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绿色贸易壁垒的认识

时间:2022-10-26 01:36:37

对绿色贸易壁垒的认识

提要 绿色贸易壁垒属于非关税壁垒的一种,作为一种全新的贸易保护手段,已日益成为国际贸易中最隐蔽、最难跨越的贸易障碍之一。我们要理解其概念,探究其产生的原因,熟悉其各种表现形式,才能正确认识绿色贸易壁垒,把它和其他贸易壁垒区分开来。

关键词:绿色贸易壁垒;概念;表现形式

中图分类号:F7 文献标识码:A

一、绿色贸易壁垒的概念

绿色贸易壁垒也称环境贸易壁垒,是指在国际贸易领域,进口国以保护人类的健康和安全、动植物的生命和健康,保护生态和环境的名义,凭借经济、科技优势,通过立法制定严格、苛刻的环境技术标准和繁杂的动植物卫生检疫措施,以及利用国际社会已制定的多边环境保护条约中的贸易措施,对来自外国的产品或服务进行限制和制裁的一种手段,属于非关税壁垒的一种。

二、绿色贸易壁垒产生的原因

绿色贸易壁垒产生于20世纪八十年代后期,源于绿色贸易。绿色贸易是一把“双刃剑”,它一方面体现了消费者保护环境、维护健康等正当合理的要求;另一方面又可以成为某些国家推行新的贸易保护主义、阻止外国商品进口的“挡箭牌”,故被称为“绿色贸易壁垒”。WTO和关贸总协定(GATT)的宗旨是促进国际贸易的自由化,要求各国消除各种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作为WTO的成员,想限制进口,在关税壁垒中,除反补贴税、反倾销税之外,其他税种的作用已经很小了,以进口许可证、进口配额为代表的传统的非关税壁垒,也余地不大,所以用贸易与环境相结合的绿色贸易壁垒便应运而生,成为新贸易保护主义最好的“护身符”。如今,绿色贸易壁垒作为一种全新的贸易保护手段,已日益成为国际贸易中最隐蔽、最难跨越的贸易障碍之一,已逐步成为国际贸易政策措施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绿色贸易壁垒的表现形式

(一)绿色市场准入。绿色市场准入是绿色贸易壁垒的初级表现形式,主要是发达国家以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为名,对一些污染环境、危害人类及动植物健康的产品征收进口附加税(也称绿色关税)以限制其进口,甚至干脆禁止其进口。例如,1994年美国环保署对在美国九大城市销售的汽油制定了新的环境标准,规定汽油中硫、笨等有害物质的最高含量,国内生产的汽油可以逐步达到相关标准,但进口汽油必须在1995年1月1日规定生效时立即达标,否则禁止进口。

(二)绿色技术标准。发达国家基于自身生产能力水平和技术优势地位,以保护环境为名,通过立法手段制定严格的强制性环保技术标准,以限制国外不符合要求的产品进入本国市场。这些标准是根据发达国家的生产和技术水平制定的,对于发达国家来说可以很容易达到,但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在一定时期内是很难达到的。如欧盟近几年全面启动ISO14000环境管理认证机制,要求进入其成员国的产品必须获得该项认证。ISO14000系列标准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下的环境管理委员会(TC207)以欧盟的生态管理与审核法规(EMAS)及美国环境管理体系标准(BS7750)为基础,广泛吸收各国管理环境的经验而陆续起草、制定的。该标准对企业的清洁生产、产品生命周期、环境标志产品、企业环境管理体系加以审核,要求企业建立环境管理体系。由于TC207是由工业发达国家,同时也是执行高标准环境政策的国家组建的机构,其立足点与考虑范围都要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发展中国家企业要取得ISO14000体系认证将有很大困难。

(三)绿色环境标志。环境标志是一种印刷或粘贴在产品或其包装上的表明环境品质或特性的图形(用语或符号)。它是依据有关的环境法规和标准,由政府部门或由政府部门授权的认证机构检测、确认,并通过颁发认证标志和证书,表明该产品不但质量符合标准,而且在生产、使用和处理过程中符合环保要求,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均无损害。要进入实施环境标志国家的产品,必须首先提出申请,经过批准获得环境标志才能进入该国市场。1978年,德国率先推出“蓝色天使”计划,以一种画着蓝色天使的标签作为产品达到一定生态环境标准的标志。1988年加拿大、日本、美国也开始对产品进行环境认证,并颁发类似的环境标志。到目前为止,世界上已有50多个国家实行了绿色环境标志制度,标志涉及的产品范围越来越广。发达国家相互协调,承认彼此实施的环境标志制度,这犹如无形的层层屏障,使发展中国家的产品进入发达国家市场的步履维艰,严重影响发展中国家对外贸易的发展。

(四)绿色检验、检疫制度。乌拉圭回合谈判通过的《卫生与动植物卫生措施协议》和《检疫措施协定》规定:对动植物携带疾病的传播或者输入,对添加剂、污染物、饲料中导致疾病的有害物质的含量,成员国政府有权选择他认为合适的措施来保护其管辖范围内的人民、动植物的生命或健康。据此,许多国家建立了严格的动植物、食品检验、检疫制度。它们对食品的安全卫生指标十分敏感,尤其对农药残留、放射性残留、重金属含量的要求日趋严格。加之各国卫生检验、检疫制度的指标水平和检测方法不同,以及检验指标的设计存在灵活性,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发展中国家的出口贸易。

(五)绿色包装制度。绿色包装是指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无害,能节约资源、减少废气物,用后易于回收再用或再生、易于自然分解、不污染环境的包装,在发达国家广泛流行。目前,世界许多国家采取各种立法的形式来规范绿色包装的使用。如日本的《再利用法》、《新废弃物处理法》等;丹麦颁布法令,要求所有进口的啤酒、矿泉水、软饮料一律使用可再装的容器,否则拒绝进口。这些“绿色包装”法规,虽然有利于环境保护,但却为发达国家制造绿色贸易壁垒提供了可能。因为这些规定是按照西方发达国家的资源禀赋、消费偏好等因素制定的,发展中国家很难适应。绿色包装制度的严苛性大大增加了出口产品的成本,对发展中国家构成了贸易障碍。

(六)绿色补贴制度。为了保护环境和资源,有必要将环境和资源费用计在成本之内,使环境和资源成本内在化。发达国家将严重污染环境的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以降低环境成本,发展中国家的环境成本却因此提高。更为严重的是,发展中国家绝大部分企业本身无力承担治理环境污染的费用,政府有时给予一定的环境补贴。对此,发达国家以违反关贸总协定和世界贸易组织规定为理由,限制发展中国家产品进口。2001年初,美国就以环境保护补贴为由,对来自巴西的人造橡胶鞋和来自加拿大的速冻猪肉提出了反补贴。

(作者单位:九江学院商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王金南,夏友富,罗宏,葛察忠.绿色壁垒与国际贸易[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2.

[2]任建兰.基于全球化背景下的贸易与环境[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3]葛琪明.绿色贸易壁垒形成机制分析[J].现代管理科学,2006.9.

上一篇:构建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下一篇:财会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