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问题引领的复习课教学范式的实施与思考

时间:2022-10-26 09:54:34

基于问题引领的复习课教学范式的实施与思考

摘要:通过分析传统型复习课的弊端,进而提出一种基于问题引领的复习课教学范式,并且通过流程图和具体课例进行阐释,最后以实施后的体会和反思的形式提出建议。

关键词:问题引领;复习课;教学范式

文章编号:1008-0546(2014)12-0028-03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4.12.010

一、研究背景

众所周知,化学复习课占总课时的三分之一多,特别是高三化学复习课的质量直接决定了高考的成败。而上好复习课很难,因为学生所面对的知识不再新鲜,虽然他们不一定都已经掌握了。大多数的复习课是传统型的,即教师先梳理、归纳知识点和易错点,然后分析一到两个典型例题,再进行课堂练习反馈,检测学生掌握的情况。这种教法的特点是以教师为主导,教师复习得非常到位、细致,问题分析得非常透彻,各种情况总结得滴水不漏。

但是,这种教法最大的问题是教师几乎包揽了一切,缺少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培养和指导,学生被动地接受复习内容,没有经历思考、探索、反思等深刻体验,也没有参与知识网络的建构,对知识的内化不够。而在总复习阶段,学生在化学课堂中有一种对知识更加强烈的渴望,一味地整理旧知识和做题,不仅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极大地挫伤他们的学习热情,还容易造成他们的思维僵化,对教师的依赖性会与日俱增,其效果可想而知。过不了多久,学生就又忘得差不多了,同样的错误又相继出现。我们常听到一些教师说:这个问题我已讲过很多遍了,怎么还是出错。真可谓讲十次,不如做过一次。因此,探讨如何上好复习课、提高复习课的有效性是很有意义的。

二、相关教学理论和研究

建构主义理论以及情境认知理论认为,教师要成为学生建构意义的帮助者,在教学过程中应从以下几方面发挥指导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通过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境和提示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为了使意义建构更有效,教师应在可能的条件下组织协作学习(开展讨论与交流),提出适当的问题以引起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在讨论中设法把问题一步步引向深入以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要启发诱导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自己去纠正和补充错误的或片面的认识。根据此理论,广大的一线教师们设计出了各种不同的复习课教学范式,如问题复习法、主题串联式复习法、一题复习法等各种以问题为核心的复习课范式。

三、基于问题引领的复习课教学范式的流程与课例展示

复习课的功能是唤醒、重组和提升,基于问题引领的复习课的核心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创设情境,提出精心预设的问题,如问题不太复杂,可以让学生独立思考,而较难较综合的问题,应组织学生交流讨论和相互评价,进行合作学习。然后引导学生反思所用知识、归纳所用方法、总结所采取的策略,如此反复,完成本节课所有复习内容的建构。复习课流程示意图和氯溴碘及其化合物的学业水平考试复习课教学过程如下:

四、基于问题引领的复习课教学范式实施后的体会与反思

1. 美国著名数学家波利亚曾说:“一个专心的认真备课的教师能够拿出一个有意义的但又不太复杂的题目,去帮助学生挖掘问题的各个方面,使得通过这道题就好像通过一道门户,把学生引入一个完整的理论领域。”复习课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将已经接纳吸收了的观念和知识进行重新审视、应用和内化,将其嵌入自己原有的知识结构中,而基于问题引领的复习课通过不断引发学生积极有效的思维,无疑可以高效、准确地达到这个目标,使复习更有针对性,既有深度又有广度,特别适合于新课程高考和学业水平考试。

2. 基于问题引领的复习课可操作性很强,教师在课前需要对本节课所要复习的知识进行分析,分析重难点内容以及考试的方向和形式,然后查阅各种习题资料,整理、改编出能将本节复习课串联起来的一些问题,逐一落实知识点,在师生共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构建起知识网络,优化思维品质,增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这种复习课的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以问题为核心,所以需要精心预设问题,并且要有追问意识。选择的问题覆盖面要广,必须涉及到主干知识,最好能涉及到大部分知识点;需要注意的是,设计问题的容量应该精当,否则课堂就变了味,变成教师不断提出问题,学生不断回答问题的一片繁忙景象,而对于知识的提炼归纳,让学生自己思考、探索、反思和感悟的时间就少了;另外还应区别于完完全全的书面试题的形式,不应太难,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的可以供学生进行讨论交流的甚至一些可供实验的问题,使学生在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中进行思维的碰撞。

参考文献

[1] 姚彦川.问题复习法的教学模式与反思[J].化学教学,2012,(7):33-34

[2] 王飞,赵华.复习课应回归教学[J].化学教育,2014,(1):44-47

[3] 陈益.“主题串联式”有机化学单元复习教学设计[J].化学教学,2010,(8):56-59

[4] 俞水泉.高三化学课的习题化尝试―一题复习法[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0,(10):54-56

上一篇:神秘顾客调查法:图书馆服务管理中的新工具 下一篇:基于课程标准解读的教学设计策略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