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绿色环保低碳的理解范文

时间:2023-12-26 17:39:37

对绿色环保低碳的理解

对绿色环保低碳的理解篇1

关键词:绿色低碳;城市;规划;体现;交通;建筑

中图分类号: G322 文献标识码: A

我国经济发展正面临着高消耗和高碳排放的问题,制约了我国城市现代化建设。为应对生态危机和全球气候变暖,必须要将经济发展和生态优化紧密相连。我国正处于高速城市化发展进程中,需要探索绿色低碳城市化发展模式。该发展模式需顺应新生活方式、新能源、新产业革命的发展趋势,也要满足中国城市化当代特征。故此,绿色低碳城市设计和规划成为现代化城市发展的新趋势。

1.绿色低碳城市规划概念

绿色低碳城市是城市空间为载体,根据绿色低碳理念构建城市经济发展新方向和新模式。绿色低碳社会属于城市社会发展蓝图,是绿色低碳生活导向的城市。事实上,在现代城市规划综合应用中,常见的有绿色低碳社会理念、经济理念和生活理念。目前,中国城市快速发展阶段主要面临的问题是能源短缺和气候变暖。绿色低碳城市规划是从原本城市形态、建筑群体、发展模式出发,合理布置好城市交通、建设用地,综合解决世界气候变暖和能源短缺问题。绿色低碳城市规划是为了达到绿色低碳城市模式。

1.1绿色城市设计理念

受全球环境变化的影响,城市设计规划不仅仅是为了解决城镇环境问题,更多的考虑到了人和自然环境的问题。由此探索整体发展和环境优先的新型城市规划思想和方法。绿色城市设计,是在城市经济允许的条件下,重视人类居所和自然生态的协调性。加强自然环境保护,合理利用城市空间,完善城市的绿色基础设施。城市交通要提倡公共交通,尽量避免大量私家车的出行,加强城市功能的混合性。城市设计宏观层面上,一些占地不均匀或规划不合理的路段适当拆迁,尽量减少大型拆建的资源浪费。城市设计微观层面上,积极倡导绿色建筑,采用一些太阳能、风能等自然能源,使用节能材料,实现绿色城市规划。

1.2低碳城市规划理念

低碳城市规划是从城市最初形态、建筑布局、发展模式出发,其最终目标是构建低碳城市。通过规划城市交通、建设用地等基础设施,从而构建成低碳排放型、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形态。低碳城市规划理念的意义是,用低碳理念引导城市的合理规划,达到城市和自然和谐发展。城市规划布局可完善低碳城市几何空间结构,并替代一些高耗能、高排放的能源。以低碳理念和特征可以转变城市生活方式,而坚持可持续发展,人们的居住环境和自然整体便会互惠互生,形成低碳环保、经济高效的城市形态。

2.绿色低碳理念在城市规划编制中的体现

城市规划师要改变现有城市规划理论、理念和方法,把绿色低碳理念落实到实际生活内。从重视城市用地平衡转变为重视城市发展碳氧平衡。在城市发展策略和功能定位上,重视低碳规划策略和模式引入,更新城市规划指标体系和技术规范。城市规划编制的重点是空间规划,规划师要了解城市空间使用模式的优化方式,减少城市建筑和交通的碳排放量。并构建城市的新型节能环保建筑群。

2.1城市规划布局

2.1.1城市空间结构的规划

城市空间结构规划,要重点解决城市人口密度和紧凑型城市空间结构布局的矛盾。一方面要制止城区的摊饼式膨胀,对高密度人口进行疏散,减弱城市热岛效应。另一方面要实施控制型的紧凑疏解,推动公共交通走廊型城区的空间方式扩展,新的规划布置于公共交通纽带。根据城市发展的速度,走廊方向开展分时序和分段的规划发展,满足人口增长中的不确定需要。城市整体结构形态方面,要对比、评估和分析各种空间布局的碳排放量,获得不一样的绿色低碳建设理论,并对比选择最优化的城市空间结构方案。比如,城市中的居民区、功能区、CBD新区、产业园区规划和设计,建设布局有较大差异。具体实施应当注意具体可行性。积极向居民区人们宣传低碳生活与消费理念,并构建高效节能的居民区基础设施;CBD新区规划中,组织不同功能的建筑和用地布局,对规划布局的绿色碳汇、能源集中供给进行优化;产业园区规划要分析不同的产业布局能源损耗,提升废物能源再生利用率。

2.1.2城市交通系统的规划

城市交通是城市物流、人流、信息流的重要载体。城市经济活动离不开城市交通。城市交通的良性循环能够实现城市功能,促进社会和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交通系统规划,以绿色低碳环保理念为原则,实现交通系统内部效益性和协调性。

2.1.2.1内部优化

在城市交通系统的内部优化中,要减少交通能源的消耗,规划好公共交通系统。比如,根据城市规模规划城市的快速轨道交通,减少城市交通拥堵。发展高效率、高品质、低成本、低污染、低能耗的快速公交系统,从而牵引绿色低碳的交通格局。此外,要积极发展环保型的交通工具,开发研制小排量、新能源的公交。解决能源浪费、占据过多城市用路、尾气污染问题。

2.1.2.2外部协调

城市规划要协调好交通容量和城市开发强度的关系,以交通系统规划来支撑城区的土地规划。重点研究交通规划外部的规划模式和需求,道路规划建设注重环境的影响。考虑和城市规划相关的要素,以此实现城市交通绿色出行。倡导全民参与,以绿色低碳宣传提高全民的交通素质水平。重点培养全民的绿色交通消费意识,构建有节制的交通理念。

2.1.3城市土地规划

城市土地规划方面,需探索不同的组合形式,制定出城市土地的开发强度和用地性质。根据紧凑型城市的空间规划理念,应当以小混合、大分区的原则构建多功能混合土地使用模式,尽量减少资源利用率,实现绿色低碳的目标。为了减少城市总体规划功能分区致使的功能区资源浪费和用途单一现象,应当按照原则规划土地,改变传统的功能分区僵化布局。

城市化进程需要大量的建设用地。但城市中心用地价格较高,且建造完毕,故此需要征用适量的耕地。规划师要处理好农业用地、工业用地和城市化用地关系,并提出节地的目标。城市高层住宅要保证前后建筑间距大于30m、侧向间距大于13m,满足日照时数。规划师在城市土地规划时,要对高层建筑进行日照验算。城市高层住宅小区应构建较多的地下车库、商场、餐饮,实现节地。城市中有些复杂的山地、坡地要合理处置填方,保证土石方的平衡,确保场地规划用地的经济合理。

2.1.4绿地系统的规划

城市生态系统中的绿地系统,不但能够塑造一人的城市形象,而且能够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在低碳城市建设中,绿地系统可吸收二氧化碳。减缓热岛效应来调节城市气候,减少碳排放量是随意性的,没有进行总体把握。构建低碳城市,不仅要保证绿地的数量,而且要保证绿地的质量。在城市绿地布局中实现面、线、点的绿地结合,构成均匀分布的绿色网络。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改善城市绿地环境,降低碳排放量。

2.2绿色低碳技术

2.2.1节能型建筑的设计

随着城市建筑高度的不断增加,建筑风环境问题逐渐受社会大众重视。建筑高度增加,高层建筑室内外环境问题较为严重。由于建筑风环境关系到了行人的舒适度和安全,许多城市制定了专门法规去监督和管理住宅小区建筑风环境的问题。大型工程项目要开展风环境强制性评估,以司法和行政手段控制城市中的不良建筑风环境。住宅小区的室外风环境较差,夏季可能会影响到室内外通风顺畅,加大了室内空调负荷。在冬季会因为建筑结构的渗透要进行能耗采暖。设计出良好建筑风环境,能够降低建筑能耗。城市广场、街道,规划师可改变建筑物外形和布局情况,杜绝不良风环境根源。或者可以增加格栅、挡墙,种植一些乔木,改变建筑风环境的风向,保证高楼后花园和广场洁净度。

除了建筑风环境问题,还有建筑朝向问题。建筑物朝向会影响到建筑物的空气渗透热量、冬季太阳辐射和夏季通风降温。其他朝向相同时,东西向板多层住宅建筑传热耗热比南北要高出5%,这就会增加室内空调损耗与遮阳成本。以节能角度出发,建筑物总平面的设计和布置便于夏季通风和冬季日照。建筑朝向应当采取南北或者偏近南北,房间东西向易被夏季日晒。

2.2.2推广应用绿色低碳能源

要对原有能源结构进行更新,开发和利用城市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我国城市中使用的石化能源主要是煤,其次是石油和天然气。但是,煤炭的含碳量最高。我国城市应当提倡使用风能、太阳能、核能、水能等无碳能源,并规划好山谷地块的能源系统试点。以冷、电、热三联供技术完成能源梯级利用,提升能源综合利用效率。以绿色低碳城市规划分析,支持无碳能源和绿色低碳,能够促进城市能源供应多样化,积极处理好无碳能源和高热值碳密集能源协调的关系。这也是绿色低碳城市规划的主要技术路线。清洁生产和绿色低碳技术是绿色低碳经济的主要形式。清洁生产是在开采资源、产品生产、废料使用过程中,尽量限制高碳能源的使用,减少一氧化碳和污染气体的排放。以保护湿地、植树造林、集约利用土地和提升城市绿化的方式,构建绿化低碳型城市。

3.绿色低碳城市的未来发展规划

3.1加强绿色低碳城市建筑建造的全程监管

需在绿色低碳城市的规划、审图、设计、施工、监理、竣工验收等环节加强监管,使用城市当地材料,并划定建筑材料运输范围,减少材料运输能源消耗。根据城市自身的特点,合理使用风能、太阳能、沼气或地热能,最大效率的利用当地能源和资源,实现绿色低碳城市是发展要求。

3.2规划符合我国国情的绿色低碳城市

我国绿色低碳城市基础差、起步晚、工程实践较少,还属于生态经济起步阶段,经济发展程度比不上西方发达国家。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技术和标准处在研究阶段,在制定标准时要重视中国实际情况。绿色低碳建筑,需开发和研究控制碳含量的措施和计量碳含量的技术。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选择绿色生态的建筑材料、设施,构建新型的绿色低碳建筑。例如,我国杭州市在规划绿色低碳城市时,推行“六位一体”理念,即建筑、交通、低碳经济、环境、社会和生活。而厦门市低碳城市规划重视空间布局,推行交通和建筑节能降碳,并发展交通、建筑低碳模式。

3.3加强材料开发和技术研究

城市的碳排放主要在交通、建筑和日用方面。而我国绿色建筑的建造设备和技术较为缺乏,需组织科技力量研究绿色建筑的关键技术。同时,要开发出具备自主知识产权,并满足绿色低碳的交通工具。将发达国家这方面的成熟经验和技术,结合我国国情进行创新和发展,以最低成本加快绿色低碳城市的发展进程。

3.4探索有效化的绿色低碳城市管理模式

我国绿色低碳城市规划的内容较多,以能耗部门进行划分,有建筑、工业、农林、能源和交通部门。我国绿色低碳城市管理是经济发展的途径和质量,要求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基础上减少碳排放量。绿色低碳城市管理需要政府和市场两种因素的共同管理。开发商申报绿色建设的设想和方案,再由政府主管部门审查和备案。由具备资质的监督机构监督项目建设过程,以项目在规划、设计、施工中的情况综合评价项目绿色低碳性能。同时,评价结果是市场选择的依据,开发商需通过对应信息下市场和政府优惠政策获得相应的投资回报。

结束语:

绿色低碳城市规划是复杂的、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在优化空间结构规划、城市交通规划、土地规划时,要求各部门和各行业的积极配合和通力协调。以城市绿色低碳理论、经验支持,可实现合理的城市规划。绿色低碳城市规划要改变传统规划方式,解决所面临的技术难题。低碳城市是充满生机的个体,它和城市建设、低碳技术相互作用,产生联系,既是可持续性城市建设的鼓励,也是城市规划在新环境条件中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王富华.论绿色城市设计与低碳城市规划[J].建材与装饰,2012,(35).

[2]王建国,王兴平.绿色城市设计与低碳城市规划——新型城市化下的趋势[J].城市规划,2011,(2).

[3]刘秀华,陶丽霞.浅谈“时尚”的绿色•低碳[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12).

[4]曾伟东.现代城市化下的低碳城市规划设计探讨[J].农家科技(下旬刊),2013,(4).

[5]谢世雄,李艳兵,徐娟.基于绿色低碳理念的长株潭绿道规划体系构建[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5).

[6]尚鹏,董衍菲.绿色低碳建筑的政策引导及发展趋势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34).

对绿色环保低碳的理解篇2

【关键词】居住建筑;优化设计;低碳节能;初步探索

0.引言

随着城市建筑不断的发展,环保理念的提出,城市建设中对于居住建筑的设计过程中应该引入绿色、低碳、节能的理念,这样既能减少气体的排放,也贯彻了国家的政策。对居住区进行一系列的改变,继而影响居民的行为模式。提倡居住建筑优化设计环保理念,并且有效的实施,能够减少居住建筑建设过程中对资源的浪费以及对环境的污染,推动绿色、低碳、节能、环保型社会的建设发展。

1. 居住建筑设计中绿色、低碳、节能理念的初步探索

1.1绿色建筑理念初步探索

对于绿色建筑的设计,很多设计师都缺乏绿色建筑规划的专业知识,并不能系统的、标准的来进行设计,这样设计出来的建筑的绿色效应自然是得不到保障的。对绿色建筑的一个完整的步骤首先应该是从市场调查开始的,由于市场经济的不断改革,所有的生产设计都应该以市场的需求为主要目标,根据市场的需求来进行设计。

1.2低碳建筑理念的初步探索

在环保的大背景下,社会居住建筑的设计都是有着一种理念在里面的,如低碳建筑,低碳交通,低碳的生活方式,以及低碳环保。以此为基础概念设计的居住建筑是符合现如今的发展现状的。目前大家都知道,在生活方面,采取低碳生活方式,如买东西尽量不用塑料袋,用自己的布袋子,不乱丢和焚烧垃圾等。在出行方面,尽量坐公共交通或者骑车步行上班做到不开车,减少碳的排放量。在建设上,采用比较绿色健康的建筑材料,污染排放小。在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上也提高了居住的环境。

1.3节能理念的初步探索

节能减排的重要的手段就是开发利用可再生资源。太阳能是一种可再生的取之不尽的能源,并且非常清洁,为了减少我国不可再生能源的消耗,就要充分利用可再生资源。在绿色建筑中运用太阳能不但可以很大程度上减少对能源的消耗,并且还可以使环境污染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

2. 居住建筑优化设计的必要性

随着城市的发展,在居住建筑设计的过程中,不光要考虑方位,区位因素,还要在设计中添加低碳、绿色和节能的元素。居住建筑的设计应与时俱进的,随着低碳、节能理念的兴起,设计中对于建筑材料的选择,除了考虑材料本身的质量和结构,还应该考虑绿色、低碳性。为了能够在住宅建筑施工的期间内,最大限度的减少资源的浪费,能源的消耗,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对居住建筑的优化设计是很有必要的。在规划设计建设一个居住区时,绿化是必须要考虑的问题,也要体现低碳的理念。比如,在建造花坛上,就地取材利用现有的环境资源,减少土方的运输和植物的搬运,减少能源消耗还有降低污染。再比如根据小区所在的区域进行适宜的植被来进行绿化,绿被面积的扩大,也有利于居民的身心健康。

3. 居住建筑中优化设计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1加强领导,注重居住建筑优化设计

目前,我国居住建筑中,在设计团队的领导体系还不够完善,对于居住建筑的设计的优化方案还不够具体,在居住建筑方案的设计中还是存在着许多不规范的情况,使得技术质量不能很好的提升,制约了居住建筑设计工作的发展,低碳、节能的理念不能有效的进行下去。通过加强对居住建筑的领导,对居住建筑方案设计进行规划,制定相应的领导体系。对居住建筑方案的设计上要体现绿色、节能、低碳。通过加强设计、建设部门和住户之间的关系,了解住户的实际需求,更好的对居住建筑进行优化。居住建筑的设计团队,要对最新的居住建筑发展动态和居住建筑技术信息进行了解,对相关的研发资金进行科学合理的配置,促进居住建筑方案的设计和研发能够发挥最大的作用,实现居住建筑的绿色、低碳、节能的目标。

3.2加强设计人员环保意识

许多的居住建筑设计人员在设计的过程中,还停留在技术层面上,对于设计低碳、节能、绿色环保的理念比较薄弱。盲目强调社区连片建设,突出物质环境的营造。对于低碳、绿色的建筑需要采用整体化的思想建造,从整体上对小区进行规划设计,对于一些单体的建筑设计上要对环境的控制系统中的一些细节问题做出恰当的处理。建筑企业加强对设计人员的环保意识,开展相关的活动,让设计人员能够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对居住建筑进行规划设计时,根据住宅环境里面的声、光、电、热、风等诸多的要素进行一定的排列组合,加入环保的元素。湛江地标海东广场设计中,根据规划的用地面积,对地下室、户型进行优化设计,增加环保理念,更好的促进建筑企业的发展,实现建设节能环保目标。

3.3对设计方案进行有效审核

目前,建筑企业在居住建筑的建造中,对设计方案没有一个有效的审核,导致居住建筑不符合当前的评定标准,造成相关的问题出现。因此需要加强对设计方案的有效审核,避免相关的问题产生。根据居住建筑的区域进行划分,合理的采用不同的设计方案。如湛江南国豪苑三期设计中, 加强对初步方案图的审核,湛江鼎能东盟成首期设计中,对总图规划、平面图进行审核,制定相关的优化设计方案,按照实际情况对其进行有效的设计,体现绿色、低碳和环保的主题,推动居住建筑设计工作更好的发展。

3.4加强监督管理

在相关的政策上缺少法律的支持,居民建筑环保理念被忽视。政府可以采取相应的手段,来促进居住建筑优化设计的发展。一、加大对居住建筑的财政预算,大力研发居住建筑环保、节能的技术与方法。二、对相关的建筑企业采取一定的鼓励的政策,促进居住建筑更好的优化设计。建筑企业自身应该加强对技术的研发与创新,加强对设计团队的监督管理,确保居住建筑能够进行合理的优化,推动社会的环保工作的进行,为节能环保贡献一份力。

4. 结语

综上所述,加强对居住建筑的优化设计是很有必要的,通过加强领导,注重居住建筑优化设计;加强设计人员环保意识;对设计方案进行有效审核;加强监督管理能够减少居住建筑建设过程对资源的浪费以及对环境的污染,推动低碳、节能、环保型社会的建设发展。西方国家在对居住建筑的设计中注重科学研究和技术研发,给现代的居住建设设计带来了全新的观念,坚持未来的居住建筑设计以绿色、低碳、环保的设计理念,能够减少居住建筑设计给环境带来的污染,促进城市建设工程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艳君. 对低碳节能建筑设计理念的几点思考[J]. 现代装饰(理论),2013,01:12.

[2]刘启波,王玲,田静峰. 住宅建筑优化设计方案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J]. 基建优化,1998,04:16-20+50.

[3]陶然. 建筑节能与建筑优化设计浅谈[J]. 中国科技信息,2007,13:33-34.

[4]龙涛江. 探讨低碳节能理念下的建筑设计方法与技术[J]. 现代装饰(理论),2014,05:183.

[5]周嫱. 绿色建筑理念融入的建筑学专业知识体系框架整合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4.

对绿色环保低碳的理解篇3

关键词:节能低碳;绿色建筑;经济效益

引言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建筑产业与房地产领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其经济效益有目共睹。伴随着工业、农业和商业的崛起,建筑业也逐渐成为了我国的支柱型产业。但是,建筑业在发展进程中,依旧保持着传统设计理念和建筑风格,存在着高消耗、高投入、低效率、高排放及不符合自然环境需求等特点,过于粗放型的发展,同时也给环境带来了污染。节能低碳时代,建筑业的高碳性增长方式,对于自然环境的发展与保护十分不利,是导致温室气体大量出现的根本原因。在此背景下,绿色建筑理念应运而生,《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也正式出台。

所谓绿色建筑,即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可以达成最佳的节能、节水与节材目标,减少污染保护环境,能够为人们提供高效、健康、和谐自自然的建筑。在进入到新世纪以来,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节能低碳的理念随之而来,为了更好的延续人类的文明,人们需要不断的减少温室气体,避免自然气候的恶化。节能低碳理念之下,对绿色建筑的经济效益进行分析,存在着理论和现实的双重意义。

一、低碳理念与绿色建筑概要

所谓低碳理念,即在全球变暖和温室效益的问题不断加剧情况下,人们所希望追求的“低碳、节能、环保”生活理念。在节能低碳理念深入人心的背景下,“低碳”理念会影响到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生活习惯、工作方式与社会经济发展情况等等。低碳的根本,在于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尤其是碳类的排放,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资源代替现有的不断减少的传统能源,推动市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绿色建筑的概念,就是从低碳理念中衍生而来,是基于这种理念之下的新生事物。

顾名思义,绿色建筑与传统建筑的最大差别,主要体现在“绿色”二字。所谓绿色,强调的是基于自然、和谐的环境基础。绿色建筑的概念,即在建筑的寿命周期内,可以崇恩的节约各种能源和资源,包括水资源、土地资源和建筑材料资源等等,通过更多的使用自然资源,包括风能、光能和生物能量等新能源,减少建筑过程中所产生的大量有害物质排放,避免或减少在人类文明的快速发展进程中,对自然生态环境所造成的恶劣影响。从全寿命周期费用而言,绿色建筑的费用涵盖能源费用、非能源运营费用、拆迁费用以及投资维护费用等等。从生产要素而言,主要包括运营方式、材料含能、建筑耗能及建筑后期等等。建筑中能量的部分输入,即建筑材料含能。在高含能材料的使用下,可以降低建筑的维护费用,同时提高材料的循环利用率与较高的使用效率。所以在绿色建筑的全周期寿命中,更多的去选择优质的材料,降低建筑中的能源消耗,提高有效的利用率,迎合节能低碳的发展理念。

绿色建筑的节能发展,需要通过整体和细节的全面考量与设计,在有机的组合之下,选择最佳的运营方式与建筑耗能情况,例如照明节能方案或制冷节约能源方案等等。当然,建筑除了前期的设计施工之外,还需要做好后期处理工作,即在技术过时或材料功能不足需要更换废弃的情况下,需要及时的采取有效措施,在结合最初设计理念的情况下,利用现代化的先进技术更多的为建筑增加适用性与寿命,节约后期处理成本。

二、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

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市场经济飞速发展,尤其在房地产领域与建筑领域,更是在城乡一体化的发展理念下,取得了突飞猛进的成果。然而,纵观我国传统建筑与现代城市中所出现了大量建筑物,大都属于高耗能建筑,其主要特点在于投资大、耗能多、高排放与低效率。这些建筑物通过以较高的碳排放量,换取了大量的回报,与此同时,也占据了全国温室气体排放量的25%。尤其是在我国北方的冬季,采暖的需求使得东北地区的碳排放量远远超过了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甚至达到数倍之多。想要改变现状,营销和谐社会,除了需要从人文角度入手之外,更要从方方面面入手,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计划刻不容缓。

虽然,我国目前的绿色建筑不多,但是这种节能低碳理念下的绿色建筑概念,已经成为了潮流发展的必然趋势,获得了很多消费者与设计师的关注与认可。当然,对于绿色建筑的认知,有些人还存在着一些误解。例如在一些建筑小区中,宣传文案以绿色植被的多少来定义绿色建筑的本质,显然是曲解了绿色建筑的含义,同时也低估了消费者的审美需求。真正意义上的绿色建筑,不仅要具备绿色的植被,与自然形成和谐的关系,同时也要在能源的消耗与使用方面,做到与时俱进。

绿色建筑的发展已经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一股浪潮,对于国内的建筑企业和居民而言,无论是从经济利益角度还是从生活舒适角度,都应该追求绿色建筑的可持续发展,开拓行业发展前景的同时,为居民打造一个温暖、健康、绿色的“家”。

三、碳排放交易下CO2减排价值

在全球号召节能低碳发展的理念之下,碳排放交易应运而生,其始于经济学家的排污权交易概念,在目前的欧美地区非常的流行。从一般角度而言,碳排放交易做法,就是政府通过评估一个区域内的满足低碳需求最大碳排放量,然后将其设定为多个份额,每一块份额对应着一个碳排放的权限。根据市场的招投标与拍卖方式,政府会将之前分好的碳排放权限出让给企业或碳排放者,并且在二级市场进行交易。这种交易模式的根本,是有效的融合绿色发展的可持续化目标与经济利益,可以有效的推动企业的激励性、环保性发展,是一种双赢模式的交易。

作为当前国际碳交易机制之一,清洁发展机制对于碳减排与绿色建筑所实现的碳减排价值,存在着参考性的价格评估。时下,欧洲的CO2减排价值一般在8到12欧元/吨价值区间,伴随着市场环境、谈判情况与项目的差异,这个价值存在着波动性与不同表现。客观而言,CO2减排价值与碳排放交易将是从企业角度,最好平价绿色建筑经济效益的关键性内容,有利于更好的计算出投资效益比例,更明确绿色建筑所作出的环境效益。

四、低碳理念下绿色建筑的经济效益分析

“节能、低碳、环保”理念下,绿色建筑的经济效益,往往是传统建筑的经济增加值与碳排放减少效益的和值表现。简单来说,就是要利用无对比法,来衡量绿色建筑在使用了绿色科技之后的经济效益,通过适合的经济评价参数与指标选择,即可横向的去对比没有采用绿色低碳技术的建筑的经济效益。期间,可以使用市场价值法来衡量建筑物的经济效益,就是用绿色技术的经济效益与没有使用绿色技术的经济效益进行差额计算,将其作为环境价值的计算方式。

节能低碳理念下的绿色建筑经济费用,主要涵盖一次性投资费用、委托人成本、运营费用以及残值,环境损失价值等等,包括直接费用与间接费用两个方面。从效益角度而言,绿色建筑的直接效益主要指绿化面积、价值回收与资源利用等。基于节能低碳理念,绿色建筑的直接效益可用于先进技术的使用,而后计算节约的能源与资源之和。绿色建筑的间接效益,主要体现于积极向上的生活环境与为社会其他成员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一方面包括对人体健康有益的环境改造,另一方面是对空气净化由于氧气排放的效益计算。衡量间接效益,可以采用替代市场法与机会成本法。后者是指在绿色建筑开发阶段,为了确保未来环境效益所得的净效益值;前者是指借助周边地区房产及其他商品服务市场的信息,透过见解的评估环境质量变化,而得出最终所得的变化损益结果。

绿色建筑的设计与发展,将为现代和谐社会的进步提供良好的环境基础。在经济效益获得稳定发展的同时,绿色建筑更符合了现代人的生活需求。在近期中国房地产市场低迷的情况下,各个开放商可以尝试性的认知并接触绿色建筑,推动其发展壮大,为消费者谋求更多福利。

五、结论

综上所述,通过明确节能低碳理念与绿色建筑的概念,并在分析绿色建筑经济效益的同时,引入碳排放交易机制与碳排放交易理念,本文从多元化的角度出发,对绿色建筑的经济效益进行了综合性的评价与分析。目前,我国在绿色建筑的发展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并没有重视相关技术领域的革新与发展。而在当前市场背景下,应该及时的意识到我国房地产市场的波动。通过分析绿色建筑的经济效益,可以看出在绿色建筑的发展过程中,采用新的、现代化的建筑方式,往往可以大大提升绿色建筑的真正价值。通过价值计算的方式,可以拓宽绿色建筑收益的正确评价道路,同岁也有利于更广泛的推广绿色建筑,使其在碳城市的发展与建设中,发挥积极的引导作用。与此同时,在发展中国绿色建筑建设推动城乡一体化的同时,还要考量能源消耗所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通过更有针对性的分析与研究,去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参考文献:

[1]张笑. 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的经济与环境效益分析[D].青岛理工大学,2014.

[2]蒋忠成. 论结合低碳理念对绿色建筑的经济效益分析[J]. 现代经济信息,2013,06:149.

[3]杨燕,吴小翔,韦保仁,惠善康. 绿色建筑节能环境效益分析――以苏州市为例[J]. 江苏建筑,2014,01:103-106.

对绿色环保低碳的理解篇4

当前我国政府非常重视发展低碳经济,减少碳排放量,推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了缓解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环境污染,促进我国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在低碳经济环境下,我国企业应该积极实行绿色营销。低碳经济强调可持续发展、绿色发展,通过开发新能源、创新制度和技术以及产业转型等方式,尽可能的减少生产过程中能源的消耗量和污染的排放量,尽量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也提高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对于人类来说属于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巨大创新,企业在低碳经济的背景下实施绿色营销策略属于满足产业自身发展诉求、缓解全球经济环境压力和适应时展需要的必由之路。本文结合笔者的实际工作经验,对低碳经济环境下的绿色营销策略进行了探讨,旨在进一步促进我国的产业转型和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低碳经济;企业;绿色营销

要积极发展低碳经济,就必须对原有的经济发展模式进行调整,绝不能走先粗放后集约、先发展后治理的老路。低碳经济是一种健康、环保的经济发展方式,实行低碳经济也有利于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改善,因此其是一种具有较强可持续性的经济。企业要适应低碳经济环境,就应该积极开展绿色营销,然而绿色营销在我国还未得到广泛的推行,主要表现为尚未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绿色消费需求,企业也没有将绿色营销的理念建立起来,一些企业在实际的销售过程中仍然片面地看重眼前利益,再加上我国本身不健全的法制,因此使得我国企业的绿色营销之路仍然存在着较多的阻碍。

一、企业实施绿色营销的重要意义

(一)绿色营销是适应低碳经济的营销方式全球气候变暖已经成为了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一个重大威胁,根据联合国的相关调查,造成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就是温室气体的过量排放,例如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氨等等。所以,严格控制碳排放量、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已经变成了全球的共识。在这一背景下,世界各国都在努力的遵照和探索降低碳排放量的方法。我国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于2009年通过一项决议:与2005年我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相比,到2020年要达到40%至45%的下降幅度。要实现这一目标,对二氧化碳对排放量进行控制,就必须改变企业的经营、管理和销售模式。因此企业积极推行绿色营销除了能够积极地回应国际社会倡导的节能减排和我国制定的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的目标,还能够在经营和销售的过程中植入低排放的环保措施,从而更加有效地保护环境,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并且将降耗的公众形象树立起来。

(二)绿色营销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方式为了争夺有限的市场资源,现阶段我国各个企业都开始积极地参与到市场竞争中,而在我国加入WTO之后,国际上的很多企业也纷纷地参与到了国内市场的争夺战之中,这样就导致我国很多企业在竞争中变得越来越被动。我国企业面对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大多数企业都开始进入到了微利时期,企业必须对企业的经营和销售成本进行严格控制,不断地开源节流。现在企业经营的中心任务就是在使客户需求得到不断满足的同时,提升自身的经济效益。为了提升自身的经济效益,提高经营利润,企业必须做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首先,对自身的经营渠道进行大力拓展,全面地增加收入;其次,有效地控制企业的经营成本。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成本费用属于一项直接和可控的因素,在企业具有同等收入的情况下,其经济效益与成本费用成反比。在企业的日常经营中能源消耗属于一项非常重大的支出,如果企业立足于低碳经济的理念,大力推行绿色营销策略,能够确保企业实现节能减排,最终进一步实现开源节流的目标。

二、低碳经济环境下的绿色营销存在的问题

(一)政府缺乏必要的宏观管理尽管我国政府大力强调低碳经济和绿色营销,但是推行绿色营销仍然需要政府的宏观调控。由于政府缺乏必要的绿色营销宏观调控,没有对企业进行有效地鼓励,再加上不完善的法律体系,导致企业面临着市场进入和流通困难、市场秩序混乱和绿色产品标准模糊等一系列的问题。

(二)企业自身淡薄的环保意识在具体的营销过程中,我国很多企业仍然在采用传统的营销模式,片面地关注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在实施绿色营销的过程中具有较低的积极性。由于企业自身淡薄的环保意识,在经营中没有重视环境保护的作用,目光短浅,急功近利,最终导致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受到了严重阻碍。

(三)消费者淡薄的绿色消费意识由于我国消费者普遍缺乏绿色产品消费意识,因此直接导致我国市场中的绿色消费需求不足,很多消费者并没有深入地了解什么是绿色产品,也没有在消费预算中纳入绿色产品,在具体的消费过程中存在着绿色消费需求不足、消费随意性过大等一系列的问题,全社会性绿色消费需求在我国并未真正形成。尤其是一些消费者只是从卫生和安全两个方面关注绿色产品,并没有充分地认识到人们身体健康与环保之间的密切关系、环境保护的重要作用,一些消费者只关心自己不要受到环境污染的影响,却没有形成主动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适应低碳经济环境,实施绿色营销的具体措施

(一)以低碳为目标,优化绿色营销组合①在进行产品设计和产品生产时,企业都应该以低碳、环保为准则,打造绿色产品。绿色产品指的是企业所生产的产品的全部生命周期都应该与环保要求相适应,尽量做到环境无害,或者尽量减少产品生命周期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不断提高产品设计、生产、销售、使用和报废过程中的资源利用率,降低能源消耗量。在产品策略方面,企业必须做好调查和研究,对低碳消费市场进行实际考察,依据低碳消费市场的相关信息为根据积极的研发提升效率、避免资源浪费、降低环境污染的环保技术或者低碳产品。②企业要充分利用政府的扶持政策和循环经济严格控制企业的研发费用和产品成本。企业要对消费者的绿色消费心理进行调查,例如消费者对低碳产品的认知水平和感兴趣程度,低碳产品的市场需求和生产成本之间的关系等等,以此为依据进行定价。要对人们崇尚自然、求异、求新的心理进行考虑,合理地评价消费者的“察觉价值”,从而制定价格。企业应该认识到绿色产品的价格不仅关系到其品质的提升和环保费用的支出,还与消费者对该产品的理解程度有直接的关系。在工业比较发达的国家,消费者对于绿色产品的价格较高的情况是可以接受的,然而我国消费者具有普遍较弱的绿色意识,所以政府应该积极的扶持企业,使绿色产品的价格变得更加合理。③在具体的销售策略方面,企业要依据产品的属性和自身的实力,从而将集团产品的分销渠道网络建立起来。同时,企业要在营销的过程中不断的强化渠道成员的集团意识,充分地做好回收使用产品包装物的工作,要加大开发网络渠道等短渠道的力度,缩短渠道的流通环节,通过对各项新技术的利用有效地控制物流成本和流通费用,从而将价值让渡给消费者。

(二)走绿色营销之路,树立企业形象传统企业都是将以获益为中心作为自身的营销理念,并没有充分地关注生态环境的恶化,也没有理性地认识到全球资源枯竭的现状,因此其生产经营活动加剧了生态环境的持续恶化。这就要求企业应该树立全新的绿色营销理念,将绿色文化、环保文化作为企业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具体的生产经营过程中要形成完善的绿色管理体系,大力研发绿色产品,通过绿色企业的形象拓展市场、吸引消费者。

(三)建立健全产品可回收体系以可回收原则为依据,企业应该对产品进行科学的设计,在设计时还要充分考虑产品各零部件和材料是否能够回收处理,是否具有一定的回收价值和可能性,以此为方向选择材料和零部件,尽量提高资源的回收利用率,同时也减少回收过程中的二次污染。要采用可回收材料制造产品,尽可能地采用同一种材料制作零部件,要将可回收标志和材料名称标明在可回收零部件上。对于个别含有有毒物质的零部件,为了避免回收过程中造成污染,必须对其进行密封设计。

(四)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与监督管理职能政府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宏观调控与监督管理职能,不断完善相关的管理条例,建立完善的绿色产品行政管理机构,进行专事专管,对各种造假行为予以大力打击,从而使绿色营销市场具有良好的市场秩序。政府还要出台各种优惠政策,大力扶持推行绿色营销的企业,通过相应的法律和政策做好对企业的监管工作,从而对企业的绿色营销起到有力的支持作用。与此同时,政府要使税收的作用充分地发挥出来,利用其对企业的行为进行规范,比如征收排污权交易税、包装税、环境税等;与此同时,立法部门和执法部门都要大力推进环境立法和执法工作,对于企业营销活动中的一些负外部性,必须进行严格的控制,推动企业对传统的营销模式进行改进,促使企业提高对绿色营销模式的重视。政府与企业之间应该加强合作,在政府采购和消费行为中都要向绿色产品倾斜,做好引导和示范工作。

四、结语

在低碳经济环境下,企业大力推行绿色营销,能够有效的降低自身的生产成本,提升品牌的市场竞争力,并且建立绿色的企业文化。为此企业必须要,快转变自身的经营理念,采取有效的措施降低产品生产、销售和税收中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使消费者的绿色消费需求得到充分的满足。同时政府还应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体系,对企业的绿色营销进行大力扶持,最终确保我国社会经济能够实现健康、快速和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周文倩,鱼文英.浅析延边酒店业绿色营销现状及对策[J].经营管理者.2015(02)

[2]俞博文.绿色营销与可持续发展探析[J].当代经济.2016(04)

[3]张凯波,陈雅婷.低碳时代下杭州房地产绿色营销策略研究[J].智富时代.2016(02)

[4]刘芳宁.国际绿色营销——我国企业进占国际市场战略选择[J].商业故事.2015(18)

[5]张茂磊,郑英群.浅谈对我国绿色营销的几点思考[J].山东煤炭科技.2010(02)

[6]倪龙松.煤炭企业绿色营销模式探析[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02)

[7]刘宇涵.论我国企业绿色营销的发展战略[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08(01)

对绿色环保低碳的理解篇5

低碳经济是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的主导力量,而绿色管理作为低碳经济发展之后的产物,两者间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一是低碳经济催生出绿色管理。在目前全球范围内环境普遍污染、气候变暖的状况之下,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率先实施了以高能效和低排放为主要特征的低碳经济理念,运用技术创新以发展低碳技术,并且率先推出了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的实际措施。其后,各发展中国家也在加大低碳经济的开发,由此而带来了企业的绿色管理。应当说,低碳经济的发展催生了企业的绿色管理,运用绿色管理能够实现低碳经济之目的。二是绿色管理促进了低碳经济发展。低碳经济迫切需要实施绿色管理,而绿色管理又极大地推动了低碳经济之发展。我国企业在发展低碳经济的环境下,要依据绿色管理之要求,将环保以及低能耗等要求纳入到企业生产、经营、销售等全过程之中,从而真正推动低碳经济的极大发展。在发展低碳经济过程当中,随着企业绿色管理机制的持续完善,又能推动低碳经济实现新的发展,进而提升了低碳管理水平。

二、低碳经济环境下推进绿色管理的措施

(一)引入绿色理念绿色理念是现代企业实施绿色管理的重要基础。唯有切实建设好企业所独有的绿色理念,中新天津生态城企业的绿色管理才能有切实的保障。企业绿色理念之构建需要以绿色文化为基础,企业要努力让管理者以及员工深刻认识到绿色管理在当前社会中的重要意义,定期地实施思想政治教育,让其能够深刻地认识到以往经济的快速发展是以牺牲当地环境为主要代价的。在中新天津生态城建设中,应当切实强化环境责任感,让园区内企业全体员工均能认识到环境问题是企业一定要高度重视的问题,环境问题解决不好,企业必然会被市场无情地淘汰。(二)提升绿色科技的水平当前,企业整体的科技水平不高,为此,要下大力气提升绿色科技水平,主要应从两个层面上做好工作:一是要提升环境保护的科技水平。比如,一旦企业在生产中导致了水体污染,那么该企业一定要致力于开发科技治理水污染技术。二是要提升产品技术能力。要通过加大技术产品改进的力度,积极调整本企业的产品结构、技术结构以及市场结构,运用技术创新以获取大的市场份额,从而实现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三)完善绿色理财管理体系建设绿色理财管理体系,这是企业发展中的必然要求之一。比如,企业可以在其财务管理领域内加入绿色理财受益管理的内容,将防治绿色污染而得到的利益进行直观化,不仅加大了本企业的受益幅度;而且还能让企业管理层人士亲眼看到治理污染一样能够获得经济效益,从而极大地提升其工作的主观能动性。与此同时,还可运用“三废”产品减免税收款利益和政府资助利益等方式来鼓励实施绿色理财,并且通过以上绿色理财手段来提升本企业的综合效益,促进本企业低碳经济之发展。(四)健全绿色环保管理机制中新天津生态城企业在对外推广绿色管理时,也一定要把绿色观念融合于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之中。当前,国际上较为流行的是“5R”原则:一是研究原则,就是将环保列入企业管理和决策之中,注重环保和相关环境对策研究;二是减消原则,就是运用新技术、新工艺以及新材料,切实减少或者彻底消除有害物的排放;三是循环原则,就是要对废旧产品实施回收化处理,通过循环利用和保护来参与到环境整治活动之中,进而培养全体员工的环保责任感,树立起本企业良好的绿色形象。

三、结束语

总之,低碳经济和绿色管理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两者密不可分。中新天津生态城企业在其发展过程中应当高度重视发展低碳科技,注重实施绿色管理。企业不仅要在其发展过程中有意识地应用绿色管理理念来发展低碳经济,而且还应当在发展低碳科技时不断提高自身绿色管理的水平,进而促进我国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

对绿色环保低碳的理解篇6

(1)产业集群转型升级。我国产业集群以大规模的生产或制造为特点,而设计、营销等其他部门则相对薄弱,这一现象导致我国处在全球价值链的底层,但是碳排放量却比较高。因此,为了应对高碳产业集群所造成的长期的环境和资源压力并早日实现产业转型和升级,我国应坚定是发展低碳产业集群,逐步摆脱“碳锁定”局面。(2)提升企业竞争力。地方产业集群的快速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是以消耗大量的资源为代价的,导致了严重的环境问题。而绿色供应链管理不仅是企业运营成本最小化的有效途径,还能增强企业的环保意识。一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主要依赖于其工业的国际竞争力,因此,促进低碳产业集群企业实施有效的绿色供应链管理,有利于提高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最终促进低碳生产力和国家低碳经济的发展。(3)新型工业化和可持续经济的发展。2006年,我国总二氧化碳排放量为62亿t,超过美国并排名全球第一,人均排放量也已接近世界平均水平。在2009年哥本哈根会议之后,我国政府郑重承诺减排。我国作为工业生产大国,必然要消耗大量的能源和资源。需要面对的关键问题是如何处理发展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为此,我国应该加强对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认识,发展低碳产业集群,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从而实现能源消耗和排放量减少,企业和整个社会真正走向可持续发展。

2绿色供应链管理模式

对产业集群企业来说,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是一个系统性项目。绿色理念应渗透到产品生命周期的整个供应链过程之中。(1)绿色设计。绿色设计的基本思路是:从根本上预防污染,节约资源和能源,而不是当产品对环境有负面影响时再采取措施。产品生命周期的所有过程包括采购、生产、物流和使用阶段的设计,企业应充分考虑资源消耗和环境和谐性,优化所有的设计因素,使产品在生产、物流和消费阶段实现资源的最低消耗,同时,使环境污染达到最低水平。(2)绿色采购。在产品设计上,考虑使用具有良好性能、功耗更低的绿色环保材料。在整个生产、加工甚至报废回收过程的整个生命周期使用高度环保的材料,可反复使用,资源利用率高,易回收利用,不污染环境或污染少。实用的绿色环保材料含有可回收材料、可重复使用的材料、可再生材料、可降解材料、方便搬运材料等。(3)绿色生产。在生产加工阶段,通过选择原料和能源消耗较少的生产技术程序和工艺路线,企业要实现清洁生产,产生更少的废物和环境污染。绿色供应链不仅要求生产环保且对消费者没有健康危险的产品,同时也要求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更少、能源消耗更低,并对工人没有害处。(4)绿色物流。绿色物流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整个产品物流过程中的环保水平,主要包括产品配送、绿色包装和逆向物流。绿色包装是指包装的突出环境问题,考虑包装的设计和实施,使用可再利用和再循环的包装以及可降解包装。(5)绿色营销。绿色营销是了解消费者的期望、满足社会需求、带来盈利的可持续发展的企业管理阶段。从本质上说,绿色营销是在绿色环保的前提下满足消费者的需求。绿色营销不同于社会营销的传统概念,更加注重保护地球环境问题和业务活动与环境之间的关系。(6)绿色回收。完善绿色供应链管理还应该包括绿色回收活动。逆向物流就是绿色回收。如果产品的生命周期结束后不回收,将会带来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3基于绿色供应链管理模式的低碳产业集群的发展之路

我国产业集群正处于产业转移和升级阶段,需要加快低碳技术改革,积极调整经济结构和能源结构,特别是高耗能工业结构,促进节能减排,着力防止环境污染的突出问题,有效控制污染物排放。下面从政府政策层面、技术层面和企业管理层面对基于绿色供应链管理模式的低碳产业集群的发展道路给出全面解读。

3.1政府政策层面(1)制定导向性政策和措施。在建设低碳产业集群的早期阶段,企业会因为追求利润最大化,他们不愿意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尤其是产业集群中的小企业。因此,一方面,政府可以将企业联合起来开展宣传节能减排,并引进一些奖励措施和扶持政策,如低碳补贴。另一方面,相关部门也可以制定环保法规和标准,以抑制高碳行为,如排污费、燃油环境税等,并建立企业的低碳责任制度,以控制二氧化碳排放,促进低碳经济。这些工作需要在碳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基础上完成。然后,对于那些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较多的给处分,对于具有节约能源或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实施效果显著的企业给予奖励。(2)规划低碳产业集群试点项目并逐步推广。主要内容是集群系统规划、交通物流规划、市政基础设施规划和碳汇系统规划。例如,可以建立生态工业园区,这是一种新的工业园,它以循环经济、工业生态学原理和清洁生产要求为导向[3]。它通过物流或能源流建立不同工厂和企业的联系,然后将它们转化为产业共生组合,可以共享资源以及交换副产品,这样可以模拟自然系统使工厂的废弃物变为另一家工厂的原材料或能源,同时,为实现能量多级利用、废物减量化和物质循环为闭环,还可以探索出从生产者到消费者再到工业分解器的循环路径。(3)发展一批生产业产业集群,用来支持低碳产业集群。目前,我国大多数产业集群专注于工业制造,但生产业产业集群是低碳产业集群的关键部分。因此,有条件的地区第一步应该是构建以生产业为核心的产业集群,这就要求我们努力提高生产业内部结构的水平,而且,推动生产业产业发展是现代服务业的首要任务。此外,围绕新服务产业集群,应该同时考虑功能区块的规划和建设、服务项目的推广、服务市场主体的培育建设、服务外包产业的突破、服务投资额的增加以及服务业统计和形势分析的完善。

3.2技术层面[4](1)遵循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和成本,以及最大限度地提高运输效率的原则,用供应链分析软件和供应链网络设计软件来进行设计工作。降低物流设施和仓库、车队及其他物流资产的施用量,提高物流设施和存储空间的利用率,并采用多种运输方式来减少运输时间、交货时间和库存水平。(2)建立整个供应链的碳排放监控和测量系统。通过“碳仪表盘”控制供应链上所有流程的碳排放量,并建立一个监测系统,监督和记录供应链中温室气体(GHG)的碳足迹指标。(3)优化订单和库存:通过索引确定经济秩序,通过软件和精益管理工具提高库存管理能力,分析垃圾处理和危险材料处理的隐性成本,并使准时生产系统(JIT)提高整体物流效率。(4)低碳运输管理。优化电路设计,减少车辆行驶空闲时间,并使用电动汽车和其他环保运输方式。(5)低碳库存和配送管理。主要是应用订单设置,使用可回收的箱子、设备、可回收利用的包装材料、节能和清洁能源技术。(6)回收利用和排放管理。实现物流运输过程中所产生的废弃物的有效管理。(7)发展多式联运。多式联运具有明显的环境效益,可以减少60%-70%的碳排放量。

3.3企业管理层面(1)确认发展以绿色供应链管理为基础的低碳产业集群的战略地位。集群企业应着眼于长远利益,将低碳产业集群的建设作为起点,与供应链节点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并在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指导下做出重要决策[5]。通过科学的战略发展规划以及信息共享与集成,从系统的角度出发,对每个过程进行分析和优化之后,集群企业可以实现业务流程再造。这样,供应链就可以实现无缝衔接,使产业集群和供应链能够适应市场竞争和环保要求。(2)发挥核心企业的主导作用。核心企业对供应链上其他节点企业的市场营销和决策具有很大的影响,这使得核心企业本身成为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关键点[6]。环境压力对核心企业的经济绩效具有重要的影响,而且直接关系到供应链上其他企业的环保性能。因此,核心企业应要求相关企业提高环保性能和低碳战略的实施。

4结论

低碳经济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趋势,它将导致全球的生产模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国家利益发生重大变化。而且,只有低碳产业和低碳产业集群能够给国家带来持久的核心竞争力,在此背景下,产业集群应该对社会的商业趋势有清楚的认识,把握提高经济效益的机会,并逐步把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作为他们的自觉行为。同时,政府应努力加大制定低碳产业集群方面的法律、法规。随着我国低碳战略和绿色供应链管理战略的实施,一定会实现繁荣且双赢的平衡经济状态,同时,社会和环境也会受益。

对绿色环保低碳的理解篇7

关键词:低碳绿色校园;低碳生态人才;人才培养;生态文明;低碳经济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4)01-007-03

一、建设低碳绿色大学的背景

1 资源短缺与环境恶化已经成为人类社会最大挑战。人类需要考虑的不仅是经济可持续的问题,而且是能否生存下去的问题,21世纪人类正面临生死存亡的重大抉择。目前,全球已探明的石油、天然气、煤炭储量(统称碳基能源)将分别在40年、60年、100年左右耗尽。同时,碳基能源的大量使用,虽然成就了现代工业文明,造福了人类,却也因为大量的CO2排放成为气候变暖和环境恶化的罪魁祸首。《斯特恩报告》和《气候变化经济学》指出,按目前的温室气体排放趋势,到2050年可能超越人类“力挽”的临界,引发“不可逆转”的气候变化,量变到质变,导致全球性灾难。

2 我国经济高速增长付出了巨大的资源与环境代价。如今,我国资源短缺甚至枯竭的城市和地区越来越多,我们亲眼目睹的几十年前的秀美山川现在已是面目全非。《自然》杂志权威报告指出:中国正经历最大生态赤字,其资源消耗的速度是自然资源恢复速度的2.5倍,碳排放量已位列世界第一。由于煤炭仍是中国主要能源,因此,碳足迹自然是中国生态足迹中比重最大的部分,而且情况日益严重。1961年碳足迹占中国生态足迹的10%,到2008年这一比例上升到54%。我国水资源量是世界平均水资源量的28%,地表水已严重缩减,地下水已被污染,且污水排放已由城市向农村蔓延。我国虽然已设置了“三条红线”应对水资源危机和水安全问题,但恶化趋势不容乐观。我国10年淮河治污投入600多亿元,治污水质又回到“原点”的触目惊心的残酷现实,我们焉能不反思、不警醒!

3 困境与挑战“倒逼”人类寻求突破。发展低碳经济、建设生态文明已成为解决资源与环境困局的“人类共识”,缓解能源安全、遏制气候变暖是全人类的共同使命。发展为了什么?什么才是幸福?人类对生活意义的理解也依赖于对自然的理解。人类不在自然之上,也不在自然之外,而在自然之中,大自然永远握有随时惩罚人类的无上力量。因此,没有良好的生态条件和能源供给,人不可能有高度的物质享受、政治享受和精神享受。没有生态安全,人类就会步入不可逆转的生存危机,生态文明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前提和基石。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的“理论增长点”,也是打造我国“经济升级版”的“发展新机遇”,是需要在理论上深入研究的文明形态,也是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的严峻而重要的课题。担负起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的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任务,高等学校责无旁贷。

二、建设低碳绿色大学的意义

1 建设低碳绿色大学具有深厚的理论依据和鲜明的时代特征。通过低碳绿色大学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把高校建设成“科技含量高、碳排放低、环境舒适宜人”的“生态化、数字化、人文化、智能化、园林化”的美丽和谐园区,发挥高校的低碳绿色文明理念的变革导向作用、低碳技术与知识的支撑作用、节能减排的社会示范作用,对推进地方的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的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2 “生态人才”承载着人类的未来和国家的希望。可以预见,未来5-10年,生态产业建设、生态城市建设、生态文化建设、生态社会建设等领域,无疑需要大量“生态人才”的示范、引领和保障。大学校园不仅是青年学生汲取知识的地方,也是他们灵魂塑造、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的重要场所,更是我们共同的生活和精神家园,理应承担起低碳绿色“生态人才”培养、低碳友好型技术研发使用和率先节能减排的高尚责任。

3 “打铁还需自身硬”,传“道”自身要有“道”。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教师,学校是学生的第二任教师,社会是学生的第三任教师,高校对学生的教育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作为高校的教育者,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巨大影响,教师言传身教的低碳理念和行为将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生态素质”养成。只有当低碳经济和生态文明的思想理念通过各种学科、各种实践、各种渠道在大学生的心中发芽时,我国的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的生态文明建设才会“后继有人”、“动力不竭”而永续推进。

三、建设低碳绿色大学的现状

1 世界许多大学加入了构建低碳校园的行列。早在1972年的人类环境会议就提出了绿色学校的理念,华盛顿大学提出,不仅要建设美好绿色校园,更要培养可持续发展学生;哈佛大学校园18%的电力来自可再生能源,并制订了在学生人数增多、科研经费增加、设备总值增长的前提下,2016年比2006年能耗降低30%的节能减排计划和实施方案;等等。如今,国内外学者对低碳校园建设所涉及的领域研究逐渐深入和全面,日本和美国研究机构曾对高校的能源消费和碳排放量进行统计,单位面积能耗比大多数社会事业体的能耗都要高,学校建筑的总能耗仅次于办公类建筑的能耗总和。

2 我国低碳绿色大学建设方兴未艾、各有千秋。1998年,清华大学率先实行“绿色大学”建设,首批聘任了18名绿色大学建设专家,并与剑桥、哈佛共同成立三校“低碳能源联盟”;北京大学实施了“林歌计划”;武汉大学开展了“绿色大学十年行”活动;南开大学、沈阳工程学院的“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专业已经招生或申报;天津工业大学打造首个新能源低碳校区;浙江工业大学掀起低碳毕业潮;复旦学子倡导校园低碳生活;吉林大学对建设“节约型校园建筑节能监管体系”示范项目高度重视,营建绿色校园并向智慧型校园转变;浙江大学搭建“能耗监管平台”打造节约型低碳校园;南京工业大学在全国高校率先完成碳排放核查,顺利通过ISO14064温室气体核查验收,标志着该校低碳校园建设取得重要进展。

3 我国低碳绿色大学建设多以低碳校园建设人手。(1)大学校园蕴藏巨大节能潜力。根据相关部门对45所高校的能耗水平数据统计测算得知,2008年全国高校每年人均用煤0.897吨,是全国人均生活用能的4倍;人均生活用水每年145吨,是全国城镇人均生活用水的2倍,大学生的人均能耗指标明显高于全国居民人均能耗指标,很多高校仅水电费开支即占总收入的19%左右。(2)低碳校园建设成效明显,效益可观。目前,全国有200所高校实施了节约型校园建设,生均电耗每年484千瓦时,占全国平均水平的44%,实现节能67万吨标准煤,节水3亿吨。例如,江南大学2008年与2005年相比,新校区同比人数翻一番,科研经费增加3.1倍,设备总值增长1.5倍,但校区水电总支出却减少230万元,生均年度水电费由原来的1000元左右降至510元。华南理工大学完成了南北校区总计129栋100多万平方米建筑的能源楼宇计量工程,实现了能耗数据实时监测,进行精细化管理,节能率达30%以上。对外经贸大学一共采用22项节能减排技术,全年节约经费上千万元。

四、建设低碳绿色大学的途径

1 将“生态人才”培养嵌入办学考核评价体系。(1)将低碳绿色“生态人才”培养纳入高校育人机制,各学校可以根据自身教育资源,积极探索低碳绿色生态文明的教育内容、课程计划、有效途径和教育形式,逐步形成完善、高效、不断创新的低碳绿色生态文明教育体系,以选修课、必修课、研究型学习等形式构建低碳绿色生态文明教育特色课程。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人类面临生死存亡的“两大困境”背景下,所有高校若能将“低碳经济学”或“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或“气候变化经济学”等相关学科的一门学科作为当代大学生的跨学科(半学期)“必修课程”,发挥“传道育人”作用,必将对我国的“生态人才”培养起到事半功倍的捷径效果。(2)应将低碳绿色“生态人才”培养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将课堂教学渗透作为“生态人才”培养的主渠道,鼓励各学科教师挖掘教材中的生态文明教育资源,着力寻找相关结合点和渗透点,将低碳理念融汇于各个学科之中,耦合于各个学科的教学科研之中,让低碳、绿色、生态、环保的概念成为学习研究的一部分,教会学生参与低碳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知识和技能,他们走出校园、走上工作岗位后,成为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的生态文明建设的积极宣传者、忠诚实践者、模范引领者和障碍排除者。

2 积极应用低碳技术成果打造低碳环保基础设施。(1)建设伊始就采用高起点、高标准规划设计,避免由于硬件的“先天不足”造成能耗无法弥补的“客观浪费”。国外一些专家指出,设计费虽然只占工程全部费用的1%左右,但在决策正确的条件下,它对工程造价的影响率达75%以上。显然,优化设计是有效控制工程造价和进行低碳建设的重要途径。一栋楼刚刚出现在纸上时,就可以测算好未来建设中的碳排放和以后使用过程中的能耗指标,逐步建立起低碳生态的指标体系。宁可少建几栋楼,也要打造低碳环保的基础设施,应当成为我们的共识。(2)充分利用现有技术成果,加大节能改造力度。我们应当引导、鼓励大学管理者发扬“牺牲精神”,多做低碳绿色大学建设的“我栽树、你乘凉”的“长效性、基础性”工作。必要时,可引入“能效领跑者”的倒逼手段及“合同能源管理”的市场机制等综合措施,逐一排查核算,大力推动老旧设备节能技术改造。例如,广泛使用太阳能、风能、沼气能和地热能;建立雨水废水回收利用的中水处理系统,力求做到水的“零排放”;广泛使用LED等节能光源;等等。

3 通过内涵建设推行低碳运营管理薪模式。(1)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和低碳高效的管理体系,搭建能耗监管平台,提升能源使用效益。我们应当学习哈佛等高校做法,建立能耗指标体系和能耗公示制度,在以前多年平均数据的基础上,制订节能减排目标和实施计划。创建低碳绿色校园,期望师生的低碳生活,光靠觉悟是不够的,“社会契约理论”要求“学校政府”只有不断进行“帕累托改进”,加强内涵建设,打造低碳高效的运营管理新模式,才能突破“囚徒困境”,实现“帕累托最优”。(2)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国民素质不断提升,大学校园必定同发达国家一样,拆除围墙,融人社会,这种趋势就如同我国当年公园改造一样。高校作为思想、理念、知识、技术的人类文明前沿之地,提前进行“社区公园”建设,率先打造“社区小气候”,以示范行动引领社会“发展低碳经济、建设生态文明、打造美丽中国”,这同样是人类灵魂工程师和未来建设者的责任与使命。(3)高校资源如何科学调度、如何优化配置、如何充分挖掘利用、如何紧密联系社会主战场、深度融合经济主市场,尽力谋求我资源、你资源与他资源合作共享的多赢共赢局面,应是我们探究和努力的方向。体育场馆建在高校就是很好的范例。

4 广大师生积极参与是低碳绿色大学建设的不竭源泉。(1)从经济学角度来看,市场需求是决定和引导生产供给的永恒动力,如果每个人都能按照低碳经济的理念选择产品和服务,高碳经济模式就无法生存。以全国高校3000多万学生数量(比世界上100多个国家的人口数量还要多),对低碳生活方式的选择意味着非常巨大的节能空间。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和未来社会中坚力量,理应率先承担起“现代公民”责任,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注重细节,点滴节约,努力打造环保节约型校园。(2)高校应当充分利用校园网、广播、学报校报、宣传栏等多种渠道,加强节约和忧患意识教育,开辟低碳减排专栏,如“你今天低碳了吗?你今天减了几斤碳?”等等,积极开展“低碳宿舍、低碳教室、低碳论坛、低碳社团、低碳生活我争先、我为校园减斤碳”等系列创建活动,牢固树立低碳意识,处处体现低碳文化,时时参与低碳行动。同时,学校可以利用每年的植树节、世界水日、世界气象日、世界地球日、世界环境日、地球1小时、无车日等环保节日开展相关主题教育;可以充分发挥班会、开学毕业典礼等途径的生态文明教育作用;充分利用演讲、辩论、征文、摄影比赛、知识竞赛等教育活动,不断创新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增强教育的吸引力和实效性。(3)植树造林,种草固碳,模拟碳交易,自我碳抵消,全方位、大力度培育师生的低碳绿色环保意识。我们可以借鉴高校低碳节能建设的指导材料《校园碳核算攻略》,引入“节能减排获奖,植树造林受益,超额使用能源受罚”的“市场机制”,模拟碳交易,开展碳买卖,对在校师生强力进行“生态灵魂”塑造。

5 责任与使命担当是低碳绿色大学建设的根本动力。由于我国高校绝大多数属于“不愁生源、不愁经费来源、不存在售后服务”的政府办学的“国有大学”,与企业相比,基本处于“计划经济”时期,其运营方式还没有完全进入“市场经济”状态,危机感和紧迫感尚不如处于“优胜劣汰”的经济领域。虽然有“生源保证、不愁吃穿”的社会大环境因素,“一股独大、一花独放”、“垄断地位、缺乏竞争”的体制机制障碍也无须回避。“钱学森之问”振聋发聩,令我们深思!

随着生源减少和事业单位改革的不断深入,犹如当年国有企业那样,大学兼并重组甚至破产也绝非危言耸听。发展永无止境,改革未有穷期;百年圆梦,匹夫有责。如今,转方式、调结构、稳增长的我国“经济升级版”改革已全面展开、有序推进、不断深化,“升级版经济”无疑需要“升级版人才”的支撑,高等学校应该走在时代前列,根据自身特点,深化改革开放,自觉担负起我们的责任和使命。

对绿色环保低碳的理解篇8

关键词:低碳经济;营销模式;变革;企业

中图分类号:F7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21-0169-02

“低碳经济”一词最早出现在英国2003年的能源白皮书中,其内涵是发展低能耗、低污染的绿色经济。低碳经济概念是国际社会在试图寻求一个可行的、公平的国际机制,以减少碳排放时提出来的, 它明确了促进零碳和低碳能源技术的开发与应用, 并且通过制度安排为其提供经济激励机制。中国正处于工业化中期,即重化工业阶段,这个阶段与能源需求有很大的关系。目前,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国,面临着越来越大的节能减排压力,我国计划在2015年将碳排放减少50%。走“低碳经济”发展之路,对中国而言,既是应对气候变化的方法,也是经济繁荣的机会,经济增长和低碳排放的目标可以同时实现。当前地球所面临的最严重的问题之一就是不适当的消费和生产模式,导致环境恶化、贫困加剧和各国发展失衡。若想达到合理的发展,则要提高生产效率并改变消费习惯与结构。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组长指出:“我们想发展低碳经济,就要在三个方面进行改变:一是转变生产方式,二是转变生活方式,三是转变全球合作和贸易的方式。”

绿色营销(Green Marketing)于20世纪90年代初就在全球范围内提上了企业的营销日程,其本质上是一个绿色因素贯穿始终的营销组合过程。所谓“绿色营销”, 是指社会和企业在充分意识到消费者日益提高的环保意识和由此产生的对清洁型无公害产品需要的基础上,从卫生安全、维护生态、充分利用资源的角度出发,在经营战略制定、目标市场细分与选择,产品的生产销售过程中实施绿色措施,向消费者提供无污染或少污染的产品和服务,引导并满足消费者有利于环境保护和身心健康的需求,最终实现企业营销目标。绿色营销的最终目的是企业在化解环境危机的过程中获得商业机会, 在实现企业利润和消费者满意的同时, 达成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共存共荣。低碳经济时代的加速到来又为绿色营销赋予了新的内涵和更严苛的要求。

一、低碳经济时代的绿色营销模式变革

传统的企业绿色营销模式在低碳经济时代需要变革。绿色营销与世界上许多国家在20世纪70年代就开始实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密切相关,为众多企业的发展带来了绝好机会。正如同通用电气的杰夫・伊梅尔所说“绿色就是盈利”,企业在环保上的投入已变为“成本最低、风险最小、收益最高”的一种新型投资方式。长期来看,企业采取“绿色营销”战略相对投入较少,在取得社会效益的同时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但绿色营销模式也存在一些局限:首先,绿色营销还是落脚在企业,主张企业顺应消费者绿色需求开发绿色产品和服务,这也就意味着要有一定的技术和研发投入,对中国大多数中小企业而言往往是不可承受之重。我们不难发现当前世界上绿色营销的成功者,如GE、、沃尔玛、壳牌石油、BP石油等大多是位居世界五百强的大型企业,这说明当前的绿色营销理论还不能够有效指导大多数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营销实践,需要变革;其次,绿色营销忽略了企业自身的绿化,光有绿色产品和服务还不够,没有绿色的企业哪来的可持续发展?如何完成企业自身的绿化转型工作,也是一个靠企业自身很难解决的问题。如果说“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一种引导企业发展的思路和策略的话,那么低碳经济已经是一种迫在眉睫的社会现实,已经不允许企业靠逐步发展来完成绿色转型,绿色营销看上去很美,却有水中捞月,终成画饼的可能。

企业在这个国际大营销中如何定位呢?首先要积极参入到这个国际大绿色营销体系中去。技术是低碳经济发展的关键要素,以科技带动节能减排是我国当前重要的科技兴国战略。如果说五至十年前意识到投入在绿色环保技术与产业中是远见的话,那么今天对于绿色环保元素的考虑与投入已经成为企业经营者的明智之举,在它发展成为行业门槛标准之前,今天的投入就使得企业能够适应即将到来的更为普遍与常规的绿色环保要求。考虑绿色到环保技术的广泛渗透价值,我们正在走进一个绿色环保发明与创新很容易走红的创业新时代,在环保领域学习、钻研、发明创造意味着企业着可以进入一个未来主流产业的核心地带。但是单靠企业自身来开发绿色环保技术负担较大、也有一定的盲目性。中国企业开发绿色环保技术的最佳切入点应该是积极响应国家节能减排政策,在国家的政策框架下寻求技术创新机会和商机。电力、水务、化工、钢铁、汽车、家电、纺织等高耗能行业的节能减排国家安排有专项的技术开发资金和政策扶持,中国和欧美也签订了专门的绿色环保技术合作转让协议,未来五年内我国投入环保技术转让的资金将达到250亿美元,国内外投资机构也在重点关注这些行业。紧盯这些行业开发绿色节能环保技术既容易获得国家政策的支持,又容易获得投资机构的青睐,企业可以整合各方资源开发新技术,商机无限,一举多得;此外,企业应该勇于迈出国门,积极参入国际低碳经济和技术专业组织及论坛,这样就可以及时获取国际领先的低碳经济商业和技术信息,并优先争取国际先进技术转移和专项投资机会。

二、企业新绿色营销模式的构建

1.用正确的绿色营销观念塑造绿色企业。企业要避免“绿色营销近视”的错误观念,不能简单地认为绿色营销就是对传统营销的否定,主观想象出于环保和能源节省的良好初衷,客户就愿意放弃传统产品的便利性、低成本等功能值来接受绿色产品和服务。事实证明,成功的绿色产品和服务必须是环境质量和顾客满意度的高度统一。正如《由绿转金》一书的作者丹尼尔・埃斯,安德鲁・温斯顿所指出的那样,千万不要把环保技术作为产品的核心按钮,而只应作为辅助按钮,用他的话说是“第三按钮”。开发绿色环保技术是为了为产品和服务锦上添“绿”,绿色产品和服务是工程技术、生态效应、经济性和变化的顾客偏好的高度统一。

企业必须具备国际视野,站在产业的高度来看待绿色营销。当前很多世界五百强企业都在大力开发环保技术和产品,如GE开发的节能照明技术、丰田开发的混合燃料汽车、BP的开发新能源技术等。绿色环保技术渗透性强,应用广泛,随着其产业链条更加完备,环保技术开发成本将会降低,从而使在各行业的各类产品中普遍引入环保技术成为可能。而成功运用大规模、普及化的低成本绿色环保技术也成为当今企业产品和服务竞争的关键,对企业而言,更重要的是在整个生产过程中能够及时发现和运用所需要的各种绿色环保技术,将绿色营销的观念贯穿企业的整个生产经营过程并凝结到产品和服务中。就如广州本田一样,除了提供低排放的环保型汽车产品外,还在生产过程中广泛使用环保技术、广泛采用环保型材料和配件,并通过建立严格的绿色环保标准来协作管理供应商、分售商、售后服务等整个供应链体系。这样的绿色企业对整个产业的绿化有很强的带动作用,所提供的绿色产品和服务有很高的社会公信力和市场吸引力,很容易被市场接受。

2.打造透明的绿色营销传播体系。当前全球消费者最担心的问题之一就是能源与环境问题。伴随不可再生化石能源的快速消耗,全球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总量达到了一个地球难以承受的水平,地球正在变暖。其直接后果是可利用水资源大幅减少;逐步消失的森林对温室气体效应的缓解能力更为脆弱;气候与生态变化还直接导致病毒与细菌的进化发生重大的变化,有些地方会因为海平面的上升而导致灭顶之灾,所有这些都对人类的生存形成严峻考验。在环境恐惧心理与生活质量要求的双重作用下导致消费者生活方式的变化,更加注重产品和服务的安全要求和环保责任。消费者对企业的绿色承诺普遍持怀疑态度,认为他们没有办法知道,一个产品是否是绿色安全的,广告的可信度也大打折扣。

从品牌传播诉求的角度来说,低碳经济时代需要去定义与创造更加真实透明的传播理念和方式,笼统的“环保”与“绿色”的诉求已经不太能打动今天的消费者。他们更愿意深入企业内部了解产品和服务的真实情况,热衷于在购买前研究各类消费者报告、企业的绿色认证、绿色标准、标签和配料清单以及生产过程等。低碳经济的严峻现实要求企业营销体系的各个方面都透明化,其网站、销售工具和渠道以及公共关系定位,甚至合作伙伴等方面都必须能够向消费者提供可核查的绿色信息,打造一个全程透明的绿色营销传播体系。绿色产品的传播介绍应该在提供关于产品本身的质量说明的基础上,还能够提供有关产品、产品生产过程和企业整体生产环节的绿色环境信息,例如,每一生产单位的环保排放水平、所有生产原料的环保水平等以及产品使用时单位排放和能耗等,令消费者不仅得到目标产品的信息,也能知晓此一产品的获得和使用代价,从而使消费者对产品和服务的安全放心,也有利于消费者基于绿色环保价值而进行选购。

在绿色产品和服务营销传播中,行动比宣传更有说服力。企业要善用活动营销,把企业所参加的以环保为主题的社会公益活动(例如,联合利华介入海洋鱼类保护,万科等介入防沙治沙活动)改编成绿色故事,与消费者的实际生活环境联系起来,用视频和文字相结合的叙述方式,在网络为主的媒体通路上低成本快速传播,以影响尽可能多的潜在消费者的决策,这也是一种环保的传播方式。企业应该聚焦于本行业相关的环保主题,尽可能多的与政府部门、环保组织及消费者合作,发展更多的合作型社会传播与社会动员活动。

我们还必须注意,尽管为绿色产品和服务收取溢价也可以作为绿色营销传播内容的佐证,但未来随着环保技术的普及,以环保技术为原因主张高价格将不受消费者欢迎,是一种没有前途的营销手法,我们应该在排除价格因素的干扰下,谨慎思索低碳经济时代绿色营销的未来。

参考文献:

[1]蔡林海.低碳经济 绿色革命与全球创新竞争大格局[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

[2]克莱恩.NO LOGO 颠覆品牌全球统治[M].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上一篇:酒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范文 下一篇:航空服务的重要性和意义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