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运用学具操作有效提高数学课堂效率

时间:2022-10-26 04:53:32

合理运用学具操作有效提高数学课堂效率

学具操作能很好的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小学生思维形象性之间的矛盾,是学生探究发现知识最基本、最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

数学课堂教学学具操作课堂效率

数学是一门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学具操作直观、形象、具体、动态。学具操作能很好的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小学生思维形象性之间的矛盾,是学生探究发现知识最基本、最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让学生“在操作中探究,在活动中感悟”的教学理念,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那么如何合理有效地运用学具操作,达到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呢

1 运用学具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喜玩、好动是小学生的天性。为学生创设有形有色的操作活动情境,设计合理适宜的操作活动,给学生提供动的机会,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使学生的学习变得自然、有趣、轻松、高效。如在教学三角形时,我给学生提供了五颜六色,长短不等的小塑料棒及固定塑料棒的钢钉,让学生制作三角形。“老师我要三根绿色的。”“你为什么要三根呢”“老师我这里怎么只有2个钢钉,缺一个啊。”“老师我的三根不一样长,他的三根同样长,我的三角形没有他的漂亮,也给我三根一样长的吧”。在操作过程中,学生很自然地就掌握了三角形的组成,顺势利导,让学生观察比较制作的三角形,给三角形分类……。通过巧妙的设计,引发操作的“障碍”,能更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这种在动态操作中进行的教学活动,把儿童外显的动作形态与内隐的思维活动和谐的结合在一起,顺了儿童好奇,好胜,爱动的特点,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能集中儿童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去。

2运用学具操作,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

儿童的认知规律总是从形象感知,通过抽象思维,构建知识体系,进一步形成能力。操作学具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去感知直观形象的事物,丰富的形象感知将逐步内化为抽象的思维活动,从而使学生理解发现掌握数学知识,形成自主探究的能力。如在教学“4”的组成时,让学生拿出4根小棒,把他们分成两堆有几种分法,引导学生先向右移动一根,4能分成3和l;再向右移动一根,4能分成2和2;再向右移动一根,4能分成1和3;学生在具体有序的操作过程中,借助对事物的形象感知,不但自然而然的得出4的组成,而且发现了分的规律,这为学习得数是4的加法和被减数是4的减法做好了准备,也为“5――10”的组成的教学孕育了分的方法。当这一操作不再进行时,学生能借助分小棒的直觉表象,回忆起数的组成,从而使学生既理解了知识,掌握了方法,又培养了能力。再如教学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公式时,准备了而不同数目的l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让学生来研究长方体的体积。学生通过摆一摆,看一看,想一想,算一算,发现长方体的形状表象改变了,小正方体的个数没有变,即内在的抽象的体积没有变;具体的长宽高变化了,蕴含在长宽高之间的关系――乘积没有变。这种建立在学具操作基础上的观察,分析比较,抽象判断,推理概括等探究获取知识的方法能力。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法宝,是学生一辈子受用不尽的财富,是其他教学方法所做不到的。

3 运用学具操作,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思维是语言的内化,二者不可分割。小学生的学具操作活动就是一个由外部物质的形象活动获得感性知识,感性知识通过有声语言的表达逐步转化为依靠内部语言进行的抽象思维,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我采用摆小棒的方法让学生理解:十位上余下的几个十,要和个位上的数结合起来继续除的算理。以42十3为例,先把4捆(4个十)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1捆(1个十),十位上商1。剩下的l捆表示1个10,要继续分只能拆开和2根合并成12根,再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4根(4个1),个位上商4。通过摆小棒数形结合,让学生从形的方面进行具体操作后,逐步过渡到数的方面进行思维。帮助学生理解算理,促进学生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协调发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再如三角形的教学案例中,学生通过直观形象的对比,内化思维的理解,认识到三角形都有三条边的共性,和三角形类型的多样性,同样长的三根围成的三角形漂亮等概念,同时要制作一个漂亮的三角形,必须找到同样长的三根小棒的逻辑思想意识,无形之间就构建在学生的知识体系中。

4 运用学具操作,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

在激烈的竞争社会中,有比竞争更重要的东西就是合作,交流合作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协调共事的群体协作精神,对于如今的独二代子女来说尤为重要。我们知道不是每种学具都能人手一份;也不是每次学具操作都可以独立完成;即使通过一个人的操作完成了对知识的探究,还要和其他同学进行交流比较,进行归纳概括。学具操作离不开分工合作交流,运用学具操作也就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

学生操作学具的过程就是感知,经历,发现知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带着积极的学习情感去探究知识,总结规律,启迪了思维,感悟了方法,培养了学生学习探究的能力,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上一篇:高等职业院校校企合作模式探究 下一篇:以夫妻一方名义在有限责任公司中持股的分割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