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就业导向的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

时间:2022-09-28 02:49:12

基于就业导向的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

[摘要]文章分析了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对策:转变观念,明确就业导向下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目标;科学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加强教育教学改革;整合课堂内外资源,多渠道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加强就业教育,提升学生求职能力;积极探索,建立科学合理的职业能力评价反馈机制。

[关键词]就业导向 高职学生 职业能力 培养策略

[作者简介]杨燕滨(1976- ),女,四川广元人,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副教授,西南大学教育学部在读博士,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重庆 400067)

[课题项目]本文系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原重庆教育学院)2008年教改立项课题“就业导向下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的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JG200806)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23-0176-02

一、当前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1.对“职业能力”概念的理解存在认识上的偏差。职业能力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核心目标,是从业者在职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的能力,主要包括专业能力、综合职业能力和就业能力。部分高职院校没有科学、全面地把握职业能力的内涵,简单地把职业能力等同于专业技能,认为培养学生某一项操作技能就是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他们更多强调的是培养与企业某一(类)岗位相适应的以动手操作能力为核心的专业技能,强调“专业对口”,强调“做事”教育,忽略了对学生“做人”的教育和可迁移的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缺乏为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服务的后劲,个人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也受到限制。

2.部分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欠科学。高职教育担负着为社会发展培养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重任,因此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应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但由于部分高职院校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时“闭门造车”,从理论到理论,缺乏深入的社会调查研究,与行业和企业沟通合作不够,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存在课程设置不合理、重理论轻实践、重技能轻基础、重能力轻德育等问题,导致人才培养定位不准,能力不强、质量不高,不能适应行业和社会需要,学生就业困难。

3.职业能力培养过程中实践教学环节偏少。强调实践教学是高职教育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的重要方面。高职教育的职业性特征明显,对实践技能要求高。但在实际办学过程中,不少高职院校却难以满足人才培养对实践的需要,实训实验条件不够,实习见习机会不足。加之真正来自一线的“双师型”教师紧缺,也影响了实践教学的效果。

4.职业能力评价体系单一滞后。当前,我国还没有一个科学的评价体系来鉴定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只有通过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考试来鉴定高职学生的专业技能,这种考试是书面的考试,考查的绝大部分还是学生的理论知识。学生职业能力的高低只能毕业后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由社会去检验和评价,具有明显的滞后性。这就不能及时地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过程进行检验和反馈,不利于在校对学生的职业能力进行培养。

二、就业导向下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策略

1.转变观念,明确就业导向下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目标。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对高职教育培养目标作了明确规定:“要高度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要针对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教育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提高学习能力,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在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过程中,必须以必需、够用为原则安排基础知识、专业知识的学习;注重高职学生专业能力、综合职业能力和就业能力的全面、协调和平衡发展。

2.科学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加强教育教学改革。一是制订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方案是教育教学的指挥棒,必须根据教育部高职教育要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要求,借鉴国外高职教育的先进理念,确定高职学生能力、素质的培养目标并细化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在知识方面,以适度够用为原则,根据专业发展和能力素质培养的需要为指向,安排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在能力方面,注重知识和能力的结合,在传授理论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创新能力、人际交流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就业能力等;在素质方面,将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心理素质、专业素质等综合素质的培养细化到人才培养方案中,科学体现专业能力、综合职业能力和就业能力的有机结合。二是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一方面“走出去”,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鼓励专任教师深入行业企业第一线,顶岗锻炼参与企业的生产管理,丰富实践经验,提高实践能力;另一方面“请进来”,以外聘专家、兼职教师、实训顾问等形式,将企业生产、管理第一线有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引进课堂,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三是加强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大胆探索“宽口径、厚基础”的模块化教学模式,以问题、案例、项目等为中心组织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四是进一步强化实践教学。高度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完善实践教学体系,从实践教学内容、过程等多方面做出规范,增强实践教学的计划性、组织性和实效性。加强实验实训硬件建设,完善实训基地建设,加强校企合作交流,实现资源互补和校企双赢。

3.整合课堂内外资源,多渠道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需要整合课堂内外资源,全方位、多渠道培养。要充分利用第二课堂,配合课堂教学目标,延伸课堂教学手臂,培养学生职业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一是科学制定学生技能训练和素质拓展大纲,全面展开能力训练。根据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学生的实际需要,制定涵盖学生职业能力的技能训练和素质拓展大纲。辅导员以学生技能训练和素质拓展大纲为指导,强化学生职业能力培养。能力训练重心下移,以班级为单位开展,全员参与、全面覆盖,确保每一个学生都有参训的机会。二是配合专业教学,大力开展各种技能竞赛,以赛促优。每年定期举办各类专业技能大赛,通过比赛促进学生技能训练和能力锻炼,同时,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市级和部级高层次专业技能比赛。三是依托学生社团、社会实践活动载体,大力开展学生职业能力训练。学生社团是大学生锻炼能力的舞台,社会实践是大学生锻炼职业能力的重要途径。各高职院校要好好利用这两个载体,锻炼学生职业能力。

上一篇:高职学生毕业综合实践环节的问题、原因及对策 下一篇:以传统文化贯穿学生思想道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