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应用能力培养的外语交流语言教学探讨

时间:2022-10-26 12:25:51

基于应用能力培养的外语交流语言教学探讨

摘 要 外语交流语言教学主要是促使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下进行交流。教师在进行交流语言教学时应将语法知识传授与交流能力培养结合起来,创建有意义的交流、互动语境,使用与学生生活和兴趣相关的内容材料,强调知行合一,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和思辩能力。

关键词 外语;交流语言教学;知行合一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2)26-0072-03

一、外语交流语言教学的内涵

20世纪70年代,学者们对交际教学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交际教学迅速得到普及。近年来,交际教学法已经在各级各类院校教学中广泛应用,于是产生了许多具体的教学方法,其中包括意念功能教学法和交流语言教学法。

外语交流语言教学主要是促使学生在真实语境下进行交流,教师要创设真实生活中可能发生的语境进行模拟练习。Richards认为,交流语言教学可以被理解为关于实现语言教学目标的一套原则,即按照教学环境、学习者的年龄和水平、学习目标等,应用不同的方式、方法进行语言交流的一种教学模式。可见,交流语言教学有别于传统的外语教学法,有着极强的生命力和发展前景,是实现对学生交流能力培养的最佳途径[1]。Margie S.Berns认为,语言是相互作用的,是人际间的交流活动,与社会环境有着明显关系。在这种情况下,语言教学必须研究语言在语境中的使用(功能),既要研究语言层面的语境,又要研究其社会层面的语境,或是情境以及语篇[2]。

二、外语交流语言教学的优点和原则

人们学习外语的目的是为了能够使用外语进行准确、流利的交流。教育部颁发的《大学英语教学目标》要求,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要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

交流语言教学的宗旨是为了促进学习者学习语言,Richards、Rodgers和Guangwei Hu在给出交流语言教学的定义时也强调,交流语言教学的根本是促进学习者学习语言[3]。交流语言教学具有以下几方面优点。当学习者参加互动和进行有意义的交流时,语言学习被促进;有效的课堂学习任务和练习,可以扩大语言学习内容,关注语言的使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去参加有意义的人际交流;学生参加处理相关的、有目的的、有趣的内容,使交流变得更有意义;交流是一个全面的过程,经常需要使用几种语言技能;语言学习能够被促进,是学习者通过发现学习、语言分析和思考等活动实现的;语言学习是渐进的过程,包括创造性地使用语言,尝试错误,尽管错误是一个正常的学习产品,但学习的最大目标是能够准确、流利地使用新的语言;学习者发展他们自己的语言学习路线,以不同的速度进展,有不同的语言学习需要和动机;成功的语言学习者能够有效地使用学习和交流策略;在语言课堂上,教师要创建有益于语言学习的氛围,为学生使用、实践、思考语言使用和语言学习提供机会;课堂是一个社区,在那里学习者通过合作分享学习语言。

教师在进行交流语言教学时应做到:寻求发展学生的交流能力,将语法知识的传授与交流能力的发展结合起来,使语法知识体现在交流任务中,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思考交流行为及语言特点。要通过活动创建意义交流、互动、协商的需要。如问题解决,信息共享,角色扮演,为语言学习提供机会,归纳及演绎,使用与学生生活和兴趣相关的内容材料,允许学生使学习人性化,将他们已经学得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课堂教学使用真实的典型的文本资料,创造兴趣并提供有效的语言模式。

三、外语交流语言教学的指导思想

外语交流语言教学要以知行合一思想作为指导。“知”可以理解为语言知识的学习与获得;“行”可以理解为语言知识的实践与使用。知行合一就是将语言学习与使用结合起来。

从功能上来说,社会为语言的使用提供合适语境,在社会学习环境中,学生能够欣赏到语言的各个方面。

外语交流语言教学强调意义的重要性。意义被看作是学习的驱动力量。基于内容的教学反映了这种观点,通过合适的核心语言学习活动,寻求和探索意义。学习者以不同的方式学习,并有不同的长处。教学需要考虑这些差异,而不是强迫学生进入单一的模式。在语言教学中,要强调发展学生的意识和使用学习策略。交流语言教学将课外知识探索与交流能力培养结合起来,也对人才培养起了重要作用。

四、外语交流语言教学的重点

交流语言教学强调材料、内容、活动、学习者的社会性,更加注重如何训练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积极、成功地使用语言。外语交流语言教学涉及对学习者进行跨文化交流能力培养与交流思维能力培养的问题。

(一)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

当前,跨文化交流的重要性得到进一步增强。在交流过程中,当听到理解的内容时,真正的交流发生;相应地,当听到不理解的内容时,交流失败。更加具体地讲,当没有真正理解而交流时,文化的稳固性和冲突性进入其中[4]。

众所周知,当与别人交流时,语言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但是语言和文化的多样性使得跨文化交流具有高风险性。一些有建设性的原则被提供作为指导:当听话者从说话者的观点去看、感觉、理解问题时,成功的交流出现;当说话者和听话者彼此了解目标时,成功的交流出现;当双方采取动态的对话形式时,成功的交流出现。

进行成功的跨文化交流,了解异国文化是基本要求。这就要求在语言教学中要加强文化教学,使学生熟悉文化差异,帮助学生超越自己的文化看事情,将自己作为目标文化的成员,通过各种课堂实践,强调理解语言与理解文化的不可分割性。在一些情况下,对于学习者来说,很好地理解语言的结构和有意识地理解目标语言的文化背景是有很大关联的。成功地掌握某种语言和理解那种文化有很大的关系。这是因为语言和文化在语言结构的不同层面上彼此相关。

(二)提高学生的思辩能力

语言、文化与思维紧密相关。语言学习应该为发展较高层面的思维技能提供服务,包括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在语言学习中,学生学习语言不是为了语言本身,而是为了在情境中发展和应用思维技能。思维改变所导致的结果是,被应用在所有语境中的交流语言教学并没有形成单一模式,反而形成了许多不同的语言教学方法。这反映了对上述问题的不同回答。然而,没有一个模式被普遍接受。今天的某一种语言大纲,需要涉及涵盖交流能力的许多不同因素,包括语言技能、内容、语法、词汇和功能等。

参考文献:

[1]Jack C. Richards. 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 Today [M].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6.

[2]Berns, M. S. Functional Approaches to Language and Language Teaching: Another Look[M]// In S. Savignon & M. S. Berns (Eds.), Initiatives in 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 A Book of Readings.PA: Addison- Wesley,1984:3-21.

[3]Richards, J. C. & Rogers, T. S. Approaches and Methods in Language Teaching: A Description and Analysis[M]. Cambridge, U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6.

[4]Rogers, T. Language teaching methodology.[2012-08-01]..

Exploration on the Teaching of Communicative Foreign Language Based on Cultivation of Application Abilities

WANG Shu-juan

(Public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College, Jilin University, Changchun Jilin 130012, China)

Abstract The communicative teaching of foreign language is to let students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 under real language environment. Teachers should combine language learning with language usage in teaching, try to create meaningful communication and interaction environment, apply the teaching contents and materials that relative to students’ life and interests, stress the integration of knowledge and behavior, and try to cultivate students’ trans-culture communication abilities and speculation abililites.

Key words foreign language; 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 integration of learning and using

上一篇:如何提高数学作业评讲课的有效性 下一篇:关于对少数民族偏远山区教育教学质量难提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