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业银行国际化战略研究

时间:2022-10-26 09:41:52

中国商业银行国际化战略研究

摘 要: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经济一体化和金融全球化的趋势不断深入,金融深化和金融自由化进程加快。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迅速,同时,国际金融市场的竞争也不断加剧。银行实现国际化发展已经成为必然趋势。为了积极应对国际银行业的竞争,满足我国经济发展对银行服务的需求,我国的商业银行开展了国际化战略。本文选择中国工商银行作为研究对象,对工商银行国际化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试图探析工商银行在国际化进程中存在问题的成因,并通过与汇丰银行进行对比分析,为工商银行制定全面而明确的国际化发展战略提供借鉴。

关键词:商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国际化战略

引 言

在以资本流动全球化、金融市场一体化和金融机构全球扩张为特征的金融全球化趋势下,西方先进银行通过选择适合自身的国际化战略,实现了较为成功的国际化发展。其中,汇丰银行作为国际一流的银行集团,国际化和综合化经营成就有目共睹,实践经验非常丰富,值得国内商业银行学习和借鉴。以工商银行为代表的国内商业银行应该积极探索国际化发展道路,寻求一条适合自身特点的国际化发展路径,根据自身条件及战略安排选择国际化发展模式。

一、商业银行国际化战略的内涵

国际化战略是指企业在本土之外还拥有和控制着生产、营销或服务的设施,进行跨国生产、销售、服务等国际性经营活动。从微观和宏观的角度,银行国际化战略包括两个经济主体的国际化。第一,单个银行国际化即银行由国内银行发展成为国际银行的过程。第二,整个银行体系的国际化,即一国银行从封闭走向开放的过程。由于单个银行国际化与整个国家金融产业国际化的联系密不可分,本案例将二者放在一起进行研究。

二、中国工商银行的国际化战略分析

工商银行在国际化进程中,以明确的海外投资发展战略贯彻始终,设立了"壮大亚洲、巩固欧洲、突破美洲"的海外投资布局准则。中国经济融入全球,这为工行的国际化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和良好条件。

(一)工商银行制定国际化战略的背景

1.实行国际化战略是对外投资的必然要求

对外投资作为化解国际收支不平衡的重要举措,是我国调整经济结构、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要求工商银行必须同步"走出去"提供服务。一方面,我国长期高投资、低消费造成的国内供需失衡使产能过剩成为不少产业的普遍现象,迫切需要通过对外投资加快消化过剩产能。另一方面,我国长期的贸易、投资"双顺差"和外汇储备余额形成了对外金融资产贬值与对外金融负债升值,导致经济福利流失,也需要通过对外投资缓解国际收支失衡。

2,贸易结构优化升级为商业银行国际化提供了持续动力。

目前我国已经是世界第一出口大国和第二进口大国,未来对外贸易发展主要呈现出两个方面的特点:一是需求与政策双轮驱动,进口稳定增长。国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把扩大内需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基点,完善鼓励合理消费的财税和信贷政策措施。二是出口结构调整升级。随着贸易结构和贸易发展战略的调整,进出口将对我国加快产业升级和技术更新起到巨大催化效应。这也为工商银行深化内外联动,抓住跨境客户国际贸易链条的两端,"以内促外"拓展海外客户与业务机会,"以外带内"提升全球贸易金融服务能力带来了新的空间。

(二)中国工商银行的国际化战略之路

2012年,中国工商银行迎来了跨国经营20周年。20年来,与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时代同行,工商银行的国际化经营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开启了国际化发展道路。

1.境外机构从无到有,全球服务网络基本建成

从1992年设立第一家境外机构新加坡代表处起步,到2011年末工行已建成覆盖33个国家和地区、由239家境外机构组成的牌照完备、运营高效、服务优良的全球网络,并通过持有南非标准银行集团20%股权实现了战略布局非洲大陆。2000年以前,工行把握亚洲金融危机后的有利时机,快速进入了韩国、日本等周边市场和德国、卢森堡等欧洲市场。2000~2006年,工行逐步开展并购,先后多次对港资银行与欧资银行进行并购整合,打造了在港经营旗舰工银亚洲,开创了中资银行境外资本运作的先河。2006年以来,工行依托股改上市后日益增强的整体实力,积极稳妥地实施自主申设与战略并购并举策略,实现了海外机构布局的大跨越。

2.境外经营能力由弱到强,可持续发展模式逐步确立

进入21世纪以来,工行境外机构的竞争发展能力有了显著提升。2011年,工行境外机构净资产收益率平均为12.4%,回报水平超过一些欧美大银行;人均资产1.4亿元人民币,人均净利润87万元人民币,超过全行平均水平,体现出较高的经营效率。2009年11月,在我国首次召开的国际监管联席会议选择工商银行作为评价对象,来自10个国家和地区的监管机构对工行的稳健经营成绩给予了较高评价。

3.重点产品线从境内延伸到境外

工行始终围绕"走出去"企业需求特点,依托FOVA平台和境外机构多牌照优势,加快境内重点产品线向境外的延伸,推动全球服务能力提升。2011年底,工行支持"走出去"企业贷款余额129亿美元,确立了"走出去"业务大行地位。工银国际先后参与了多个具有全球影响的IPO项目,显著提升了工行的国际声誉和市场地位。在中资同业中率先推出了全球现金管理业务,与2232家客户建立了合作关系,并在香港设立了亚太区现金管理中心,与南非标准银行联合搭建了中非现金管理平台。

三、汇丰银行开展国际化战略的定位与过程

汇丰银行于1865年在香港和上海成立,是汇丰银行的创始成员和香港最大的本地注册银行及三大发钞行之一,是汇丰控股的全资子公司。汇丰银行国际化的成功源于其明确的国际化战略和准确的国际市场定位。通过几十年来跨国并购活动,汇丰形成了欧、亚、美均衡发展的战略布局。

(一)汇丰的国际化战略定位

多元化经营是汇丰发展的方向,汇丰在国际市场上开展多元化的经营战略定位准确,这样可以实现收入来源多样化以降低经营风险。汇丰银行主要通过两个消费者集团向客户提供商业银行和个人金融业务服务,还可以向全球客户提供包括公司银行、投资银行与资本市场,以及私人银行等多元化的金融服务。

1.开展个人金融业务和私人银行业务

2003年,汇丰以148亿美元的巨资收购了家庭国际银行。家庭国际银行是美国历史最悠久的消费信贷公司,特别是其在1998年2月收购全美第二大私人信用卡发行机构之后,其地位更加稳固。

2.注重小企业金融业务的发展

汇丰银行的战略是"要做最好的小企业银行"。"小企业银行,大业务利益"。在汇丰看来,没有满足的客户需求就是市场机会,就有潜在的利润。作为集商业银行、投资银行和保险业务于一身的国际全能型银行,汇丰给小企业提供的金融服务也是全面的。

3.成为领先的批发银行

由于新兴市场的股市表现突出,资金纷纷流向股市,成交量及交易额大升,使集团的托管业务受惠。目前,汇丰在亚洲及中东地区28个市场提供副托管行服务,在其中19个市场的业务排名第一,这足以说明汇丰在业内的领导地位。

(二)汇丰开展国际化战略之路

二战后,汇丰银行通过一系列的收购和战略联盟恢复了在中国和亚太地区的业务。1965年,控股恒生银行。20世纪70年代开始,汇丰致力于收购具有特殊业务和专长的金融公司。

20世纪80年代后,汇丰全力进军尚未全面建立业务据点的市场,如美国和欧洲。90年代,通过在巴西和阿根廷等新兴市场的战略并购形成持续发展。

汇丰银行具有明确的长期发展战略"环球金融,地方智慧"。在这一阶段,汇丰在发展中有重点地对战略做出调整。2004年,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剧和金融业竞争越发激烈,汇丰开始实施增长管理的战略,目标就是要实现资产规模增长,稳定提高在全球金融市场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四、工商银行的国际化战略与汇丰银行的差距

(一)在国际市场上品牌推广和文化整合方面存在不足

品牌建设是一项长期工程品牌建设是一项历时长、投入大的活动,需要给予长期、持续的关注,战略地位的确立对品牌建设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汇丰从1998年开始在"价值管理"战略中强调品牌建设的重要性,并赋予了品牌与众不同的核心价值,品牌建设自此进入有系统、有步骤的良性循环,取得了显著进展。相比之下,工商银行面临艰难的文化整合风险。在跨国并购中,这包含了企业文化的不同和跨国、跨地域文化的巨大差异。并购后整合过程绝不仅仅是一部分领导参与便可以完成的,因此工商银行又不得不而临突破文化障碍的艰巨任务。

(二)国际经营管理人才队伍的建设存在缺陷

汇丰在全球能进行快速地扩张,在东道国全面开展业务,并且在当地能够扎根,这与汇丰有一大批拥有丰富国际经营管理的人才是分不开的。中国工商银行在海外经营性分支机构中的经营管理人员主要是国内选派过去这些外派的经营管理人员对当地的文化缺乏深入的了解对当地市场也不熟悉,造成经营决策可能不符实际。因此中国工商银行的人力资源战略有待进一步提升,难以吸引和培养一批国际化的经营管理人才,从而很难实现人才的国际化。

(三)海外并购策略并不明确

作为一家全球性银行,汇丰借助其国际化的网络,对重点目标市场进行着持续跟踪关注并及时掌握目标市场发生的最新情况,这使其能及时掌握并购信息,并在好的机会出现时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出决策。工商银行应进一步明确海外并购的思路和策略。尽管短期内工商银行尚不具备汇丰的国际化网络及信息来源,但汇丰对重点目标市场的关注和熟悉程度值得借鉴。

五、汇丰国际化战略对工行的启示

(一)全力推进企业文化建设

工行应该坚持业务发展、文化建设与社会责任统筹的国际化战略,把符合东道国法律、尊重东道国文化、促进东道国繁荣作为全球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前提,按照集团化、同一化、市场化、人本化的原则,鼓励境外机构在促进中国与东道国贸易投资,支持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解决就业的同时,主动承担社会责任,注意环境和知识产权保护。而且,工行应该更加系统地指导和组织境外机构开展工行企业文化建设,加大工行品牌建设力度,树立工商银行统一的品牌形象,走出一条与东道国政府和人民友好相处、文化包容、和谐共赢的国际化发展道路。

(二)加强国际业务专业人才培养

进一步加强国际化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加大境外管理人才培养储备。具体来说,工商银行应明确人才战略目标,制定系统性的人力资源开发计划;完善人才选拔机制;强化人才培养、激励机制。在全球吸引和培养一批国际化人才,为工商银行的国际化提供智力支持。

(三)进一步明确海外并购的思路和策略

工商银行在今后开展并购时,应该坚持战略导向,从自身的国际化和综合化战略大局出发,针对性地选择发展方式、地理区域、并购模式和并购对象,通过适度的区域扩张和合理的资源调配,充分发挥系统性协同效应。在并购模式上,区分地域灵活使用。在相对成熟的地区,工行可以首先新设机构布点,逐步在发展过程中把握并购机会实现战略扩张。在已设机构的地区,可着力发展当地机构。而在未设立机构地区,可优先选择设立分支机构,如果有合适机会,可以考虑采取并购。在英美发达国家,可先通过设立代表处、升格分支行等方式,不断扩大影响力。

结 语

经过几十年的不懈探索,工商银行的国际化进程与改革开放新阶段同步,走出了一条具有工商银行特色的发展之路,其中既有经验,也有教训。未来,以工商银行为代表的中国商业银行要全面实现其国际化战略,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工程,需要在多方面实施深入的变革。根据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和我行的国际化发展现状,未来一段时期中国商业银行可以从紧密对接中国经济全球化进程,全力推进本土化与主流化进程,努力打造跨境人民币业务核心优势,全面夯实国际化发展的支持保障基础等方面进一步推进国际化战略。

参考文献:

[1]陈四清.中国商业银行国际化发展路径[J].中国金融,2010(9).

[2]焦杨.工商银行品牌战略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9(6).

[3]凌申杰.中国银行在国际化进程中存在问题探析[D].西南财经大学,2011(6).

[4]童生.中资银行国际化的动因、经验借鉴及策略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2(12).

[5]王刚.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路径选择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7).

[6]王俊.中资商业银行国际化路径研究--以中国工商银行为例[J].华北金融,2012(3).

作者简介:潘绰,女,(1990-),湖南岳阳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学院金融硕士专业2011级硕士研究生。

上一篇:保险经纪人制度与其法律价值定位探析 下一篇:货币政策对股票市场的影响研究综述