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乙醇贸易问题面面观

时间:2022-10-26 03:08:36

国际乙醇贸易问题面面观

国际石油价格的上涨、燃烧排放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刺激了各国对乙醇这种可替代再生能源的研发,但是对乙醇是否会影响人类健康、是否更环保、是否会带来粮食价格的上涨等争议也给我国乙醇的生产发展带来诸多启示。

近年来,国际石油价格的上涨、燃烧排放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和对不可再生能源可能耗竭的担忧刺激了世界各国对可替代再生能源的研发。在众多选择中,乙醇成为包括我国在内的几个国家青睐的替代清洁能源之一。乙醇可以与汽油混合或单独在多燃料车上使用。但是,近期围绕美国、巴西两大乙醇生产国之间酝酿的合作以及国际粮价的上涨等,乙醇的长期大规模发展受到了国际社会的质疑。

国际乙醇生产合作现状

目前美国用玉米生产的乙醇和巴西用甘蔗生产的乙醇几占全球产量的90%。截至上个月,在巴西销售的小汽车有80%是多燃料车型。目前,包括通用汽车在内的厂家已经停止在巴西生产单一汽油车。在巴西,一箱乙醇的价格要比一箱汽油低40%。

美国计划到2017年年使用1330亿公升可再生燃料,而美国自己的玉米乙醇只能满足半数的需要。美国农业部预测,到2016年以前美国之外的生物燃料的主要增长将在欧盟、巴西、阿根廷和加拿大。尽管我国产量列世界第三位,但只有巴西的十分之一,且主要原料是玉米、小麦和高粱等。欧盟是生物柴油的领头羊,主要使用油菜籽、大豆、油棕等榨取的蔬菜油。欧盟预定的到2010年生物燃料占到交通燃油的5.75%这一目标只能满足2/3,即使到2016年仍不能全部实现。

由于巴西在乙醇生产上的优势,美日都在寻求与其合作。今年3月美国总统布什在访巴期间与巴西签署了乙醇合作协议,双方表示将联合制定生物燃料的国际标准,以促进美洲地区的乙醇生产并创立能够使乙醇像石油一样交易的国际质量标准。投资者认为,要填补美国乙醇供需的缺口非进口莫属,而唯一的出口大国就是巴西。但是美国每加仑(合3.785升)50美分的高关税限制了巴西乙醇的进口。

乙醇的消耗量去年占美国燃料消耗的3.5%,但是其产量正以25%的速度增长。美国政府在限制进口的同时补贴国内生产。结果,美国中西部的提炼厂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而中西部也自视为绿色的得克萨斯。在美国高关税的作用下,美巴在乙醇上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难以带来具体的合作计划。尽管巴西总统卢拉在极力游说美国降低进口关税,身兼美洲间乙醇委员会联合主席的布什总统的弟弟杰布・布什也反复呼吁美国降低关税,但是一些美议员如来自爱荷华州的参议员格拉斯利则极力维护这一税率。

日本也在积极酝酿与巴西的合作,与美国相反,日本不需要保护国内市场,而是将巴西当成其替代燃料的主要来源地。但日巴之间面临着一个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巴西表示只有在日本购买的情况下才可能斥巨资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乙醇生产,而日方则表示在同意此交易前要确保供应不会受到影响。长期的供应合同还取决于日本政府。日本现在的乙醇混合比例是3%,但不排除将来允许提高此比例。此外日本还在考虑用乙醇代替天然气发电。

巴西的乙醇并不缺少需求者,除日本外,中国和韩国也正与巴西商谈购买乙醇。欧洲的一些资源匮乏国对拉美乙醇的需求也是刺激生产的动力。巴西投资者正迫不及待地对新榨糖厂和甘蔗园进行投资,以期满足日益扩大的国内需求和可能的出口增长。

对美巴协议,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认为是垄断可耕地和使穷人挨饿的乙醇卡特尔。查维斯引述相关研究报告,指出农业已经在消耗世界上70%的淡水,扩大农作物种植将意味着需要更多的水源。他还指出因使用杀虫剂造成的土壤污染问题和因种植乙醇作物导致的作物单一性问题会使穷人更穷。巴西总统卢拉则表示不理解此批评意见的技术和科学依据。卢拉的顾问加西亚否认巴西的乙醇计划会导致粮食价格骤升,并认为此举可以增加就业。查维斯与卢拉在乙醇问题上的分歧似乎成了今年4月份南美能源首脑会议争论的主要问题。

对乙醇能源的争议

现阶段生产乙醇的主要原料为玉米和甘蔗,此外还有甜菜、小麦和高粱。巴西作为第一大生产国其主要原料是甘蔗,第二大生产国美国则使用玉米生产乙醇。乙醇的优点人所共知,即可再生、清洁。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乙醇生产及扩产可能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已渐渐掩盖了人们最初使用时的喜悦,并引起人们的警觉。

乙醇是否对人更健康?

美国斯坦福大学土木及环境工程学教授马克?雅各布森今年4月份披露的一项研究报告表明,从大气污染的角度讲,乙醇并非绿色能源,它可能使空气更脏,从而使因烟雾死亡的人数不降反升。报告说,如果到2020年前,所有美国汽车都使用以乙醇为主的混合燃料,每年因呼吸道疾病死亡的美国人约增加200名。雅各布森认为,从健康角度讲,乙醇不比汽油好,相反更糟一些。 尽管有研究人员对此根据计算机模型做出的报告结论持不同意见,但它为广泛推广乙醇打上了问号。

乙醇是否更环保?

乙醇是作为减少排放的替代燃料而推广的。因而各国,特别是世界一氧化碳排放大户美国对它减缓全球气候变暖寄予厚望。但是,耕种乙醇的原料却可能导致森林砍伐等问题,从而造成环境的恶化。

为此,欧盟正考虑对进口乙醇实行环境认证的要求,如要求保证榨取乙醇的甘蔗非来自新近毁林造的农田。这引起了巴西的强烈反对。巴西官员称此要求为新型保护主义,并威胁说,如欧盟实施此项要求,巴将把欧盟诉到世贸组织。巴西的蔗园绝大多数位于西南部地区。新的种植园取代了老的牧场,一些地方甘蔗代替了柑桔、咖啡等农作物。

国际可持续发展研究院2006年10月的一份长达93页的报告认为,用玉米生产乙醇既不便宜也不环保。生产乙醇所消耗的能量与其在燃烧时释放的能量大体相当。为了保证生产乙醇的原料,美国对玉米的补贴一年约为55-73亿美元,今后几年可能增到每年80-110亿美元。高额补贴可能导致的过度耕作必将给环境带来负面影响。

乙醇是否引起粮价上涨?

华尔街日报在4月10日刊登题为“高涨的粮食价格如何影响全球经济增长”的文章认为,粮价的上涨正在引起世界一些地方消费者的紧张,特别是相对贫困的国家如印度和中国,此势头的增长可能会导致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粮价上涨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新的对乙醇和生物柴油的需求。该需求导致了生产这些燃料的玉米、棕榈油、糖等的价格上涨,从而造成了从牛肉、鸡蛋到饮料生产成本的上涨,部分生产商把涨价转移到消费者身上。但是,Agra Europe表达了另一种观点,认为长期来讲乙醇和生物燃料的生产与粮食供应之间并不存在冲突。其基础是世界农田的生产能力是不受限的,世界农业生产有能力应对燃料和粮食需求的增长。文章认为世界粮食主产区和燃料消费区美国、南美和欧盟等都有撂荒的可耕地和生产不足的土地,这些土地可以用来回应粮食涨价。

显然,玉米乙醇的前景并不是很乐观,除了带来的粮价上涨外,因高额补贴导致的过度开垦土地等可能给环境带来不良影响。比甘蔗更为理想的是用富含纤维素的原料制取乙醇。木料、草、灌木和农业废料等都可用来制取纤维素乙醇,只是现阶段使这些原料变成乙醇的酶的价格居高不下,无法实现产业化。许多致力于使此价格下降的研究正在进行中。

毋庸置疑,世界上正兴起乙醇热。各国都在极力寻找制作乙醇的最可靠、最经济的途径。随着新技术的出现,多种农作物提取乙醇的成本将逐渐下降,进而可以实现大规模生产。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无论何种作物提取乙醇,如果一意孤行,忘却了自然规律,人类将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将受到自然界的惩罚。过度索取带来的土壤侵蚀可能需要我们花数倍的价钱去补偿。乙醇只是未来新能源技术中的一种,只靠乙醇无法解决全世界能源问题。

乙醇国际贸易发展对我国的启示

我国的乙醇生产尽管列世界第三位,但产量要远低于排位第二的美国。我国乙醇的主要原料是玉米、小麦等粮食作物这一现实及我国的粮食需求现状决定了我现阶段的乙醇生产难以实现可持续增长。我国是人口大国这一现实决定着我们必须在人车争粮、争地这些问题上从长计议,发展节能型交通工具,从提高能效上下功夫。我国也正致力于寻求纤维素乙醇的技术突破等,但是一定要掌控适度,避免一哄而上。“秸秆还田”是保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一环,从此意义上讲,农业生产本无废料可言。

尽管如此,经济上的高回报可能会掩盖对其负面作用的警告,一些国家对乙醇的扩产可能义无反顾,所以乙醇未来的大规模国际贸易仍是可行的。但是乙醇贸易也将面临质量标准、认证、环境保护及关税等诸多壁垒。从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出发,我国对乙醇燃料的需求也将是长期的,美巴在乙醇标准上联手需要引起我国关注,避免将来被动适应一个与我国利益相背的国际标准或贸易规则。建议国内相关部门在对我国相关形势和生产潜力进行充分调研分析后,确定我国产业发展的目标,争取在相关国际机构,如国际生物燃料论坛等为我国争取空间。

(作者单位:商务部常驻世贸组织代表团)

上一篇:七国集团应有建设性思维 下一篇:G7施压人民币升值须三思而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