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园艺术设计品位

时间:2022-10-26 02:34:40

城市公园艺术设计品位

中图分类号:[TU2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公园性质的确立和公园广泛的设立,是伴随着西方国家近代社会历史(主要指十八世纪末和十九世纪以来)而展开的,是近现代城市化及市民文化的产物。在封建中国,公园以舶来的概念和形式,于二十世纪初在某些对外开埠通商较早、城市化程度相对较高、社会自治性较强的大型城市中得以萌生。公园作为城市社区机能的组构而纳入整体规划,营造城市文化生态环境及公共景观艺术之载体,自然是一种较晚的自觉,而许多公园的历史沿革,起始于皇族显贵、官宦仕人或巨商豪贾的官苑、庄园和庭院。在现代,公园中的公系指财产归属及享用权的共有性,服务对象的公众性和空间性质与管理上的开放性;而园则是指具有预定规划和艺匠设计的空间领地。

在二十世纪中叶之后,欧美国家的城市化和工业化得到了空前的高速发展,城市空间肆意扩展蔓延,工矿生产与加工形态无尤其是后工业时代城市的人口、能源、交通、通讯及整体生态环境的重重压力与恶性发展趋向,使得自然生态、动植物群的多样性和人类千古历史文化类型的丰富和完整性遭到了毁灭性破坏,从而威胁到了人类自身的生存与可持续性的延展。与此同时,大都市中心部位和郊区部位的公园已远不足以起到明显改善和优化城市环境的功效,而只能有限地起着对城市社会追求高集中、高速度、高效率、高回报所带来的心身压抑和生存环境的侵害作有限的调节和抚慰。尽管如此,城市公园仍然或多或少地作为人们对失缺的自然景色或农耕时代的田园风光的祈求与象征性的回归之地。在都市街道、广场、社区中心已渐渐失去公共社交场所机能的情形之下,良好的公园亦成为市民聚会、公共交往、休闲娱乐和展开各种公益性文化活动的重要去处之一。尤其是在国际化强劲之际,东西方国家和地区的许多有识之士,在城市环境、综合实力的展示,城市间经济、文化地位的竞争和城市形象塑造方面,往往把公园景观特色及其人文艺术的内涵与城市历史文化传统和地方自然资源作某些富有创意的联系和发挥,以体现城市及社区的个性与风貌。因此,也可以说,当代公园不再是往昔单纯的园林师或园丁所创造的一片园林和绿地,而是应由诸如园林师、建筑师、规划师、景观设计师、艺术家等多种人才共同策划和实施的集自然环境因素和社会人文环境因素为一体的优雅而高尚的人居环境,并维护和赋予它作为自然和人类社会活动过程的印记。

由于不同国家间社会文化及经济实力,以及法规政策的诸多不同,对于类似公园这种公共事业的规划、投资和管理模式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然而有一点是应该确定的,也即原有公园和新建公园的基本价值取向和服务宗旨是最大可能地听取和了解城市社会特性、现况和长远的需求。在此前提下,亦可探索公园的产业化经营管理之道,但它绝不等同于一般企业或商业的规划、实施、推广及利润管理的旨意与方式。从表象上看,近十几年来国内许多公园出于市场意识,无论是为了公园自身景观特点的诉求,还是为了强调其市场区隔的需要,往往以国外经验中的类似主体性公园的形式登场,向社会推出诸如水上公园、森林公园、山地公园、河滨公园、植物公园、海洋公园等形式。除以自然景观特色为主要依托的诉求之外,也有以传统文化和现代人文意趣为主题的历史文化名园、皇家经典名苑,世界建筑景观公园、民族文化园、雕塑公园以及各种集休闲、娱乐、体育活动餐饮及文艺观赏为一体的综合性公园,使得公园的形态和主题定位多姿多彩。城市公园的内在品位往往见诸于蕴含在景观特色之中的、关于人的事与情的表述具体形态塑造的品格及其精神意味,这就是在公共文化领域中提倡弘扬和尊重人类的历史与经验。

公园的品位正是其景观的组构形式和精神内涵的永久魅力之所在。它的形成一方面是尽可能合理利用公园所在地的自然生态如地形、地貌、地质及地表植物、水系与周围环境元素等,营造出维护自然自身存在和过程化的景观空间,另一方面塑造和积累人类文化与自然生态交互作用而形成的镶嵌体人化的自然,以期在协调与整合不同时空及尺度上的自然生态圈与人类文化生态圈之相互关系上,显示出高度的合理性和情感智慧上的创造性。尤其是在一些具有一定历史的公园的改造和较大规模的新建过程中,为增进公园的人文内涵与艺术品位,通过整体的规划和认真筛选,设立一些具有公共精神和时代审美意义的公共建筑景观和公共艺术作品(诸如系列雕塑、水体、壁画、地景设计、永久性和短期陈设的装置艺术品和建筑小品等),并予以恒常的制度化管理与呵护,使市民在自然和艺术中得到修养和陶冶。在这方面,欧美诸国、日本、韩国和我国台湾省的有关成就和经验是值得我们借鉴的。从二十世纪中叶到二十世纪末,许多国家和地区,力主使艺术家和景观设计师参与城市公共空间的改造和重建工程,逐渐的从艺术界到市政规划部门及广大市民阶层认识到公园艺术与广场和街道的公共艺术景观一样,不再仅仅作为建筑和环境的装饰或点缀来对待,而作为公共文化及社区整体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加以雕塑和延续。当代欧美和日本的造园中明显做法是艺术造园与精心绿化并行,并强调为特定的公园环境及主题设计公共艺术作品,主张作品风格多元化,强调自身文化个性与国际视野的同在;同时要求公共艺术必须与公园的整个环境、周边的建筑形态及地缘历史背景对话,以免见物不见人的堆砌。

比如日本,在近现代的城市化过程中便十分注重公园的营造与管理。众所周知,仅在日本京都至今尚有上千家大大小小的开放性寺院和公共园林。以禅文化景观著称的京都龙安寺、清水寺、西芳寺等传统庭院式公园早已成为该城市的象征和荣耀。在仙台市也有二百余家大小公园,平均每位市民享有近五百平方米的公园面积,有森林之都的美誉,其间积累了大量的公共艺术作品,渐成仙台模式,推动着社区文化和城市整体环境的优化。另就日本东京的日比谷公园而言,可见典型的日式庭院景观,江户时代留下的古拙的城墙,在大片的花、灌木和丛林中竖立着各类主题石雕及艺术家设计的泥塑人像等多种公共艺术品,设有大型的露天阶梯形音乐广场、舞台、球场,并保持了公园的原有格局与历史性建筑体,使得传统与现代、自然与人文、休闲与健身得到了有机的融合。在其造园的风格韵味上,东西兼容、古今并举而自成一体,更有多处类似其神奈川县箱根雕塑森林公园那样一批养护自然生态并积累世界艺术精品的主题公园。

在这个高速发展的时代,国内的公园设计也面临着新的设计挑战和机遇,在中国古代园林设计的理念浸润之下,传承历史,结合现代设计手法,真正做出中国的文化韵味,使之在世界当代公园文化中拥有一席之地。

上一篇:底板卷材防水施工与质量控制 下一篇:工程造价管理在工程建设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