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统文化贯穿学生思想道德教育

时间:2022-10-26 11:20:34

以传统文化贯穿学生思想道德教育

[摘 要]把孝道、立志、劝学、尚德等传统文化作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元素,通过系列主题活动激发学生确立人生理想,形成道德自觉、学习自觉的良好行为习惯。同时对学校思想道德教育元素、方法如何贴近学生思想实际,充分发挥载体作用,进行深入思考。

[关键词]四想四对照 传统文化 道德教育

作为学生思想道德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和有效载体,“四想四对照”教育活动把孝道、立志、劝学、尚德等传统文化作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元素,通过“孝道感恩”、“读书明志”、“辩论赛”、“演讲赛”等一系列具有鲜明主题的活动,激发学生确立人生理想,形成道德自觉、学习自觉的行为习惯,会取得良好的效果,赢得学生、社会的广泛赞誉。

一、高职院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缺失

高职院校的生源是“三校生”(中专、职校、技校的学生)和普通高考中的第五批考生,录取的学生分数低、学习基础差,是不争的事实。通过对高职在校生所做的调查中显示,在新生遇到的学习问题中,排在首位的为 “缺乏学习动力”,遇到最主要经济问题是“‘必要支出’过多”。高职学生进校后学习目的不明确、对事物缺乏应有的兴趣、沉迷于网络游戏、花钱大手大脚、上课迟到早退已成为影响高职教育教学提高质量的重要因素。尽管针对上述行为出台一系列教育和管理措施,但效果却不理想,究其根本,是我们缺少能唤起学生内心良知的道德与情感教育,缺失能唤醒学生作为子女、作为公民的内心责任意识的教育。

学会感恩仅仅是思想道德教育的第一步,道德作为一种实践活动,只有在现实生活中不断磨炼,才能最终形成一种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动。感恩教育须与学生反观自身相结合,才能使学生感恩父母、学院、社会的外在情感转而化为自身责任的内在动力。学校必须给学生以专业认同、职业认同、学校认同为前提的人生理想教育,因势利导,把学生引入到每天的学习行动中去,才能起到真正的思想道德教育作用。

综观当前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不是缺少感恩教育,也不是缺少人生理想教育,而是要么沦为只有感恩而无行动的口头派,要么步入只讲人生理想而不与专业学习的虚无主义,要么陷入只谈学习行动而缺少人文关怀的僵硬主义,这便是当前高职院校学生整体的、系统的、有机组合的思想道德教育观念缺失的现状。

二、感怀恩情反观自我,汲取动力志于成人

“四想四对照”的主要内容为“想一想父母含辛茹苦送我来学校读书盼什么,对照自己在学校的表现是否对得起父母亲的养育之恩;想一想我在学校做什么,对照自己所取得的成绩是否达到父母的期望;想一想我将来走上社会干什么,对照自己所学的知识是否达到培养目标;想一想我要成为社会有用之才凭什么,对照社会对人才需求,自己应该如何努力。”“四想四对照”所对应的感恩教育、人生理想教育、专业思想教育和就业成才教育有着丰富的内涵及重要的现实意义,四部分相辅相成、环环相扣,形成完整的、立体的思想道德教育网络。

(一)明孝以正心,道德之根本

孔子在《孝经》中讲到:“夫孝,德之本,教之所由生也”,意即德性的根本在于孝道,一切教化产生的根源是孝。又言“百善孝为先”,进一步开宗明义地指出:孝心一开,百善皆开。一言以蔽之,孔子以来的儒家十分注重“孝”在民生道德教化中的重要作用。我校开展的“四想四对照”活动,以“孝”作为学生德性开发之起点、之根本,以孝贯通一系列学生思想教育活动。首先让从学生日常生活中小事入手,以开展主题班会和座谈会的形式,要求学生算一笔经济账,回忆和述说父母及长辈为自己付出的感人事例,体谅父母的辛苦,感知他人的善意、养成助人为乐的品德,让学生初步具有传统孝道、责任感、爱的回报的情感体验,形成勤俭之谓德、骄奢之谓恶的道德认识。同时针对自身存在的问题或不足,通过自我反省、班主任积极引导、同班同学相互帮助,形成报答父母养育之恩以尽孝道的共识,探讨个人尽孝的具体做法。

因势利导,学校以“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是孝之始作为指导思想,展开“自爱、自强,心中有爱”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引导学生从知孝,进而知关爱自己,然后自强不息。由孝敬父母而生恭敬之心,由体谅父母之辛苦而知勤俭慎行,由爱敬父母而知尊重他人、感恩学校、关爱社会,最终形成一种互敬互爱、互帮互助的和谐校园文化。

(二)立志以帅气,精神之源泉

树无根不活,人无志不立,一个有志向的人,他的生命才是朝气蓬勃、生生不息的。我国传统文化中历来把“立志”看做成事之首,孟子有“夫志,气之帅也;气,体之充也”之言,晋代嵇康在《家诫》中的“人无志,非人也”之说,更是把立志的重要性提升到了另一个高度。志向是道德形成的重要的内在条件,不仅表现在它作为道德价值判断的重要依据,更为重要的是它左右着实践的道德方向。

“四想四对照”活动除了利用课堂教学向学生讲述立志的重要性,帮助分析学生的优劣势,确立其人生志向等,还通过“寄家书”、“演讲比赛”等活动来坚定志向、砥砺志向。家书的内容涉及学生的思想感悟、人生规划、想对父母说的话等,让家人感知学生的奋斗目标及当前的思想状况。同时为父母参与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提供渠道,定期召开学生家长代表会,邀请家长来校参观,从早上出操到晚自习,从宿舍到食堂,让家长感受自己孩子在学校学习、生活状况,一起探讨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把家庭教育作为学校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辅助手段。通过演讲活动来不断强化学生关于个人志向的内心体验,从而内化为一种坚忍不拔的精神,增加发奋图强的信心,形成学习的勇气和毅力,排除干扰,战胜困难,取得进步。

(三)劝学以践行,思想之升华

中国自古以就有重学劝学的传统,古代的先贤们把学习当做完美人格的塑造的最重要途径。孔子在《论语》开篇就首先讨论“学”,他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在《论语》中有66次谈到“学”,由此即可见孔子对“学”之看重。学习不仅是古代明人伦、重修养的重要手段,对当代大学生来说,它也是安身立命的必由途径,引导学生以主人翁的姿态投入到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中,对学生具有同样非凡的意义。

上一篇:基于就业导向的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 下一篇:艺术设计应具备的素质及其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