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业经营背景下银保合作模式的发展的探讨

时间:2022-10-26 04:30:38

混业经营背景下银保合作模式的发展的探讨

【摘要】本文分析了当前银保合作的混业经营背景及银保合作模式发展的历史,在对发达国家银保合作模式比较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银保合作发展的规律。继而对我国目前的银保合作模式进行了综合分析,对目前我国银保主要合作模式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阐述。

【关键词】混业经营 银保合作 金融控股公司

一、混业经营形成的原因、背景

混业经营是指商业银行等金融企业以科学合理的组织方式在资本和货币等市场进行多方式和多品种以及多业务的交叉服务、经营的总称,是指保险公司、证券公司、银行等机构所经营的不只是自身的业务,而是这些机构的业务进行相互交叉和相互渗透。

混业经营形成以及近些年迅速发展的原因有:

1.金融衍生工程、金融工程等金融创新,这些金融创新为混业经营提供了新型的通道。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来,金融创新组织形式、金融创新工具得到了巨大的发展。

2.混业经营的技术支持是迅速发展的信息技术。信息技术主要包括了互联网以及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不仅使金融通讯的成本降低了,而且使数据处理的成本也降低了,这样的话就提高了金融机构的业务处理能力。

3.在金融全球化的背景下,金融机构不得不选择混业经营。金融机构在进行竞争时,决定其竞争地位的主要是业务范围宽窄和金融机构规模大小。金融全球化的发展促使各个国家不得不放弃分业管制的政策。

4.金融机构选择混业经营也是因为受到了利益的驱使,同时为了分散风险,金融机构也必须选择混业经营。金融机构采用混业经营,可以在经营方式进行创新,创建多样化的经营方式。最终可以分散风险、降低成本。

综上所述,混业经营的发展基础是科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而其发展也是金融服务升级的必然要求。一般认为:混业经营就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公司创新的产物,同时也是公司扩张业务、提高效率的必然结果。

二、银保合作发展史

银行保险也是一种混业经营模式,顾名思义这种模式是保险公司和银行进行合作。战略是相互之间进行融合和渗透,在该模式的机制下保险和银行等的大部分金融业务联系到一起,按其发展的历史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成立金融控股公司。成立的金融公司有好多子公司,包括信托公司、证券公司、保险公司、银行等,其目的是,在从事金融业务的同时,实现保险、银行以及其他业务等进行混营。

2.成立合资公司。在合资公司中或拥有较多数的股权或拥有较少数的股权。

3.和一些与本公司规模差不多的公司进行合并,或者是相互交换股权。

4.收购公司或被收购。例如北京银行收购首创安泰股权。

5.设立新公司。如现在的中邮保险,其发起人是二十多省区市的邮政公司和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最终成立了国有的寿险公司。

6.战略联盟的形式。战略联盟模式的基础是销售协议,双方都认同了银行保险的目标。这种策略协作针对的某类特定的市场或特定的客户。这与下面将要介绍的销售协议模式有些区别,主要区别是达成战略联盟的两个公司在一般情况下都在渠道方面、产品方面和项目方面建立了排他的关系。

7.销售协议模式。该种模式下,保险公司和银行首先签订某种协议,这种协议一般情况下是销售协议。在协议中明确规定,双方必须销售对方产品,而且是针对己方顾客。一个银行可以和多家保险公司签订该种协议,一家保险公司也可以和多家银行签订该种协议。兼业人大部分情况下是银行。银行在己方经营网点,向己方顾客销售保险产品,同时保险公司必须向银行交一定的费用。在现阶段,我国市场上的大部分公司都在采用这种模式。

三、发达国家的银保合作模式

纵观美日德英法等国家银行保险的发展史,我们会发现这段历史的终点都是金融控股公司。

1999年,美国废除了1933年颁布的《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并且通过了《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银行和保险公司联合经营具有有效法律。

在日本改变金融控股公司的有关法律滞后,保险公司、银行互相之间进行兼营也开始被允许。

在欧洲,银行保险业的潮流就是组建金融公司,通过这种方式来发展银行保险德国有一种全能银行,这种银行实际上是一种金融控股公司。银行保险公司一般情况下是银行自己再建立保险公司,或者是和保险公司组建分销联盟,这种联盟大部分情况下的组建形式是相互持股。法国的银行保险之间的整合最为彻底,银行保险的发展速度也最快。葡萄牙和英国差不多,保险公司和银行的合作模式大部分情况下是银行和保险公司组建成为合资公司、银行收购保险公司和银行直接设立保险公司等模式。

从中我们可以总结出一条规律,那就是保险公司、银行之间的合作,起初是具有松散这一特点的协议合作,最终发展成为具有资本融合这一特点的金融控股公司。前面提到的销售合作模式是一种低级的合作模式。

四、我国的银保合作模式

我国的银行和保险公司之间的合作已经经历了十几年,但是目前的主要模式还是销售协议模式。还有一些销售联盟,但只是局部层面的。还有集团控股公司模式、银行和保险公司进行的绕道资本合作,这两种模式也比较少。银行基本上不参与设计和研发银保产品,一般情况下,保险公司和银行之间的合作只是保险公司利用银行销售保险产品,大部分的协议不仅短而且缺乏稳定性。这种情况为什么会出现呢?一般认为是监管机制的制约和分业经营的限制。

在销售业务这种模式中,保险公司和银行都是主体,都持有经营管理权。在利益目标、服务品质和产品研发等方面有较大的分歧,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1.对银行保险的监管不够。我国的银行保险发展迅速,但是保监会的监管措施发展十分缓慢。保监会对保险业务能够进行强有力的管理,对银行却没有约束力,根本无法管理银行。同时银监会和保监会之间的协调力度不够,一旦出现问题往往责任是保险公司的。在销售协议模式中,一般情况下,保险公司有求于银行,因此保险公司处于弱势地位。在这种情况下,保监会对银行的监管将很弱,监管措施也无法收到预期的效果。

2.保险公司和银行合作的效率比较低,这主要由销售协议这种模式导致。销售协议模式的情况下,保险公司和银行都是主体,都持有管理权。管理模块上进行了详细地分割,这导致双方难以进行深度合作,合作也不默契。在研发产品、改善服务等方面进行信息传导时,或者效率低或者滞后,在客户需求方面同时也存在这样的问题。难以根据市场的具体形势来对自己策略进行调整。

3.“多对多”模式存在弊端。在多对多模式的情况,保险公司、银行都是一对多,这样的结果是增加了双方交易成本。在这种模式中,保险公司、银行协都会费尽心思的协调不同合作者之间的关系,会为此投入大量的人力和无力。同时,每家保险公司都会将业务分布在不同的银行,不仅造成资源的浪费,而且阻碍了规模经济效应的发挥。

4.产品方式和销售方式比较单一。银行不仅习惯了销售单一的保险产品,而且习惯了在销售时用单一的方式。不仅银行如此,保险公司同时会认为银行工作人员销售能力不强,因此只会推出功能简单的同质化产品。

5.多对多模式导致恶性竞争,而这种竞争主要出现在手续费方面。销售协议模式情况下,大部分保险公司都会同时和多家银行进行合作。在这种模式下,保险公司会对银行资源进行疯狂争夺,在银保市场上主动权会更加牢固地掌握在银行的手里。而且保险公司的产品同质化倾向十分严重,保险公司的竞争手段只剩下了手续费。同时,大部分的保险公司有一种错误的观念,重视抢占市场,轻视客户成本和产品之间的计算。这既影响了公司未来的偿付能力,同时影响了公司的信誉。

6.销售模式的背景下,合作十分简单,因此共同利益也就少,双方会竭力维护己方利益。银行主要在乎存贷利息差,保险业务能给银行带来利润,但银行的目标还是吸收存款。保险公司自始至终都是追求保费增长,银行客户购买保险,大部分情况下是使用银行存款,这和银行的利益是冲突的,所以双方很难将共同利益作为自己主要追求的利益。

参考文献

[1]张晨. 混业经营背景下银保合作模式的发展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1(14).

[2]逢慧. 银保合作的监管研究[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06.

[3]钟忠. 国际混业经营趋势下的中国银保合作[D].北京:中国经济贸易大学,2003.

[4]赵倩. 走向金融控股公司的起点—银保合作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2011.

[5]字兰,黄儒靖. 我国银保合作模式的选择与创新[J].现代商业,2009(14).

[6]吴娟,钱敏. 彰显银保合作的“协同效应”——基于金融混业经营视角论银行保险深层次发展[J].保险职业学院学报,2009(02).

[7]杨晓,黄儒靖,王昉. 我国银保合作类业务存在的问题及创新发展研究——基于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益[J].软科学,2010(11).

作者简介:王玉波(1979-),女,汉族,辽宁建平县人,重庆工商职业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金融。

上一篇:我国城市金融生态对城市商业银行竞争力的影响... 下一篇:缙云山旅游经济发展现状及解决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