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高中物理教学有效性的一些尝试

时间:2022-10-26 12:16:40

提高高中物理教学有效性的一些尝试

新的《物理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物理课程要着眼于学生的发展,使学生获得终生学习的兴趣、习惯及一定的学习能力。教学应力求贴近学生生活,通过学生熟悉的现象揭示物理规律,并将其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实际,即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强调以物理知识和技能为载体,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科学探究精神,进而使学生获得对物理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从中可看出物理课程标准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对教师的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教师方面来讲,物理教学过程是教师的创造性劳动过程。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在其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而物理教师的有效教学行为观念应贯穿于课堂教学过程的始终。在物理教学实践中,为增强教学有效性,我做了以下尝试。

1.教师授课时要有良好的教学艺术。

在教学中,教师富有哲理的幽默,能深深地感染和吸引学生,使自己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首先,教师的生动风趣,能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是一门语言艺术,语言应体现出机智和俏皮。事实表明,教师风趣的语言艺术,能赢得学生的喜爱、信赖和敬佩,从而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即产生所谓“爱屋及乌”的效应。其次,教师授课时,要有丰富的情感,从而激励学生的学习情趣。教学一方面是进行认知性学习,另一方面是情感交流,两者结合得好能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把智力活动由最初简单的兴趣引向热情而紧张的思考。所以教师要热爱学生,消除学生对教师的恐惧心理。当师生之间形成一种融洽、和谐、轻松、愉快的人际关系时,就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让学生在物理学习中变被动为主动。

2.加强和改革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通过趣味新奇的物理实验演示,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从而激发他们探索的欲望。用实验导入新课的方法,可以使学生产生悬念,然后通过授课解决悬念。

每节课的前十几分钟,学生情绪高昂,精神健旺,注意力集中,如果教师能抓住这个有利时机,根据欲讲内容,做一些随手可做的实验,就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如在讲动量和冲量时,让两支相同的粉笔分别从同一高度直接到桌面上和落到有厚毛巾铺垫的桌面上,可以发现直接落到桌面上的粉笔断了,而落到厚毛巾垫上的另一支却完好无损,由此引入动量和冲量知识的教学。又如在讲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时,可用易拉罐做成“水流星”实验,按照常规认识,当易拉罐运动到最高时,水必往下洒,但从实验结果看却出乎意料,水并没有下落。接着使转速慢下来,学生们会发现慢到一定程度后水会洒出,接着提出问题:要使水不洒落下来,就必须满足什么条件?从而引入课题,使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进入听课角色。

3.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

面对新课程对学习方式提出的要求和教材呈现方式的变化,我们采取的教学策略如下:

3.1摒弃过分强调接受式学习和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栏目,灵活地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方法,引导学生主动自觉地学习,真正做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这样虽然教师讲得少了,但工作量不是小了而是大了,教师既要精心设计教学程序,又要考虑随时可能出现的问题。

3.2在课程标准中科学探究作为内容标准被列入其中,可见科学探究在新课程实施中的重要性。我们可以从教材内容中挖掘出许多科学探究要素,引导学生展开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科学探究活动。当然,并非每一个知识点、每一个教学过程都要以探究的方式进行,也并非每一个探究活动都要全面体现科学探究的所有要素。

4.建立现代物理资源网站。

在高中物理教学内容现代化的过程中,网络是不可忽视的课程资源,为了让学生能在有限的课余时间快速找到相关的学习资料,建立现代物理资源网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

4.1现代物理资源网站的建立,有利于提高资源的利用率。由于现代物理资源网站上的资料是经过教师筛选和重新组织过的,大量冗余的信息已经被剔除,网站上大多是有关现代物理的有效资料,学生教师可以很方便地进行查阅和使用。另外,如将网站设计成可以让用户上传资料的方式,其他老师和学生就可以为网站增加各种新的资源,从而使网站上的资源能不断丰富,吸引更多的人浏览访问,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4.2现代物理资源网站的建立,有利于教师对学生的指导。网站的建立,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提供了交流的平台,使学生的学习逐步走向电子化,对需要老师指导的问题,学生可以通过留言板给教师留言,教师可以在网上解答学生的问题。另外,学生的作业和老师的评价指导也可以通过网络完成,对学生的一些好的作品教师可以把它们放到网上让所有学生共享。

5.精心编撰练习,巩固概念。

学生往往认为自己能复述定义就算理解物理概念了,因此,在建立概念后应及时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通过在新的问题情境中使用概念,让学生在运用概念中发现对物理概念理解的偏差。

了解学生对物理概念掌握的情况,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检查:①是否明确概念是从哪些客观事物中抽象出来的;②是否明确概念反映了事物的什么本质属性和联系,物理意义是什么,适用的范围如何;③能否应用概念说明、解释一些有关的物理现象,并解决一些简单物理问题。因此,为了使学生对概念的理解进一步得到加深、巩固和发展,可以根据概念的内涵与外延设置习题或根据物理概念的特征设置习题。

6.整体结构教学,理解规律。

布鲁纳提出:“结构的理解,能使学生从中提高他直觉处理问题的效果。”无结构零乱的信息难以形成直觉思维,当有秩序、有结构的信息从提供的信息中忽隐忽现时,就会活跃思维,从而快速解答问题。物理学科的基本结构是指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观念,以及它们的相互联系所构成的理论框架。心理学上的格式塔学派认为:知识的整体由部分构成,但整体比部分之和的意义更大。要帮助学生理解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内涵、外延,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将新知识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经常帮助学生建立起单元、章节,以及全书的整体框架,使物理知识系统化,形成合理的物理学科的认知结构,积累组块思维的材料,更好地理解物理规律,并借此获得直觉的判断和联想,进而提高学生思维敏捷性,增强教学有效性。

上一篇:考场作文“四抓四看”速改法 下一篇:让论据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