重要问题。本文从政治课程的特点出发,提出上好政治课的一些方法很值得探讨。

【关键词】转变思想;激发兴趣;课堂活动;回归生活

转变思想,真正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意识

学生主体思想已被大多数教师所接受,但在具体的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往往很不理想,主要原因在于教师习惯于让学生跟着自己的思维转,这样学生成了学习的机器,缺乏主观能动性,没有自觉性和创造性,只是一种被动接受,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提高学生素质的要求是很难适应的。因此就需要广大政治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真正树立起学生主体的思想,并落实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尊重、相信学生主体,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1.1教会学生“看”。基于政治学科的特点和近年来中考发展的趋势,我认为学生首先应该学会“看”书。 千万不可忽视阅读课本的重要性,只有真正的看懂看透教材,学生才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把听起来空洞乏味的内容变成自己的阅读体验。学生在阅读时,首先从宏观上把握当天所学内容,在心中构建出基本框架。让学生知道今天要学习的有那些内容,以及这些内容之间有何内在联系。

1.2教会学生提问。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理应在适当的时候启发学生,引导学生,将学生一步步的领向真理。这个过程中就需要学生不断的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很多学生在考试时,面对题目和材料往往无从下手,这说明他们平时缺乏这方面的锻炼。

学生在政治学习的过程中,同样需要“凡事问个“为什么”,学会提问。无论是书本上的材料,报纸上的时事,都可以做为学生提问的素材。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可以很好的培养学生提问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1.3教会学生答题。政治学科的中考命题,题型多样,既有选择题,又有辨析题,分析题,各类试题,有的以文字形式出现,有的以漫画、图表的形式出现。纵观近几年政治学科的中考情况,学生在答题时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不会提取有效信息,以至失分过多。

2激发兴趣,图文并茂

兴趣是学习的第一任老师。而新教材最大的特点是图文并茂,生动而又通俗,这能引起学生的浓厚兴趣,但有时也会“喧宾夺主”:学生只注意图画而忽略了文字和知识。因此在图文并茂的新教材面前,教师引领学生所进入的课堂教学要想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就更应该充分挖掘教育资源。实验表明,中学生的学习思维主要属于经验型。因此,教师应针对教材特点,在教育资源的呈现方式上,更符合中学生的心理需求,在丰富视觉感官,冲击视觉感应等多方面多给予关注。

2.1文本与图画之间有机的转换。我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尝试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课本中某段文字的理解,绘制成图画变成课本插图。让学生在看、读、说、写、画的过程中,对课堂始终保持浓厚的兴趣。

2.2将漫画、美术作品、摄影作品等图片资源引入课堂教学。如在讲“情绪万花筒”时,将达?芬奇著名油画《最后的晚餐》展示出来。在分析画面中的人物惊恐、愤怒、怀疑等面部表情、神态以及手势、眼神和行为的同时,告诉学生,人的情绪是丰富多彩的。漫画的最大功能是留有许多的空间让我们去联想,在夸张、讽刺与幽默中感悟、明理。在具体操作中,我们采用说漫画、画漫画、展示漫画、给漫画取名、给漫画增加对话、根据漫画写故事等激活课堂,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的思维。

3追求和谐的课堂活动,在师生交流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离不开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因此,教师首先要转变角色,确认自己新的教学身份。美国课程学家多尔认为,在现代课程中,教师更应该承担起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责任,创造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充分调动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

在形式多样的活动中,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主体性的发挥,要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出现,更要在科学、和谐的教学活动中进行。目前的政治课教学中,我们教师仍然是在唱主角,在尽情地灌输,即使让学生讲,也不能有与自己意见相左的东西,一派教师主体性的体现。这种教学方式的课堂里往往充满着严肃的氛围。要打破这种沉寂的气氛,可以将活动在适当的时机引入课堂,这种方法既为学生创设了合作交流的空间,又能够放手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

例如:在初二政治课中,对于公民权利和公民基本权利来说,只差两个字,平时用的也不是很多,学生学习时也不会很注意,所以就造成一考就错的现象,我们在教学时就采用比较阅读的方法,先学生通读两个概念,然后学生区别两者,学生经过思考、比较后得出正确答案,记忆也就深刻了。当然比较阅读的形式也可以多样化,我们还经常使用列表格、图形等方式来比较一些类似相关内容。尤其是遇到法律常识中的需要应用的一些知识点时,通过表格比较往往会给学生留下更深刻的印象。比如当我们学习一般违法和犯罪之间的关系时,就通过下表让学生进行比较:

违反的法律 ,对社会危害程度 ,应受何种处罚一般违法行为, 行政违法行为, 民事违法行为 , 严重违法行为 ,刑事违法行为 。

通过比较方式,学生不仅找到了各种违法行为之间的区别,也看到了他们之间的联系。在课堂上我采用辩论的方式,班里的每个同学为了辩论比赛,都要搜集材料,由于事先准备充分,许多同学能拿出让人耳目一新的观点,还有些同学能很好的联系学习过的法律与道德的关系,通过交流与讨论,同学们不仅获得了知识,而且还真正体味到了主人翁的乐趣。 通过小组协作,激发学生的主体作用。“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也”。新课程要求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在课堂教学中我尽量为学生提供合作研究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4回归生活,让政治理论及时得到实践

政治知识学习的内在意义在于潜移默化中对学生综合素质、身心修养、价值观念的影响。众所周知,中学生正处在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如何让政治知识发挥出特有的导向和基础作用,将对学生的成长产生重要的影响。让政治课堂回归生活的教学理念。也就是说,在教学过程中,巧设生活场景,用生活化的思路去叩开学生的理解的闸门,从而培养学生对政治知识的发散性思维。我们知道,每一个政治观点都是在事实中总结归纳出来的,如果,我们单纯的从知识的关键字眼的理解和讲解去开展教学,将会使学生对政治知识的理解变得抽象,反过来讲,我们用生活中的事实去验证观点,也就是运用不同的“数据”去倒推一个“数学等式”,那么这个政治观点将会变得真实,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也会更加深刻。

总之 在政治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在传统的教法之外,政治课肯定还有许多其他好的教学方法值得我们去研究。“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会在今后的教学生涯中积极探讨政治学科和其他学科的结合点,以求进步。

上一篇:走进杜郎口 走向昌乐 下一篇:装点糊涂 给点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