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

时间:2022-10-26 11:53:42

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

校本课程作为一种重要的课程类型,是由学校自主开发的,能够体现学校办学思想和特色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校本课程在满足学生的兴趣、需要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是不可或缺的。由于我们学校的学生家家户户都种植苹果树,果业是我们这个地区最主要的产业,许多学生在初中毕业后踏上社会甚至成家立业后,主要以种植果树为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所以我们就把研究果业作为校本课程来开设。

我们学校地处莱阳北端,应该说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同,莱阳种植苹果树的地方很多,但比较起来,无论是在口味还是表光色泽方面,其他地方的苹果都不如是榆科顶的苹果好吃,而且从整个莱阳范围来说,我们这里的种植规模是最大的,这是为什么呢,我们地理组的老师就带领学生应用学过的地理知识从多个方面进行研究分析。

1.温度

温度是苹果生长发育最重要的环境条件之一,各种苹果对温度都有一定的要求,即最低温度、最适温度及最高温度,称为3基点温度。温度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呈周期性的变化,称为温周期。有季节的变化及昼夜的变化。1d中白昼温度较高,光合作用旺盛,同化物积累较多;夜间温度较低,减少呼吸消耗。因而这种昼高夜低的变温对苹果生长有利。但不同苹果适宜的昼夜温差范围不同。通常热带苹果昼夜温差应在3-6℃;温带苹果5-7℃,而沙漠苹果则要相差10℃以上。莱阳市地处北温带半湿润性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1.6℃,四季分明,春季风多易旱,夏季炎热多雨,秋季昼暖夜凉,冬季寒冷干燥的特点。

此外,果实生长后期昼夜温差是影响果实品质的一个重要因素。据记录,半岛内陆地区夏末秋初昼夜温差在10℃以上,由于昼夜温差较大,苹果含糖量高,品质优良,因此胶东半岛也是我国著名的苹果生产基地,苹果的可溶性固形物则高达15%。

2.光照

光照是苹果生长发育的重要环境条件。其通过光强、光质和日照时间长短影响光合作用及光合产物,从而制约着苹果的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

2.1 光照度:光照度常依地理位置、地势高低、云量及雨量等的不同而呈规律性的变化。即随纬度的增加而减弱,随海拔的升高而增强。一年之中以夏季光照最强,冬季光照最弱;一天之中以中午光照最强,早晚光照最弱。

2.2 光质:光质又称光的组成,是指具有不同波长的太阳光谱成分,其中波长为380~760nm之间的光(即红、橙、黄、绿、蓝、紫)是太阳辐射光谱中具有生理活性的波段,称为光合有效辐射。而在此范围内的光对苹果生长发育的作用也不尽相同。苹果同化作用吸收最多的是红光,其次为黄光,蓝紫光的同化效率仅为红光的14%;红光不仅有利于植物碳水化合物的合成,还能加速长日苹果的发育;相反蓝紫光则加速短日苹果发育,并促进蛋白质和有机酸的合成;而短波的蓝紫光和紫外线能抑制茎节间伸长,促进多发侧枝和芽的分化,且有助于花色素和维生素的合成。因此,高山及高海拔地区因紫外线较多,所以高山花卉色彩更加浓艳,果色更加艳丽,品质更佳对于苹果来说,则是色泽鲜艳,表光优良。

2.3 光照长度:日照长度首先影响苹果花芽分化、开花、结实;其次还影响到分枝习性、叶片发育,鳞茎等的形成以及花青素等的合成。

纵观莱阳地区,地形呈北高南低的地势,北面海拔高度超过200多米,自沐浴店向南大部分地区海拔高度少于100米,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996小时,年平均风速2.7米/秒,全市平均无霜期173天,这样的地形决定了北部地区光照条件要好于南部地区。

3.水分

水是苹果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也是养分进入苹果时的外部介质(如很多主动吸收的离子)或载体(大多数被动吸收过程),同时也是维持植株体内物质分配、代谢和运输的重要因素。其中,苹果吸收的大部分水分用于蒸腾,通过蒸腾引力促使根系吸收水分和养分,并有效调节体温,排出有害物质。

苹果的需水特性:不同苹果对水分的亏缺反应不同,即对干旱的忍耐能力或适应性有差异。苹果的需水特性主要受遗传性决定;由吸收水分的能力和对水分消耗量的多少两方面来支配。苹果属于中性植物,不同生长期对水份的要求不同。

苹果生育期的4~9月,约需降水540毫米。年内降水分布不均的苹果产地多是由于,土壤蓄水性好,不均性降水,可通过土壤容蓄调节使用,形成苹果栽培优势的供水条件。

莱阳市地处北温带半湿润性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春季风多易旱,夏季炎热多雨,全市年平均降水量800mm左右,降水多集中在5-9月,降水量多在500-650mm左右。由于北部地区地势较高,年降水量南部地区平均多100mm左右,在供水条件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

4.土壤与营养

苹果树根系入土深而广,与土壤接触面大,可适应沙质土、壤质土、黏质土、砾质土等不同土质。

莱阳市境地处胶东隆起与莱阳盆地交接部位,市区北部处于栖霞复背斜的南翼。岩层为胶东群,地层走向东西,倾向南。城南为莱阳盆地中心,境内较高的山峦基本属于低山。北部,东北部其高度均在海拔300~400米之间,切割深度200米左右。这些地带的山峦,多呈梁状缓慢起伏,除个别山峰陡峭之外,多数山的坡度在15°~20°之间,其沟谷开阔,纵坡比较平缓,谷底时而有岩石露出,时而有薄层堆积物,其中多为砾石、碎石,少量为粘质砂土,土壤多为沙质土、壤质土、砾质土等适于苹果生长的不同土质,富含磷、钾和钙、镁等微量元素,土壤酸碱度为PH6.5左右。

5.地势地形

地势地形是影响苹果生长发育的间接环境因素。它是通过改变光、温、水、热等在地面上的分配,从而影响苹果生长发育、产量形成与品质变化。而沟壑丘陵区,具有自然调节光、温、水、热的地理属性,非常利于苹果生长发育。

莱阳市地处胶东低山丘陵地带南部,因受胶东脊背地形影响,地势由北向南倾斜,河流多为北源南流。北部、东部、中部、东南部、西南部均有互不连接的低山丘陵群,沿河地带及山群之间,形成互不连片的河谷平原和山间盆地平原。由于北部地区多为低山丘陵地带,在适于苹果生长的条件中具体表现为光照足,昼夜温差大,易于通风,降水量足等特点。

通过学习和研究,学生获得亲自参与科学探究的体验.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合作与分享,让学生把知识综合运用到科学探究的实践中去,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亲历运用知识、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获得深切的体验,激发科学探究的欲望。强调实践,注重体验,不仅是克服理论脱离实际倾向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

上一篇:以生为本的成功教育,以师为本的科学管理 下一篇:浅议怎样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