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音乐伴随幼儿健康成长

时间:2022-10-26 12:12:42

让音乐伴随幼儿健康成长

【摘要】在人类的活动中,离不开美妙的音乐,音乐能引起人的遐思,能使人产生共鸣,更能激起人的情感。幼儿是与音乐最亲近的人群之一,从某种意义上说,每个幼儿天生都应该是一个音乐家,每个幼儿都喜欢在音乐中游弋,音乐能从很大限度上激发孩子的灵性,他们能听懂每首乐曲,能自由地用身体语言表现音乐作品,能用童稚的心灵创作音乐。作为教师何不充分利用孩子的这一天性,让音乐拨动孩子的心弦,使之受到美的熏陶,由此产生共鸣?

【关键词】音乐兴趣 ;音乐体验 ;音乐节奏

把乐音按照一定的规律组织起来,使之听之产生美感,这种艺术就叫音乐。喜欢音乐是孩子的天性。用音乐来启迪孩童的智慧,符合大脑机能活动的科学规律。科学研究表明:听一首轻松愉快的音乐或唱一首欢快动人的歌曲,能使人体内产生一些有益的化学物质和乙酰胆碱的释放量增多,可使大脑处于最佳的思维状态,增加情绪饱满度,保持注意力,增强创造力、想象力。我们在幼教活动中,重视用音乐来熏陶幼儿的心灵,用音乐来开启幼儿的智慧之门,用歌曲形式来进行品德教育,使他们在愉快教育的快乐气氛中度过在幼儿园的每一天。

1 音乐兴趣是让幼儿的灵性放飞的绚彩魔方

美国现代心理学家布鲁姆指出:“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发生兴趣。”这就是说,兴趣是孩子打开音乐圣殿的金钥匙,兴趣是他们遨游音乐王国矫健的翅膀,兴趣是创新的基础和源泉。作为教师要注意的是:兴趣不是天生的,要靠后天的引导和培养,因此,教师要根据孩子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孩子的兴趣。

1.1 活动前曲 调动幼儿的快乐心境. 每天幼儿进园后,在欢乐的音乐声中做完了幼儿晨操。幼儿们锻炼了身体,愉悦了心情。进教室后,我用自编的一首幼儿歌曲,和小朋友们放声合唱:哈 哈 哈—— 嘻 嘻 嘻——,今天大家多欢喜,朱老师小朋友,亲亲热热在一起;朱老师弹弹琴,叮 叮 咚 咚 叮咚叮,小朋友们唱唱歌,啦啦啦啦啦啦啦 (另外有第二段)或者我会引用现阶段电视流行如:《西游记》、《红猫蓝兔》等,幼儿喜欢的动画歌曲又如:《巧虎》、《喜洋洋》,这些歌,曲风平畅、欢快、歌词亲切、充满爱意,拉近了师生的距离,小朋友击掌而唱,全神投入,扫除了进园前的种种不快,调动起了幼儿的欢乐心境,让他们一天开始就有好心情。

1.2 上好音乐活动 熔美育德育教育于一炉. 我重视上好每一堂音乐活动,用音乐来取代苍白的说教。每教唱一首歌,我都把歌词内容讲解给小朋友听,利用朗朗上口,旋律优美的歌曲来感化教育他们。如大班教《卖报歌》时,我就讲述卖报的孩子辛辛苦苦卖报的故事,教孩子们懂得珍惜今天这样的好生活。中班教《好妈妈》的歌曲,我会扮演妈妈或讲妈妈工作是多么劳累,妈妈又做家务,又要照顾宝宝是多么辛苦,随着音乐节奏的播放让孩子感受到对妈妈爱戴与尊敬。教会小朋友们懂得抒发自己爱的感情。还有小班教《苹果》时,我是有目的展开活动,带来苹果,与孩子一起吃苹果,教育他们懂得分享。这样小朋友唱会一首歌就懂得了一个道理,他们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像讲故事一样,在愉悦的活动中,寓教与乐,接受品德教育。在音乐教学活动中,我注意用典型带动一般,以团体促动个别。让学的快的唱的准的孩子领唱、范唱,形成大家竞争向上的意识;对个别反应迟钝、学的慢的孩子耐心施教,鼓励他们开口唱、大声唱。久而久之,他们对音乐产生了兴趣,处于抑制状态的大脑似乎兴奋起来,形象思维和大脑的记忆力也得到增强。性格也变得活泼开朗起来,对校园的各种活动从过去的退缩,不感兴趣变得积极踊跃参加。还有在音乐教学活动中,我运用孩子们感兴趣的话题引入音乐活动。例如:在歌曲教学活动中,结合孩子们喜欢“天线宝宝”这一爱好,用天线宝宝布绒玩具作为教具引入音乐活动,激发孩子的兴趣。“音乐和绘画是姐妹艺术。”在音乐教学中我把难以用文字表达清楚的意思,改用图片、影像来表达,把让孩子难以想象的事物,用图片、影像来再现。例如:律动《小牧民》这首歌曲,曲调虽然简单,但由于孩子没有这方面的生活经验,很难理解曲调内容,这时,我利用一些描绘内蒙古风光的图片或录像,特别是大草原和成群牛羊的画面,让孩子们从视觉上感受内蒙古的辽阔,然后再来体会这首歌曲,这时孩子们就能较好地理解歌曲,并能从情感、动作上来进行简单的表现,而不再是“依葫芦画瓢”,生硬地模仿做动作了。这样的教学既拓宽了孩子的知识面,又培养了孩子的感受力与表现力,同时还激发了孩子的兴趣。

在音乐教学中我还注意保护孩子的学习热情,尊重孩子的自我感觉,唤起他们的表现欲和创造欲,因为只有当孩子们有了成功的体验,才能极好地调动学习的兴趣,而有了学习的兴趣,才能享受音乐。

2 音乐体验是让孩子的灵性放飞的旋转舞台

音乐是人类特有的一种语言,它看不到、摸不到,有着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模糊性”的特点,因此,在音乐活动中,要重视孩子的亲身体验、重视孩子的创造能力、重视孩子的个性。

2.1 现在的孩子多数天生就爱表现,也善于表演。当孩子们理解和熟悉一首新歌时,我总试着让孩子们在自由放松的气氛中,用身段、手势、表情、眼神自我表演,边唱边舞,孩子自由发挥,我择优鼓励,或者是在教完一首歌曲时,让孩子担当相应的角色,可以是童话角色,也可以是现实生活中的角色。这种即兴表演不但能使孩子更快、更独立地记住歌词,而且对音乐的情绪也有了更深刻的体验。

2.2 音乐本来就是从生活中创造出来的。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应根据教学需要,实现教师、孩子、教材、教具、教学环境与生活多方面的横向联系,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让音乐回归生活、回归自然。例如在进行《摇篮曲》一活动,我抓住小朋友很想学做爸爸妈妈的特点,准备了很多娃娃,让学生亲身体验做一天爸爸妈妈是多么辛苦,从而进行爱父母、尊敬长辈的教育。

2.3 音乐活动中注意尊重孩子的见解,尊重孩子的自身体验,让孩子的个性得以发展。孩子们通过自身体验,极好的调动了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了孩子参与音乐艺术实践活动的积极性。例如在听音乐表现动物的时候,我并不强行规定一个正确答案,而是让孩子有各种各样的见解,在随着音乐作体态律动、舞蹈、表演等身体运动,这时孩子们与音乐融为一体,充分调动了情感体验,他们随着音乐的变化,根据自己的感受,有的做奔跑着的小马、有的做会飞的小鸟、有的做欢跳的小兔、有的做神气的大象、有的做咆哮的狮子……孩子们是那样的尽兴,那样的开心,他们用自己喜爱的动作,愉快地表演着,与音乐融为一体,自己主动地去探寻、领悟、体验,这时的孩子们才真正理解和掌握音乐。看,孩子们智慧的火花开始迸发,孩子们的灵性在体验中“跳”起来了。

2.4 音乐相伴,活动更欢畅,身心更健康. 不懂得欣赏音乐的人,不是一个性格健全的人。二十一世纪的幼儿不应该是乐盲。音乐的美丽在于其韵律和身体器官的、系统的活动频率有共鸣的关系。如音乐节奏和大脑中某一神经网络的固有频率相同,就会产生共鸣效应,由此产生的信号能增加大脑的供血供氧能力。人们一听到优美的音乐旋律,脑细胞就会活跃起来,神情就会兴奋,有的就会不由自主地跟着音乐节奏律动起来。在幼儿自由活动中,我们经常放一些舒展欢快的幼儿歌曲,幼儿们在流畅的乐曲声中尽情玩耍。我们还把幼儿喜欢的能引起共鸣的歌曲排练成歌表演文艺节目,让幼儿从小就接收音乐的熏陶对文艺产生浓厚的兴趣。以此陶冶他们的情操,锻炼他们的动作协调能力并增强集体活动的团体精神。

3 音乐节奏是让孩子的灵性放飞的激情广场

对于幼儿园的孩子来说,敲敲打打是天性、是爱好。我们都知道打击乐能激发孩子的操作欲,能满足孩子的成功感,而成功则是一切活动引深发展的前题。幼儿园的孩子好胜心、荣誉感、表现欲都很强,他们总希望自己能得到老师和同伴的认可,而打击乐器能让孩子亲身体验、主动参与,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音乐活动中,我根据实际情况和孩子们的兴趣爱好,由简单到复杂、有层次地、循序渐进地将打击乐器引进音乐教学中,此外,我还鼓励和带领孩子们一起自制“土乐器”,比如,一个空易拉罐、一个空奶粉桶、几只碗碟或者几块竹片都能用来演奏打击乐。

例如在进行《敲小鼓》这一打击乐活动中,我没有真接交孩子怎样按要求敲出不同的节奏来,而是先让孩子们教我的小鼓“说话”,孩子们的兴趣极高,争着来交我的小鼓“说话”,接下来,我请孩子们按我说的小鼓的“语言”用自己自制的鼓敲出来,只见孩子们兴致勃勃,在易拉罐、奶粉桶、月饼盒、饼干桶上按我的要求敲出了各种音质不同而节奏相同的“鼓”声,他们是这样的投入,是这样的高兴,眼神中充满了自信,充满了自豪。看,我根本没有讲要怎样敲节奏,孩子们却都会了,而且做得非常好,非常棒!是敲打、是打击乐让孩子们的灵性“放飞”起来了。

“假如音乐是清泉,就让它流得更欢;假如音乐是熔炉,就让它烧得更旺。”来,让我们一起来吧,用我们的心、用我们的情、用我们的音乐活动让孩子们学会欣赏美、感受美、体验美、表现美,让音乐成为孩子们人生中最大的快乐。

让音乐伴随幼儿健康成长吧!

上一篇:农村小学多媒体教学探讨 下一篇:浅说化学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