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定量法”制“黑面包”实验浅探

时间:2022-10-16 02:16:51

“半定量法”制“黑面包”实验浅探

摘要:中学化学教学中尝试“半定量”实验,是化学实验和化学教学的一种进步。

关键词:半定量实验;黑面包;变量控制

文章编号:1008-0546(2014)12-0091-02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4.12.035

一、问题产生

本实验源自化学必修1(人教版2007年3月第3版,2014年6月第5次印刷)第101页,图4-31:蔗糖与浓硫酸的“黑面包”实验。课本实验中,蔗糖由白变黑,证明浓硫酸的脱水性,长成“面包”,证明浓硫酸的强氧化性。教师在演示该实验时,存在两个问题:①用小烧杯做反应容器,在开放体系中完成实验,产生大量的“焦香”气味的气体,污染空气;②药品用量的随意性,导致做成“黑面包”的成功率不高。

二、实验探究

1. 实验设想

为了解决这两个问题,首先将反应容器改为试管,然后在试管上方倒扣量筒,且量筒口伸入烧杯溶液中,形成液封构成了气室,溶液为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用来吸收二氧化硫等气体,以解决污染问题。实验装置如左图。然后借助“半定量法”寻求蔗糖、浓硫酸和水的最合适用量。

2. 实验探究

【实验药品】

浓硫酸(98%),氢氧化钠溶液(0.1mol/L),蔗糖,酚酞

【实验仪器】

20×200规格试管,10mL、100mL规格量筒,水槽,铁架台(带铁夹)

【实验操作】

取一定量蔗糖放入试管中,加入若干滴水,用10mL规格量筒取一定体积浓硫酸,转移到盛有蔗糖的试管中,将100mL规格量筒倒扣在试管上方,下端伸入水槽中的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中。

【实验探究历程】

⑴蔗糖量的确定:分5次完成上述实验操作,每次均量取5.0mL浓硫酸,分别称量1.0g、 2.0g、3.0g、4.0g、5.0g蔗糖,均滴入25滴水,并测量“面包”高度。

[结论]称取4.0g蔗糖可以得到较长的“黑面包”。

⑵浓硫酸量的确定:分5次完成上述实验操作,每次均称取4.0g 蔗糖,分别量取1.0mL、 2.0mL、3.0mL、4.0mL、5.0mL浓硫酸,对应着在蔗糖中滴入5滴、10滴、15滴、20滴、25滴水,并测量“面包”高度。

[结论]量取3.0mL浓硫酸(蔗糖中滴入15滴水)得到较长的“黑面包”,同时减少由于过量的浓硫酸氧化时产生的SO2气体。

⑶固定浓硫酸和蔗糖的用量,改变水的用量:

[结论]用20×200规格试管试管做“黑面包”实验的药品用量:4.0g蔗糖、3.0mL浓硫酸、15滴水,可以获得比较好的实验结果。

三、改进反思

通过如上改进与创新,达到了如下效果:

1. 环境污染最小化

采用试管做反应容器,药品用量减少,有毒气体产生量随之锐减,采用液封形成气室,使产生的气体被氢氧化钠溶液充分吸收,符合绿色化学的理念。由于污染小,这个实验可以作为学生实验、或者课后兴趣实验进行。

2. 实验过程可控性更强

通过变量控制优选实验法,得出的合理的药品配比,可以达到非常理想的效果,保证实验过程可控性。

3. 实验研究的过程与培养学生思维的过程有机融合

实验探究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半定量”思想、优选实验法等,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良好素材。从中学里的简单实验、经典实验开始培养学生定量实验的意识,无论是从药品消耗的成本、反应成功的几率、观察现象的安全等角度,“半定量”实验都比纯定性实验要更科学有效。

这种半定量实验,是在定性实验基础上的量化,但又是“模糊”的定量描述,用常规仪器和操作控制实验中的量,促进学生深刻理解化学知识,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这也是创新本实验的主要目的之一。

上一篇:备好“实验”上好课 下一篇:浅谈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拓展性问题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