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的人文精神渗透问题思考

时间:2022-10-26 12:05:25

高中语文教学的人文精神渗透问题思考

摘 要:我国在新课标改革的要求下,对于我国现阶段的高中语文教学模式进行了深入的调整。在教学改革中,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导,对学生的学习起直接的作用。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以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尊重学生,实际提高教学课堂的教学效率。在过去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往往以自我为中心,不关注学生的学习,对于我国的高中语文教学的人文精神的渗透起阻碍作用。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人文精神;渗透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4-179-01

人文精神的产生,体现了人们思想上的价值追求,也展现了人们对于自身的尊严和力量的追求。人文精神作为人的一种内在的精神价值追求,可以表现为人们的人格、人性以及人们的人生,人们对人文价值的追求充分体现了人类对于自己存在的意义和对于世俗存在的现象的追求。高中生是我国的下一代建设者的重要组成,对高中生的人文教育更应该受到社会的重视,因此,我国各高中应该就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主义问题进行深入认识,促进我国高中生对于人文主义的理解。

一、高中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内涵及实施必要性

1、高中语文教学人文精神的内涵

高中教学中注重人文教育,而进行人文教育的主要目的是提升学生的人文精神和人文素养,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可以促进其提升人性境界,帮助其塑造理想人格,培养其个人与社会价值观,人文教育的本质是人性,其核心任务是培养人文精神。人文精神的养成需循序渐进,不能急于求成,特别是针对高中生人文精神的培养,要在课堂上通过多种途径进行缓慢渗透,长期累积达到养精神的目的。高中语文教学为人文教育提供了良好的落脚点,通过语文教学可使学生的文化知识得到滋养,为其提供高雅的学习氛围以及深刻的人文实践活动。人文精神注重由外而内的文化养成,达到自我感悟与心灵觉解的境界。语文教学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特点,其不仅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更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高中语文教学人文精神实施的必要性

多年以来,我国高中语文教学受高考指挥棒的影响,过分地追求学生成绩,教师的功利追求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对人文教育的关注,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旨在传授人文知识、培养人文精神,从而提高学生自身素养、净化学生心灵、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完善学生的道德修养!高中语文教学的现状呼唤人文教育的回归我国语文教学中传承了祖国伟大灿烂的文化蕴含,在语文教学中大力弘扬我国传统文化、引进现代世界先进人文精神的精华是必需的#高中语文教学需要注重指导学生感悟优秀文学作品,体验汉语言的魅力,创造出独特的文学作品#因此,高中语文教学的健康发展要求将人文性与工具性进行有机的结合,让高中语文教学真正成为传递人文情怀、闪烁睿智之光的重要载体。国家教育方针注重对人文精神的培养!2010年,国务院印发的有关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 年) 的战略主题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就是将学生从传统的应试教育的桎梏中解脱出来,使他们能够得到全面的、健康的发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道德品质。因此,渗透人文精神也是关注素质教育,更是各校贯彻国家教育方针的最佳途径。

二、高中语文课堂人文精神渗透的措施

1、教师加强人文精神渗透的施行

教师是人才生产的主要承担者,担负着培养一代新人的重任,在学生成长过程中起着引导的作用;所以教师树立怎样的教学观,对学生学习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语文教师作为学生灵魂的启迪者,需要在教学中树立人文教育观,加强自身的人文精神渗透。首先,教师要先提高自身人格修养和文化素养,培养教师实施文化教育、陶冶人文精神的能力。因为教师是学生的榜样,教师的言行举止、态度、个性等,无不对学生发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在接受

到了足够的人文精神的熏陶后,学生在教师影响下会受到这种气质的感染。其次,教师要树立先进、科学的教学理念,开阔教学思路。教师理念是教师在对教育工作本质理解的基础上形成的关于教育的观念和理性信念,它对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采取何种目的和形式教育学生起着主要影想。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树立人文教育观,并在这中观念的指导下开阔教学思路,积极引进我国传统人文精神和其他优秀的人文,并将它切实地融入课堂教学中。

2、树立人文语文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语文教学方法的丰富,对于高中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提高有重要作用"在教学创新发展的今天,教师要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活动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活动中得到突出。首先,教师可以利用讨论法实施教学。让学生对文学作品中人文内容进行讨论,同开发其中的人文精神!有利于学生自主领悟语文课本内容中的人文涵养。像在讲解《我与地坛》时,让学生对史铁生的文字进行阅读,并选出自己感悟最深的一部分与同桌讨论,有利于学生感受到其中的人文精神。有学生选择“剩下的就是怎样活的问题了,这却不是在某一个瞬间就能完全想透的、不是一次性能够解决的事!怕是活多久就要想它多久了,就像是伴你终生魔鬼或恋人。所以,十五年了,我还是总得到那古园里去、去它的老树下或荒草边或颓墙旁,去默坐、去呆想、去推开耳边的嘈杂理一理纷乱的思绪,去窥看自己的心魂(这段文字进行讨论,在讨论分析作者的痛苦与坚强,地坛对于作者的意义,从中感受到正确的人文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需要尽可能避免为培养人文精神而培养人文精神的做法,避免为追求教育形式的多样化而采用花哨的板书、抽象的学法、琳琅满目的教具来充当人文教育的工具,否则会使人文精神的教学效果适得其反。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努力贴近实际,结合教学目标,合理安排教学计划,采用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鉴赏作品能力以及对语文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 杨 乐. 浅论高中语文教学的人文精神渗透问题[D].陕西师范大学,2013.

[2] 胡 燕. 高中语文教学的人文精神渗透问题的分析[J]. 课外语文,2015,04:1.

[3] 杨 娟. 浅论高中语文教学的人文精神渗透问题[J]. 课程教育研究,2014,05:2-3.

[4] 罗慧玲. 论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人文精神渗透[J]. 赤子(上中旬),2015,14.

上一篇:西部矿业收购标的连续亏损 下一篇:有人在社区评论“好丑”时,你该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