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配电网线损的技术性措施探讨

时间:2022-10-26 03:08:20

降低配电网线损的技术性措施探讨

摘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各类社会活动对电力的需求日益增加,这不仅体现在电能总量的需求增加,更体现在对电能质量要求的提升。如何更好地满足电力需求成为当前电力研究的重要问题,而降低线损则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措施。本文分析了降低配电网线损的技术性措施。

关键词:配电网;线损技术;措施

中图分类号:U665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配电网的主要功能是将电能输送分配到用户,电能在输送的过程中由于线路及设备老化的原因会产生一定的耗损,配电网的网点多而广,设备的数量较多,所以输电过程中线损也较多。虽然零损耗是不存在的现象,但是供电企业还是要尽量采取措施降低耗损,控制其耗损在合理水平之内,以提高供电企业的经济效益。

1、配电网线损的构成以及技术线损概述

1.1、配电网线损的构成

对于每一个电力企业来说,在配电的过程当中都会出现一些能量的损耗,一般把这些能量损耗的总和称为有功电能的损失。而这些能量的损耗也会给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造成比较严重的影响。在配电网当中,线损一般都是由管理线损以及技术线损构成,管理线损主要就是因为电力企业在管理的过程当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而造成的能量损失,如因为对电力设备的管理和维护不当或者是因为出现偷电窃电等问题而造成的电能损失;而技术线损其实就是经常说到的理论线损,主要就是在配电和输电的过程当中,电能在流经一些电力设备的时候所产生的能量损耗。

1.2、配电网技术线损

在配电网的线损中,技术线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出现技术线损是和配电输电的过程有非常紧密的关系,技术线损主要就是出现在输电和送电的过程当中。根据线损的状态不同可以把线损分成可变线损以及固定线损,可变线损主要就是指电流在运动的过程当中所产生的一些能量损耗,这些能量损耗的大小主要是和导体的材质以及性能有关系,同时也和电流的大小有关系;而固定损耗主要就是指变压器、输电线以及和电力输送有关的设备所造成的能量损耗,这些能量损耗的大小和流经设备的电流没有关系,只是和设备本身有关。

2、配电网线损的危害

2.1、加速设备老化

线损增大带来的直接问题就是电能转化为热能使设备发热量增加,促使设备绝缘等材料加速老化,使用寿命降低,可能会出现热击穿等现象,从而引发配电网系统事故。

2.2、大量浪费能源

线损的能量不仅没有成为有用的能源,反而部分设备的能量损耗还需要通过冷却等方式消耗电能来散热。配电网规模越大,电能损耗的现象越明显。

2.3、降低电能质量

随着线损的增加,受电端电能质量(包括电压等)明显下降,可能给部分电能要求较高的用户造成经济损失。

2.4、降低供电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供电质量

线损的增加势必会提高供电企业的运维成本,降低供电企业的经济效益,进而可能会降低电网的建设质量,如此形成不良循环,最终降低社会供电质量。

3、配电网的线损现状

在电能输送到用户的这一过程中,电力网络中各个设备或者构件所出现的电能损耗和功率损耗,被统称为供电损耗,也就是线损。实际的线损电量占供电总量的百分比即为线损率。线损率是供电部门关于电能损耗水平评价的重要技术指标,也是电力系统经营管理、生产运行和企业自身经济效益水平的综合性体现。

目前,我国的配电网络线损率同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还相对较高,离供电部门预定的12%的线损额度,还有较大的差距,甚至在一些质量较为低劣的低压配电网络中,线损率更是高达30%以上。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城市供电量呈现出大幅度增长趋势,但是原有的配电网络多采用了纵贯式的低压配电线路,虽然近年来不断的整改,但因为配电线路错综复杂,并且改造难度大等特点,仍然有部分陈旧的设备和线路在运行,造成了线损率偏大,供电质量差等相应问题。

4、配电网技术降损措施

4.1、管理方面的措施

(1)强化计量管理。首先,应该科学的选择计量点。要尽可能的将客户用电计量点选择在用电方以及供电方二者产权的分界处,从而有效减少线损的计算过程;其次,要选用合理的计量装置,其中包含电能表以及互感器。在互感器的选择上,保证其不但能够充分满足计量需求,而且还必须有合适的变比。

(2)提升线损管理的自动化水平。随着电子技术水平的日益提升,电力系统的自动化程度也在不断的提升,因此配电系统也应该积极的提升线损管理的自动化水平。应该不断的提升现有负荷控制装置所具有的监测水平,在为新客户配备负荷控制装置的过程中,也要合理的考虑线损的降低问题。积极寻找多种远程抄表方式,渐渐的实现配变以及大用电量客户的在线监控与远程抄表,从而更有效的分析与统计线损。

4.2、技术方面的措施

1)配网电源改造配网电源主要指10kV配电变压器及具有10kV出线的开关站或者是变电站。如果负荷中心达到一定程度的负荷,就会新增开关站及变电站,负荷中心中引入电源,避免10kV配电线路的远距离传输。对于一些变电站来说,如果它的出线间隔有一定的裕度,可以对重过载的线路进行分流,或者是缩短其他线路的供电距离,这样可以降低电能的损耗。另外,在增加负荷密集地区的变压器数量,可以有效避免发生配变重过载,同时还可以缩短变压器的供电距离,降低电能耗损。

2)优化配电网网架结构合理的网架结构既要满足用户电能质量的要求,又要满足系统的运行约束,同时还要能够对10kV配电线路的供电半径进行合理控制。对其进行合理控制主要是指通过开关的操作,平衡不同线路的负荷,降低线损,提高供电企业的经济效益。电缆线路如果采用的接线模式为2-1,那么根据负荷的要求,在入网以后的接线模式应该转化为“3-1”或“4-1”,架空线路也要根据负荷的增长,由多分段双联络的方式转换成多分段多联络的方式。在配电网进行规划时,要采用相适应的负荷发展线径,避免转供电时出现线路“卡脖子”的现象。对于环网线路的潮流计算来说,要根据不同季节不同时期的负荷进行计算,确定最佳的环网线路开环点,平衡负荷,减少线损。

3)线路和配变改造线路和配变改造主要是依据导线的经济载流密度,更换重过载导线的截面,或者是条件允许时,利用原杆塔重新架设线路,利用现有资源充分降低电能耗损。更换高耗能变压器如S7系列及以下系列变压器,采用新型非晶合金节能配变或者是采用S13系列及以上系列变压器,从而可以有效降低配电变压器在运行时的耗损。配变的布点要遵循“小容量、密布点”的原则,布点合理,缩短配变的供电半径。

4)三相负荷不平衡调整

配电网和输电网的最主要的不同特征是三相负荷不平衡。配电变压器三相负荷的不平衡会对配电变压器的出力造成影响,会出现增加和变压器损耗及线路损耗增加的现象,同时还会对配电变压器的安全运行造成威胁。因此,要根据配变负荷的实际情况,调整割接三相负荷,确保变压器安全运行的同时也有助于降低损。另外,还要采取必要的措施,降低三相不平衡造成的损耗,如加强主干线三相及配变出口电流的监测,对不平衡的负荷及时进行调整,部分配电变压器由于不便频繁调整,可以通过在低压侧安装分相动态无功补偿装置的方式降低损耗。

结束语

在实际的工作当中,应该要根据当地配电网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制定出比较科学合理的节能改造的方案,电网的节能降损技术措施以及管理的措施应该要认真地落实,让配电网的线损能够达到比较合理的水平,最终才能够取得比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林海鹏.10kV配电网线损分析及降损措施[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4,10:144-145.

[2]施进平.降低配电网线损的技术性措施探讨[J].机电信息,2014,12:10-11.

[3]董晶晶,韩伟赛.浅谈降低配电网线损的措施[J].电子制作,2014,12:153-154.

[4]段靓. 配电网极限线损分析及降损措施优化[D].西安科技大学,2012.

[5]赵志刚. 降低配电网线损的技术措施[J]. 科技创新导报,2011,17:57+59.

上一篇:建筑工程电力接地与监理要点 下一篇:浅谈二氧化碳压缩机联锁系统安装调试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