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性紧张造成银行业恐慌

时间:2022-10-26 11:36:29

流动性紧张造成银行业恐慌

从2013年5月底开始,SHIBOR利率就开始出现收益曲线倒挂,5月31日隔夜利率升至4.50%,超出了SHIBOR一年期利率4.40%,银行业流动性紧张端倪初现。之后银行间流动性压力日益加大,6月7日隔夜利率飙升至8.29%,较前日猛增230个基点,市场陷入恐慌。6月8日,隔夜利率继续攀升,创下9.58%的高位。之后市场恐慌情绪略有缓解,6月17日隔夜利率回落至4.81%,由于央行并未向市场注入流动性,同业拆借市场信心受到打击,6月20日隔夜利率飙升600多基点,创下13.44%的历史天价,市场流动性几乎枯竭,同业拆借利率已经可与高利贷抗衡。随后,随着央行“铁血纠偏”态度的转变以及向部分金融机构注入流动性,隔夜利率开始回落,但仍处于5%以上的较高水平。

多方面因素导致流动性紧张

理论上讲,中国是全球流动性最充裕的国家之一,拥有全球最庞大货币存量,M2为104万亿元,银行资产高达141万亿元,今年GDP估计约为56万亿元,M2约是GDP的两倍,银行资产是GDP的近3倍,不应该发生流动性紧张,但事实上流动性恐慌已经发生。对于原因,经过粗略思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银行上缴存款准备金、企业集中缴税、企业分红及中期考核等因素叠加加大了银行资金的需求。由于临近6月末,银行需要进行存款准备金率的缴存、财政存款的上缴、企业分红以及银行年中考核等多种因素叠加,使得资金紧张程度加剧。此外监管部门强化理财产品监管、加大对跨境套利交易的监管及对外币贷款的存贷比要求,也导致各银行需要增加资金以满足合规要求。但上缴存款准备金、企业集中缴税、企业分红及中期考核等因素每年都存在,2011年6月底 SHIBOR隔夜利率也曾升至7%以上,但持续时间通常只有几天;2012年6月底隔夜利率最高仅为3.6%,这说明仅这几种因素并不会引发同业拆借市场的流动性恐慌。

央行所谓的“铁血纠偏”态度抑制了国有银行在同业拆借市场上的资金供给。2009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一直推行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名义上称为稳健),在当前经济增速放缓,通胀数据回落的背景下,市场预期央行货币政策将进一步放松,甚至预期将下调存准、利率,然而央行不但没有如期放松货币政策,甚至有收紧之势,逆势发行20亿元央票。6月17日,商业银行正在高拆借利率中煎熬时,央行了《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关于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事宜的函》,要求金融机构“按宏观审慎要求对资产进行合理配置,谨慎控制信贷等资产扩张偏快可能导致的流动性风险,在市场流动性出现波动时及时调整资产结构;充分估计同业存款波动幅度,有效控制期限错配风险,”这表明央行不放松货币政策的坚定立场。另外,有报道称6月18日央行召集各大银行开会,明确表示“央行不会出手为市场注入流动性,希望各银行继续去杠杆化,把钱注入实体经济”。央行借助拆借利率抬升实现银行的去杠杆化的政策意图抑制了国有银行资金的拆出,因为国有银行担心违背央行意志受到惩罚,加大同业拆借市场的流动性风险。尽管6月25日央行表示已经向符合审慎监管要求的金融机构注入了流动性,SHIBOR隔夜利率也回落至5.55%,但仍是历史正常价格的2倍。央行坚持稳健货币政策不放松,旨在执行国务院总理“用好增量、盘活存量,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精神,因此,隔夜利率回落至正常水平尚需时间。

银行信贷扩张迅猛,大量资金流入基础设施、产能过剩和房地产等领域资金使用效率下降,周转速度降低。今年前5个月中国社会融资总量为9.11万亿元,同比增长50%,而同期银行新增本外币贷款为7.72万亿元,同比增长53%,尤其是银行外币贷款高达5657亿美元,同比增长2.22倍,在银行贷款快速增长的同时经济增速却在放缓,这表明部分银行信贷未进入实体经济(如果房地产不算实体经济的话),可能主要流向了基础设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房地产和产能过剩行业(主要是钢铁、水泥等央企和国企),由于这些行业除地产外效益较低,导致大量资金被用于借新还旧,负债率不断攀升。从大学生就业率仅为30%、汇丰PMI连续两个月低于50%以及上市公司利润增速下滑等因素看,中国经济增速正在放缓。在宏观经济环境不利的背景下,银行的资产质量及流动性可能下降,从而减少其资金来源,加大了银行业的流动性风险。

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的同业资产过快发展,期限错配使银行业流动性风险上升。数据显示,2013年一季度8家上市股份制银行买入返售金融资产余额为3.27万亿元,同比增长72%,而贷款仅增长17%,使买入返售资产占贷款比重由20%上升至30%。另外,2013年一季度五大国有银行买入返售金融资产余额为2.62万亿元,仅占贷款的7%。作为城商行的代表的宁波银行2013年一季度买入返售金融资产余额为425亿元,同比增长近9倍,反映出城商行同业业务发展之迅猛。由于买入返售金融资产部分投向了期限较长的受益权信托,导致资产负债期限的错配,这使得同业业务膨胀过快的中小银行流动性风险上升。

热钱流入和贸易顺差的减少使外汇占款降低,货币供给骤然下降超出银行业预期。热钱从5月份开始就有流出,依据“热钱=外汇占款新增 -实际FDI - 贸易顺差”的定义测算,5月中国热钱流出金额为189亿美元,约1172亿元。热钱的流出导致5月外汇占款骤降至668亿元,较上月减少2300亿元。理论上说,外汇占款属于基础货币供应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央行的公开市场操作和财政性存款一起决定了基础货币的供应,并在乘数效应的作用下生成广义货币M2,因此外汇占款减少导致货币供给M2的减速。尽管6月份的外汇占款、贸易顺差、实际FDI等数据还未公布,但估计外汇占款将进一步减少,原因是6月17日美联储表示将逐步退出量化宽松政策(QE3),人民币兑美元升值终结,同时国际资本开始从新兴市场逃逸。在央行逆回购金额保持稳定的情况下,外汇占款的下滑必然使货币供给减少,这种骤然下降加大了银行业的流动性压力。

负面影响

银行的资金成本上升,贷款利率抬高,信贷增速放缓,对银行盈利能力影响负面。在6月以来的银行业“钱荒”中,SHIBOR短期利率升幅最大,其中隔夜利率升幅超过10个百分点,6个月以上期限利率波动升值较小,其中1年期利率仅上涨3个基点,这表明金融机构当前的流动性紧张持续时间不会超过3个月,只是短期的突发事件、期限错配等原因造成的,随着考核时点的过去和银行资产负债结构的调整,银行间流动性紧张将得到缓解(如表1所示)。

尽管市场普遍预期到7月中旬当前的银行业流动性紧张将缓解,但短期SHIBOR利率的飙升已经向债券回购利率、理财产品收益率、贷款利率、存款利率等资产负债产品价格传导。据观察,6月底1个月期限理财产品利率约为6.5%,比5月同期限利率高出2个百分点,表明银行短期融资成本大幅上升,如果银行不能把上升的成本通过贷款利率转嫁出去,银行的利差将进一步收窄。另外,此次流动性恐慌及央行的强硬态度,使商业银行放缓信贷扩张的步伐,加强流动性管理,这意味着银行需要牺牲部分收益来保持资产的流动性。总之,此次流动性恐慌将对银行利润造成负面影响,具体影响程度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市场利率上升和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盈利的担忧使股市重跌。尽管中国股市投资价值受到质疑,但超过20万亿元的市值仍不容忽视。自6月初发生银行业流动性恐慌以来,堪称蓝筹股的上市银行和房地产公司暴跌,部分股份制银行股票曾一度跌停,地产龙头的万科最大跌幅超过30%,受此影响,上证指数从2300点一度暴跌至1849点,创下2009年以来的新低。短期SHIBOR的飙升使投资者对上市公司财务成本上升产生忧虑,尽管6月28日股市回升1.5%,但银行业流动性紧张未解除前,股市难以走出一轮上涨行情。

央行货币政策可能由稳健转向偏紧,相关“盘活存量、用好增量”的政策可能出台。最近在“陆家嘴论坛”期间央行行长周小川表示:“此次货币市场利率的波动,其积极意义在于提示银行,需要对自己的资产业务作出调整。”这表明央行有条件(符合审慎监管要求)向市场注入流动性,要求信贷和同业资产扩张过快、资产负债期限错配严重的金融机构降低杠杆,放慢增长速度。关于如何“盘活货币存量、用好货币增量”,市场预期可能会出台加快资产证券化进程,通过发展金融市场提高直接融资占比等措施,但时间和效果都有待观察。

强化流动性管理

7月5日隔夜SHIBOR利率为3.38%,较最高价回落了近10个百分点,银行业的流动性压力暂时缓解。有报道称7月份央行将向市场拍卖2000亿元财政性存款,银行业流动性压力有望进一步缓解。但此次流动性恐慌的教训仍值得银行业汲取,尤其是那些以接近高利贷利率获取资金的银行亟需提升流动性管理能力,以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流动性冲击。结合国际银行业在流动性风险管理方面的经验,我们就中国银行业提升流动性管理提出以下建议:

设立专门的流动性管理部门,负责对全行流动性进行统筹管理

流动性管理部门的主要职责是: 第一, 随时与银行的高层管理者及董事会合作, 确保流动性管理的优先性和特定目标的实现;第二, 跟踪银行内所有资金使用部门和筹集部门的活动, 并协调这些部门与流动性管理部门的活动, 例如当信贷部门已向顾客授予新的信贷额度时, 流动性经理就必须为在额度内可能的取款做准备, 当资金筹集部门获得一笔新的存款时, 流动性管理人员必须确定其在何时有多大的提取可能性;第三, 连续分析银行的流动性需要和流动性供给相结合, 以避免流动性头寸过量或不足。

要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流动性需求的预测

流动性管理的关键环节是流动性需求的预测, 必须寻求和运用适合商业银行自身需要的预测方法。

第一,借鉴西方商业银行的流动性管理经验, 形成一套完整的指标体系。例如从资产方反映流动性的现金比率、流动证券比率、偿付能力比率, 从负债方反映流动性的热钱比率、核心存款比率、存款构成比率等都是比较适合我国商业银行使用的流动性指标。

第二, 在吸收国外流动性需求预测经验的基础上, 建立科学、合理的方法预测流动性需求。方法之一,编制资产负债期限分析表。根据不同的期限(如1周、半个月、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等) 编制资产和负债的对应表, 并利用流动性参数K=(到期负债-到期资产)/总负债,来衡量资产与负债的匹配情况。K大于0,说明流动性储备不足,应调整增加流动性资产,K小于0,说明流动性储备盈余,应调整增加盈利性资产。方法之二,借鉴国外商业银行的资金结构法,预测下期的流动性需求。流动性需求额的计算方法是,根据流动性要求程度的不同划分来源种类, 并确定不同的流动性储备比率,加总计算出资金来源流动性需求额, 再用同样的方法测算贷款的流动性需求额, 最后加总计算出下期的流动性需求额。

实行流动性供给多元化策略

首先,在流动性供给方面,商业银行应当同时注重从资产和负债两个渠道获得流动性。资产管理方面,当前主要应当扩大银行的二级准备(能够快速变现的短期有价证券),缩小贷款的比重,合理安排贷款的期限结构。负债管理方面,银行应当充分利用主动性融资从货币市场获得资金,如同业拆借、证券回购等。其次,银行应划分短期、中长期流动性需求,对短期流动性需求应从短期借入款、流动性资产的安排来满足, 对于中长期流动性需求,则通过贷款、投资的滚动变现来满足,从而实现资产负债期限的合理配置。

(作者单位:中国民生银行信息管理中心)

上一篇:转变高三学生数学学习方式的探究 下一篇:创新投融资模式推动西部地区城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