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沿线地下空间开发初探

时间:2022-10-26 11:48:56

城市轨道交通沿线地下空间开发初探

摘要:在广州轨道交通快速建设背景下,结合轨道交通沿线地下空间开发历程和开发现状,吸取国内外轨道交通沿线地下空间开发经验,对广州下一步轨道交通沿线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进行初探。

关键词:轨道交通; 地下空间; 广州

Abstra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rapid construction of guangzhou track traffic, by combining the underground space development history with its characteristics, absorbing experience in underground space development along rail transit in China and abroad, the essay aims in studying the futur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underground space along guangzhou rail transit.

Keywords: underground space, rail transit, guangzhou

中图分类号: U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随着土地资源日益紧张,近年来广州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强度逐步增加。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及区间是地下空间开发的主要组成,具有带动各种功能形式的地下空间开发的独厚优势。至2010年12月,广州轨道交通累计开通里程236公里,成为全国第3个轨道交通通车里程超过200公里的城市,累计通车里程位居世界第13位。在已开通的236公里线网中,地下站以及区间形成的地下空间约307万平方米。

1、广州轨道交通沿线地下空间开发现状

广州轨道交通沿线地下空间开发可大致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2005年以前与人防设施结合为主的地下空间开发,地下空间多位于老城或城市建成区,受建设条件的限制其开发规模较小,一般在10000平方米左右,功能多以配套性质的便民商业、地下停车、地下通道为主。

以陈家祠站、烈士陵园站为典型站点,轨道交通虽使得沿线人防工程商业开发获得成功的机会大大增加,但对人防设施、轨道交通设施的经营性空间,规划开发控制条件引导不足,缺乏整体的统筹考虑。

第二阶段是2005至2009年,地下空间开发开始注重与城市商业中心结合,其规模一般在60000~80000平方米。随着规模的扩大,站点地下空间开始注重与周边地块发生紧密联系。以公园前站、珠江新城站为典型。公园前站借助车站北侧调整为城市广场的契机,开发了广州首个地下产权式物业——动漫星城。这一阶段的沿线地下空间开发,大部分都考虑了站厅与上盖物业的联系,或与物业地下室直接连通,或通过通道联系,相邻站点之间的地下空间甚至有了连为一体的可能,为逐步形成一些站点群之间的综合性地下空间网络奠定基础。

第三阶段是2009年至今,地下空间开发多规模集中在城市发展重点地区,通过统一规划与提前空间,地下空间的规模可达到几十万平方米,形成网络化的地下空间。以规划中十一号线的云台花园站为典型站点,广州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将逐步依托城市重要功能区以及城市重要公共中心实现。以珠江新城核心区地下空间工程为标志,广州城市地下空间开发逐步以城市重点功能区为主导,走向强调地面和地下的一体化、多种功能的综合开发。

具体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是从开发规模来看,依托轨道站点的地下空间开发规模不断扩大,并且其规模与其所处区位的开发条件紧密关联。

二是从空间布局来看,由站点周边简单放大或单一通道联系向地下空间网络化方向发展。

三是从使用功能来看,由配套型功能向商业、交通、市政等多元化功能发展。

2、国内外轨道交通沿线地下空间开发经验

2.1欧美——城市地下空间与城市功能的多元融合

芬兰的地下空间设有发达的文化体育娱乐设施,与城市功能进行了多样性的融合,在为城市提供快速交通疏导、舒适便捷的公共服务等方面有良好的借鉴意义。

纽约市地铁在世界上运营线路最长(443公里),车站数量最多(504个),每天接待510万人次,每年接近20亿人次。四通八达不受气候影响的地下步行道系统,很好地解决了人、车分流的问题,缩短了地铁与公共汽车的换乘距离,同时把地铁车站与大型公共活动中心从地下道连接起来。[参考文献:

[] 崔曙平. 国外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状况及发展趋势. 城乡建设, 2007(06).]

2.2日本——点轴蔓延式地下空间成长

由于日本高度依赖铁路进行运输,日本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呈现出以地铁交通线为发展轴,随着轴向滚动发展的特征。自1930年,日本东京上野火车站地下步行通道两侧开设商业柜台,形成了“地下街之端”,50年代起随着大规模的站前广场及地铁的建设,许多地方都开始规划地下街。目前日本地下街已从早期简单的地下通道两侧布置商店演变为包括多种城市功能,有交通、商业及其他设施共同组成的相互依存的地下综合体,对日本地下空间系统进行了良好的组织衔接。[[] 李炳帆. 城市中心区地铁枢纽型地下空间规划研究.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论文, 2009.]

2.3香港——与轨道交通站厅便捷接驳的地下物业开发

香港轨道交通自1979年开通以来,已经发展成全长211.6公里的铁路系统网络。由观塘线、荃湾线、港岛线、东涌线、将军澳线、东铁线、西铁线、马鞍山线、迪士尼线、机场快线及轻铁各线共150个车站组成。其中,城市轨道交通有7条,共计53个车站,其中14个为转车站。

香港集约的土地利用方式与其采用围绕公共交通车站,尤其是轨道交通站高强度的土地利用方式密切相关。以骨架线为主导的网络型轨道交通发展有力的支撑了香港强“中心区—新市镇”的城市空间结构。此外,很多地铁出入口设在相邻物业内, 甚至有些站厅层与相邻物业的地下室合在一起,形成了以轨道交通站点为核心的点式乃至串联式的地下空间利用方式。

2.4上海——“一条环线、九条射线、九个换乘站、九站共线”的地下交通网络

上海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在全国起步较早,较大规模的开发利用始于20世纪60年代的人防工程建设。90年代以来,随着中心城大规模的旧城改造和新区建设,特别是地铁建设的大力推进,上海的地下空间开发已形成了一定的规模,类型也逐渐多样化。上海目前地下空间开发利用面积也已超1600万平方米。

至“十一五”末,上海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运行线路总数达12条,总里程420公里,其中地下线路达到296.7公里,地下车站208座,形成“一条环线、九条射线、九个换乘站、九站共线”的网络运营格局,地下交通网络效应初步显现,以轨道交通站点为重要载体,以提升城市公共活动中心空间品质为目的,形成了一批以人民广场、静安寺、世博园、徐家汇、花木、真如和五角场副中心等为代表的多功能、大规模的地下综合体。[[] 汤志平. 上海市地下空间规划管理的探索和实践. 民防苑, 2006(12).

规划项目:《广州市轨道交通线网沿线站点周边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专题研究咨询项目》

作者简介:周舟(1986-),女,城市规划硕士,广州市城市规划编制研究中心]

3、广州轨道交通沿线地下空间开发启示

3.1空间布局模式

地下空间的布局模式因城市地下空间最初的利用方式的不一而在发展过程和现状布局特征上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但是从现阶段发达国家较为成熟的地下空间布局现状来看,中心城区的地下空间始终是地下空间的整体布局的重点。广州依托地铁形成网络加放射的布局模式,同时以地铁线路和重要城市走廊为骨架,结合城市重要商业文化节点、地铁换乘站、城市公共交通枢纽及大型开放空间构成点、线结合的地下空间利用体系已成为了地下空间利用的主体趋势。

3.2空间结合方式

从现阶段国内外的轨道交通沿线的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形式来看,目前地铁站点与其周边的地下空间的结合方式主要为通过站点与周边地下空间的通道连接、站点群与周边地下空间的网络连接、站点与周边物业地下空间的面域连接三种方式。其中站点与周边地下空间的通道连接主要是指物业发展依托单个站点周边的步行通道的方式;在此基础上,在两个及两个以上的地铁站点站厅之间建立可开发物业的人行通道,则构成了站点群与周边地下空间的网络连接;地铁站点站厅与地下空间物业直接接驳则形成了站点与地下空间的面域连接方式。因此,在具体的轨道交通站点周边的地下空间结合方式上,应结合站点周边的区位环境和自身特色,对于不同的站点采取不同的开发模式,力求形成以轨道交通车站为中心的城市功能节点。

3.3空间功能类型

在功能设置上,目前国外地下空间的功能类型较为复合化,在地下空间与交通、文化、商业、体育等功能均结合较紧密。目前我国地下空间开发的功能类型还较少,主要与商业功能进行结合,随着城市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品味的提升,广州地下空间与城市综合功能的衔接还有极大的提升空间。

参考文献:

[1] 崔曙平. 国外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状况及发展趋势. 城乡建设, 2007(06).

[2] 李炳帆. 城市中心区地铁枢纽型地下空间规划研究.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论文, 2009.

[3] 汤志平. 上海市地下空间规划管理的探索和实践. 民防苑, 2006(12).

规划项目:《广州市轨道交通线网沿线站点周边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专题研究咨询项目》

作者简介:周舟(1986-),女,城市规划硕士,广州市城市规划编制研究中心

上一篇:试析建筑外墙保温节能材料与技术 下一篇:浅析110kv电缆的故障问题及解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