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课堂教学方法优化研究

时间:2022-10-26 04:22:35

音乐课堂教学方法优化研究

[摘要]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对教情和学情有到位的调查和研究,有效整合教法资源,通过多方比对进行实践验证,形成新的教法体系。优化教学情境、重视学生实践体验、侧重教师的引导探究,能够有效激发课堂活力,在丰富课堂教法的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方法;优化

[中图分类号]G623.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068(2016)09-069

新课改大背景下,小学音乐课堂呈现一派生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空前高涨,教师引导方法科学合理。但由于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对课堂教学方法资源进行优化整合,依然是现代课堂教学需要关注的重要内容。为此,教师要注意为学生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开展适应性更强的学习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亲身体验感知的能力;从不同角度展开引导和启迪,帮助学生建立完善的感知体系,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音乐课堂教学要重视教学情境的创设。教师要通过多种手段、借助多种媒体,为学生创设个性化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进而有效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利用多媒体展示图片、动画、视频、文字、音频等材料,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多媒体重播、选播、慢放、快进等功能操作,为课堂教学提供了便利条件。因此,教师应利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促使课堂教学顺利进行。例如,在学习《牧童之歌》时,教师先利用多媒体播放音乐《达坂城的姑娘》,学生沉浸在音乐之中,有些学生随着音乐开始手足舞蹈。教师问道“:这首歌曲是哪一个民族的?”学生异口同声道:“新疆。”教师用多媒体展示新疆民族文化的一组图片,让学生感受新疆民族文化特色。这时教师拿出一面手鼓敲了起来,学生都感觉很新奇。教师介绍道“:这是新疆民族乐器,叫手鼓。新疆人唱歌跳舞都离不开这手鼓。谁会敲手鼓?来试试。”学生们争先恐后地要试试,课堂气氛渐浓。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新疆歌曲,还用精美的新疆民族文化图片加以渲染,为学习教材内容进行铺垫。特别是将新疆特有乐器手鼓展示出来,并让学生亲自演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使课堂教学进入佳境。

二、重视体验,引发学生感知共鸣

音乐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教师要针对性地设计众多教学实践活动内容,为学生参与实践体验提供便利。教师首先要从学生听觉角度形成突破,让学生在聆听中获得音乐感知体验,通过初听、复听、重点听、分析听,帮助学生建立音乐感知基础。学生一旦形成感知共鸣,学习认知建立自然是水到渠成。其次是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试唱、试奏为学生学习音乐提供重要体验机会,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演绎活动,获得最真切的音乐感知体验,这对提升学生学习品质有很大帮助。例如,在学习《儿童团放哨歌》时,教师让学生跟琴唱旋律,找出歌曲难点,熟悉歌词,然后分组自编动作进行演绎。学生最喜欢课堂表演,因为有自由发挥的空间,大家积极行动起来,根据歌词内容创编动作。学生进行小组彩排演绎,然后进行课堂表演。学生展示时,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各个小组演绎各有特色,虽然有些学生表演不够自然,也出现了笑场的现象,但学生大都认真表演,课堂演绎效果非常好。教师给学生课堂演绎创造机会,增加了实践体验,学生由此建立起来的学习认知当然是深刻的、鲜活的。

三、侧重引导,完善学生感知体系

新课改要求课堂教学要引入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教师处于课堂教学的主导地位,无论是学识、认知,还是技能水平,都在学生之上,为学生提供针对性指导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学生对音乐有感知体验,但对音乐作品进行解读、对音乐学习资源进行整合,还存在一些不足和短板,需要教师给予及时的引导和帮助。特别是在师生互动中,教师要通过音乐作品展开多层次、多角度的分析引导,启发学生的学习思维,让学生在音乐感知体验中形成新知。例如,《三年级的小男生》主要表现的是班里顽皮的孩子形象,学生对这样内容的歌曲非常喜欢。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歌曲,然后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如果你是导演,你准备为演唱者设计什么样的动作表情?学生对这个话题有浓厚的兴趣,讨论非常热烈。有学生说:“这个男生有些顽皮,需要设计丰富的表情,如做鬼脸、摇头晃脑、蹦蹦跳跳等动作。”也有学生说:“歌曲带有夸张意味,这个形象应该有更多的夸张动作设计。”教师让学生以导演身份介入教学,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究歌曲内涵,形成良好的课堂学习气氛,学习效果很好。综上可知,音乐课堂教学要凸显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需要对教学方法进行多元整合;积极开展教学实践活动,给学生提供更多的体验机会,将学生的感知体验作为重要教学方向和目标;侧重教师引导,提高师生互动水平,进而提升课堂教学效度。

作者:秦忠强 单位:江苏扬州市邗江区黄珏学校

上一篇:小学语文教学方法分析 下一篇:传统现实主义的可能与局限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