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房地产统计工作问题与对策

时间:2022-10-26 09:56:26

基层房地产统计工作问题与对策

提要房地产业统计工作是反映国民经济支柱产业运行状况的极其重要的基础性工作之一。其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直接影响着国家的宏观调控及国家经济建设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房地产业统计工作人员,必须提高对统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关键词:基层房地产;统计工作

中图分类号:F222文献标识码:A

房地产业的统计工作,是反映国民经济支柱产业运行状况的极其重要的基础性工作之一。其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直接影响着国家的宏观调控及国家经济建设的发展。这就要求房地产业统计工作人员必须提高对统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一、房地产企业统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一些企业领导对统计工作重视不够。个别领导认为统计可有可无,专门设置统计工作岗位是多余。郯城县有三级以上资质的房地产公司几十家,多数企业统计工作由会计、出纳或办公室人员兼职。

2、施工单位上报的工程量不准确。房地产投资开发完成情况表有投资额(包括商品房建设投资额和土地开发投资额)和新增固定资产、土地购置和开发、财务、销售情况等几方面构成,商品房建设投资额这部分是主要内容,而这部分的报表数据来源来自施工单位。一些施工单位项目经理往往只关心工程进度与工程质量情况,对统计数据不够重视。有些项目经理为了多拿工程款,往往虚报工程进度,造成统计数据失实。

3、应计入当期工程投资额的前期费用没有及时计入。如土地开发投资额、勘测费、设计费等,这些费用应是前期投入,有时因财务部门没有及时支付款项,统计人员也就不计这部分费用。

4、销售部门实际的房屋销售金额、面积与财务部门当期的房屋销售金额、面积不符。主要是由于一些炒客为了以直过户的形式买卖,没有马上开取发票,不缴契税以赚得更多的钱。同时,房地产公司财务部门是以开具销售发票,计入当期销售收入的。而统计工作人员为了统计报表与财务会计报表的口径统一,往往以财务部门的当期收入作为统计的销售收入。因此,经常出现销售部门早已无房销售,而财务部门却有一大笔的房屋销售收入。这种做法不仅影响到统计数据的准确性,而且使国家的税收受到损失。同时,早期销售的房屋,现在才开具发票,也不能准确反映当年销售量及销售价格,影响决策部门对房地产市场的预测。

5、统计人员业务素质不高。有的统计人员文化程度低,又未经过正规统计培训,统计业务工作规范化程度低,基础不牢固,对指标解释理解不透,容易造成核算过程发生差错。以至统计数据不准确,使统计资料难以准确地反映客观情况。

二、解决上述问题的措施

1、加强对统计工作的领导。各单位要明确一名领导分管统计工作,配备必要的专业统计人员和统计现代化设备,健全和完善企业的统计工作制度;统计人员要对统计材料进行收集、核对、整理,保证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使统计报表真实地反映本单位的实际情况。

2、加强数据质量控制,特别是源头数据质量的控制。统计的基础在基层,统计数据质量控制的关键在源头。源头数据不准,后续的任何工作都没有意义。也正如人们所说的源头数据不准,科学的方法也得不出科学的结果。(1)对施工单位上报的土建、水电月报表,统计人员一定要认真进行审核,对一些素质较差的施工单位上报的报表,要定期或不定期地到现场核对工程进度,抽查统计数据的准确性,确保数据来源准确真实;(2)对应计入当期投资额的各项前期费用,统计人员要主动到财务部门、工程部门或拆征部门收集相关数据,及时、准确地归集到当期投资中;(3)商品房销售期的确定,应以实际销售为准,企业的销售部门要主动通知客户,结算完毕后及时开取发票。

3、加强对统计工作整个过程的监督,形成环环相扣,层层监督的局面。(1)施工单位统计报表要及时、准确、真实反映本月的施工进度。项目经理要在统计报表上签字,对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予以确认,确保源头数据的真实、准确;(2)开发单位的现场管理人员要对施工单位上报的报表进行核对,并在统计报表上签字,真正担负起监督的责任;(3)开发单位各科室提供的数据材料也要保证真实、准确。提供数据人员要在所提供的材料上签字确认,实现传递过程的数字保真。

4、统计人员要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和过硬的专业技术本领。统计人员要懂企业的财务核算、生产经营和企业管理工作。如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表中,有一块就是关于企业财务状况的内容,若不懂财务方面的知识,那么在哪方面出了差错也不知道,就无法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同时,还要了解房地产企业经营的整个过程特点,了解项目立项、土地开发、土建水电的施工各阶段到房屋结顶竣工、附属配套工程、市场销售的情况。

三、现行统计体制和统计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对统计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统计体制和统计制度的改革只有顺应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统计事业才能发展,才会富有生命力。

1、统计体制上存在的问题。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的经营机制是政府直接经营,并统负盈亏的集权式机制,从政府机构设置上有相当数量的按行业划分的行使着政府职能的经济管理部门,他们代表政府对企业进行直接管理。而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是自主型的经营机制。一方面行使政府职能的经济管理部门已经或正在改制改组为以资产为纽带的集团公司,其职能已由过去的政府职能转变为依法享有民事权利并承担民事责任的企业法人,根据政企分开的原则,已不再行使政府赋予的综合统计管理职能;另一方面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城市管理重心下移的客观要求和企业改制后大量无主管、民营企业的涌现,政府宏观调控部门的管理体制也发生着变革。分税管理的改革模式使各级地方政府越发关注本区域经济发展。“条条”统计管理体制是不适应经济体制管理变化要求的。

2、传统的统计调查方法体系不适应,难以保证统计数据质量。传统的统计调查方法是以全面调查为主,非全面调查为辅,统计数据上报方式以统计报表为主,其他方式为辅。随着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和社会各界信息需求量的增加,各级统计力量与统计任务的矛盾越发突出,即使近年来统计网络化自动化水平不断提高,但信息的及

时性、准确性仍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四、改革设想

现行统计体制和统计制度中的“不适应性”需要改革,统计体制和统计制度只有适应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要求才能具有活力,才能较好地反映客观实际,反映事物的发展变化规律,才能更好地实现统计的服务、咨询、监督职能。

以基本单位调查报表为基础,在反映企业各类属性指标的基础上,增加相当数量的经济指标、从业人员及劳动报酬指标、能源实物量消耗指标、科技投入和科技成果指标、固定资产投资指标等。经济指标的设置要反映企业经营的共性和特性,可分为业务指标和财务指标,业务的共性指标体现在反映企业多种经营成果的总量指标上,目前统计指标体系中还没有这类指标,建筑业的工程结算收入等都作为业务收入范畴的指标。其他方面的指标(劳动工资、能源消耗、科技投入及成果、投资等)都属于企业共性指标。所有企业实行“一张表”,全面反映企业法人的经营状况。

(作者单位:山东省郯城县房产管理局)

上一篇:上市公司内部审计外部化问题与对策 下一篇:江苏社区商业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